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特网辅助翻译 被引量:22
1
作者 万兆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前,因特网辅助翻译(IAT)已经成了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辅助翻译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因特网的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搜索查询和信息交流,然后通过实例论述了如何在英汉、汉英翻译过程中充分而巧妙地利用这些功能,以提高翻... 目前,因特网辅助翻译(IAT)已经成了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辅助翻译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因特网的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搜索查询和信息交流,然后通过实例论述了如何在英汉、汉英翻译过程中充分而巧妙地利用这些功能,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翻译 功能 辅助
下载PDF
基于多媒体与博客(圈)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万兆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98,104,共5页
传统翻译教学具有诸多缺点,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培养翻译人才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通过多媒体进行翻译教学逐渐成为常态,而利用教学平台、网页空间等网络手段辅助翻译教学的尝试正在开展,其中"零成本、零技术"的博客(圈... 传统翻译教学具有诸多缺点,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培养翻译人才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通过多媒体进行翻译教学逐渐成为常态,而利用教学平台、网页空间等网络手段辅助翻译教学的尝试正在开展,其中"零成本、零技术"的博客(圈)技术颇受青睐,但如何整合博客(圈)与多媒体技术并应用于整个翻译教学过程,尚需进一步探索。有鉴于此,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一个基于多媒体与博客(圈)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初步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多媒体 博客(圈) 交互教学模式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一等奖译文的生成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万兆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8,共5页
利用工具辅助翻译也是翻译能力的一个方面。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当代译者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文从辅助翻译的角度总结了网络的主要功能,并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一等奖译文的生... 利用工具辅助翻译也是翻译能力的一个方面。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当代译者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文从辅助翻译的角度总结了网络的主要功能,并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一等奖译文的生成过程为例,具体展示了如何在译前、译中、译后巧用网络查找资料,查验译文,从而大幅提升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能力 网助翻译 韩素音翻译奖 一等奖译文
下载PDF
网助翻译(IAT)与信息时代的本科翻译教学 被引量:7
4
作者 万兆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在以网络为先导的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分力"。因此,翻译教学理应将"网助翻译"纳入教学内容,向学生引介"网助翻译&q...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在以网络为先导的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分力"。因此,翻译教学理应将"网助翻译"纳入教学内容,向学生引介"网助翻译"的知识与技能,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网助翻译
下载PDF
翻译程序之为用大矣——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汉译英一等奖译文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万兆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6,共4页
著名译家的程序对普通译者有很大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草婴和奈达的翻译程序而形成的一套程序,并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汉译英一等奖译文为例,具体展示了这套程序的应用过程及功效。
关键词 翻译程序 草婴 奈达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一等奖译文
原文传递
牛顿项目:《牛顿全集》在线出版项目评介 被引量:5
6
作者 万兆 罗布.艾利夫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许多近代著名科学家都有全集出版,但是被视为近代最伟大科学家的牛顿却迟迟没有全集问世。这一方面是因为牛顿有关神学和炼金术的"非科学"手稿长期以来被视为不适合或不值得发表,另一方面也因为牛顿未公开的手稿太过庞杂(约90... 许多近代著名科学家都有全集出版,但是被视为近代最伟大科学家的牛顿却迟迟没有全集问世。这一方面是因为牛顿有关神学和炼金术的"非科学"手稿长期以来被视为不适合或不值得发表,另一方面也因为牛顿未公开的手稿太过庞杂(约900万词),编辑和出版的难度非常之大。20世纪末,随着学术界对牛顿研究的热情高涨以及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英国"牛顿项目"应时启动,初步目标是整理、转录并在线发表牛顿浩繁的神学手稿,后来则将目标扩大为转录牛顿的所有手稿和著作,决定在线出版《牛顿全集》。经过16年的努力,牛顿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就,近500万词的神学手稿已基本转录完毕,科学手稿的转录编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项目网站上的出版量已达640余万词,而且网上发布的手稿文本已与高清手稿图像建立了链接。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牛顿手稿的流传及其出版历史,然后重点介绍了牛顿项目的历史和成就,最后探讨了牛顿项目对于西方以及中国的牛顿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 手稿 全集 牛顿项目 在线出版
下载PDF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当代性——“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选登
7
