期刊文献+

先秦名辩研究的由来、取向与方法 被引量:2

The Origin and Research Method of Study of the School of Nam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先秦诸子对于名辩问题曾予以充分讨论,但并未引起秦汉以来学人的足够重视,直至晚清民初,其研究才得以复兴,并持续至今。近百余年先秦名辩研究的主要取向是根据逻辑学(尤其是传统逻辑)、哲学、符号学等理论对文本进行理论重构,也有部分研究者偏重于探寻古人对于名辩问题的处理方案。当今先秦名辩研究,除了需要扎实可靠的文献基础,还需要根据名辩文本特点采取适宜的解读方法。从对《公孙龙子·白马论》的解读可见,概念澄清和论证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文本的固有含义,是解读类似文本、处理名辩问题的适宜方法。
作者 何杨 He Yang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8,共8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英)约翰·穆勒著,严复译..穆勒名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27.
  • 2周云之,刘培育著..先秦逻辑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22.
  • 3周云之编著..先秦名辩逻辑指要[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298.
  • 4周云之著..名辩学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408.
  • 5崔清田主编..名学与辩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355.
  • 6林铭钧,曾祥云..名辩学新探[M],2000.
  • 7李匡武主编,周云之,周文英副主编..中国逻辑史 先秦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383.
  • 8赵继伦.《墨辩》是中国古典的非形式逻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9(6):20-24. 被引量:10
  • 9冯耀明著..公孙龙子[M],2000:284.
  • 10陈道德.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44-4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22

  • 1曾祥云.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误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26-29. 被引量:4
  • 2程仲棠.从诠释学看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J].学术研究,2005(1):49-56. 被引量:9
  • 3托马斯·库恩 著 金吾伦 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341
  • 4刘培育.名辩学与中国古代逻辑.哲学研究,1998,. 被引量:3
  • 5周礼全.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8
  • 6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被引量:15
  • 7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被引量:3
  • 8吴熙.墨子的名学[M]//周云之.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一现代卷: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 9皮尔士.皮尔士手稿[M]//中国符号学会.逻辑符号学论集.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 10C.W.莫里斯.指号、语言和行为[M].罗兰,周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