作者 江畅 王南湜 +8 位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景林 刘成纪 托马斯·迈克尔 吴凡明 万兆 曲红梅 张丰乾 李家莲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1期13-38,共26页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随之明显增加,人类发展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这一时代之问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也随之明显增加,人类发展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这一时代之问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国际价值哲学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珠海)联合主办“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2022”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多所大学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就这些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这里刊出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及观点,以期推动“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的研究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 文化研究中心 哲学学会 中国传统价值观 协同创新中心 价值共识 对话与交流
下载PDF
牛顿手稿的“奥德赛”之旅--评萨拉·德里著《牛顿手稿漂流史》
8
作者 万兆 何琼辉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8,共5页
牛顿去世后留下大批手稿,其中大部分直到1930年代才得以公开,从而掀开了牛顿研究的新局面。对于这批手稿近300年的保存和流传历史,学界过去仅知大概情形和零碎细节,萨拉·德里著《牛顿手稿漂流史》则首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连贯完整... 牛顿去世后留下大批手稿,其中大部分直到1930年代才得以公开,从而掀开了牛顿研究的新局面。对于这批手稿近300年的保存和流传历史,学界过去仅知大概情形和零碎细节,萨拉·德里著《牛顿手稿漂流史》则首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连贯完整的叙事,详细再现了手稿在众多亲属、收藏者和学者手中被隐藏、买卖、转赠和编辑的过程。该书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将牛顿手稿的流传、牛顿形象的变化以及科学史学科的发展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 《牛顿手稿》 历史
原文传递
落日余晖——科玄论战中的康有为
9
作者 万兆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3,共9页
学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并未参与一个世纪前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实际上,康有为在1923年北上演讲中谈及相关论题,可以说间接而实质性地参与了那场论战。他通过“显微”思想强调科学之于人生观的意义,借助“电通”思想重诂儒学核心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并未参与一个世纪前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实际上,康有为在1923年北上演讲中谈及相关论题,可以说间接而实质性地参与了那场论战。他通过“显微”思想强调科学之于人生观的意义,借助“电通”思想重诂儒学核心概念,利用现代天文知识发挥出见泰忘忧的“天游”思想。他推崇科学之于个人思想与国家发展的作用,但不承认科学的万能。他认为欧战的肇因不在科学与物质的发展,而在精神文明的缺位。这种不乏辩证思维的整全性立场与科学派和玄学派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提出保存国粹讲求物质的双重救国方案,体现了中西文明互补的世界主义立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也可以说康有为发了弥合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调和唯科学与反科学两种主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康有为 北上演讲 科学与人生观 两种文化
原文传递
近代科学史与牛顿研究前沿--牛津大学艾利夫教授二次来华讲学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1,10,共4页
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 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史 牛津大学 牛顿 讲学 综述 NEWTON 中国科学院 技术史
原文传递
论翻译批评对读者的关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兆 《甘肃科技纵横》 2009年第1期174-174,94,共2页
我国当前的翻译批评"量少质次",主要囿于"文本批评",对作为翻译接受主体的读者关注不够。本文首先指出关注读者乃翻译批评的固有之义,接着探讨了翻译批评理应对待读者的态度以及关注读者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关注读者 引导读者
下载PDF
从符号学翻译观探讨“不折腾”的英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兆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不折腾"一词。一时间,如何翻译这一内涵丰富而微妙的通俗口语引起了网上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参与讨论的除了广大网友之外,还有资深翻译、驻外大使和学...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不折腾"一词。一时间,如何翻译这一内涵丰富而微妙的通俗口语引起了网上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参与讨论的除了广大网友之外,还有资深翻译、驻外大使和学术大师。本文根据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探讨了"不折腾"一词的多层意义并评析几种典型的英文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折腾 符号学翻译原则 英文译法
下载PDF
三史合一:牛津的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学科
13
作者 万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牛津大学在科学史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2016-2019年,笔者在牛津攻读科学史博士学位,其间对牛津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和现状有所体认和观察,印象最深的是其“三史合一”的进路。“三史”指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三大研究面向,其背后的推动... 牛津大学在科学史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2016-2019年,笔者在牛津攻读科学史博士学位,其间对牛津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和现状有所体认和观察,印象最深的是其“三史合一”的进路。“三史”指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三大研究面向,其背后的推动者是科学史博物馆、科学史教授讲席、韦尔科姆医学史中心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教研单位。这些研究方向和教研单位的形成及其整合,是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学科发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 医学史 技术史 科学史 教研 博物馆
原文传递
曹云祥的宗教翻译活动及翻译策略初探
14
作者 万兆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6年第1期251-265,共15页
曹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巴哈伊信仰在华最主要的传播者和翻译者。学界对曹氏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活动、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其宗教译介活动,... 曹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巴哈伊信仰在华最主要的传播者和翻译者。学界对曹氏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活动、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其宗教译介活动,不过有待具体深入。本文通过搜集、核对大量中英文文献,厘清了曹氏的译述范围,再现了其译述经过,并初步探讨了其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云祥 翻译 宗教 巴哈伊
下载PDF
曹云祥的宗教翻译活动及翻译策略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兆 《东方翻译》 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
曹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宗教翻译家。学界对曹氏为数不多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经历、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其译介巴哈伊信仰... 曹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宗教翻译家。学界对曹氏为数不多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经历、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其译介巴哈伊信仰的活动,但是:有待具体深入。本文通过搜集、核对大超中英文文献,厘涛了营氏的译述范围,再现了其译述经过,并初步探讨了其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翻译活动 宗教 社会活动家 民国时期 教育思想 英文文献 外交官
原文传递
Iliffe教授“牛顿研究”系列讲座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Rob Iliffe教授和美籍科学史学者Sarah Dry博士一行于2015年4月18日至5月8日来华访问讲学。Rob Iliffe 1990年获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萨塞... 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Rob Iliffe教授和美籍科学史学者Sarah Dry博士一行于2015年4月18日至5月8日来华访问讲学。Rob Iliffe 1990年获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萨塞克斯大学科学史教授和思想史教授(2012~201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Searle讲席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ffe 萨塞克斯 史学者 加州理工学院 SEARLE Sarah 自然科学史研究 判决性实验 在线出版 博士学位
下载PDF
“译名问题”的现代考察:以巴哈伊经典的汉译为例
17
作者 万兆 《东方翻译》 2017年第6期39-45,58,共8页
对于宗教经典的翻译而言,如何翻译至高实在的名称意义重大。《圣经》汉译史上出现过"译名之争",《古兰经》汉译本对Alláh也有不同翻译,二者的影响至今犹存。巴哈伊经典的汉译已有百年历史,其间对于God一词的翻译经过几多变化。... 对于宗教经典的翻译而言,如何翻译至高实在的名称意义重大。《圣经》汉译史上出现过"译名之争",《古兰经》汉译本对Alláh也有不同翻译,二者的影响至今犹存。巴哈伊经典的汉译已有百年历史,其间对于God一词的翻译经过几多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既有原语文化和接受文化的因素,也有翻译传统和读者对象的影响,还有译者个人的目的和考量。引言宗教核心术语的翻译对宗教的传播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本 译名 代考 宗教经典 原语文化 《古兰经》 《圣经》 百年历史
原文传递
巴哈伊经典翻译:历史、标准与程序
18
作者 万兆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3年第1期193-210,共18页
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 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梳理了有关翻译标准和翻译程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哈伊信仰 经典翻译 翻译历史 翻译标准 翻译程序
下载PDF
推陈出新——评介《剑桥牛顿指南》第二版
19
作者 万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498,共3页
《剑桥牛顿指南》第二版近期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主编为牛津大学科学史教授、“牛顿项目”负责人Rob Iliffe和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第一版的第二主编George Smith。与十四年前出版的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内容变化颇大,因此有必要作... 《剑桥牛顿指南》第二版近期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主编为牛津大学科学史教授、“牛顿项目”负责人Rob Iliffe和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第一版的第二主编George Smith。与十四年前出版的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内容变化颇大,因此有必要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大学 第二版 牛顿 指南 评介 出版社 牛津大学
下载PDF
中国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进展——从两届“宗教经典翻译研讨会”说开去(英文)
20
作者 万兆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5年第1期180-194,共15页
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宗教翻译。宗教翻译曾经是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现在和将来也应该是翻译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翻译历史和丰富的宗教翻译实践,但是当代中国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似乎不够重视。2012年在广州举... 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宗教翻译。宗教翻译曾经是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现在和将来也应该是翻译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翻译历史和丰富的宗教翻译实践,但是当代中国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似乎不够重视。2012年在广州举办的首届'宗教经典翻译研讨会'可谓一个显著进展,其所倡导的跨学科研究视角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支持和响应。本文首先回顾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并评价了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意义,接着评述了次年在青岛举办的规模更大、水平更好的第二届研讨会。文章最后呼吁继续举办第三届研讨会,并对将来有规律地举办宗教经典翻译系列研讨会提出了设想。作者坚信,宗教经典翻译及研究有助于增强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根基,值得更多译家和学人为之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翻译 翻译研究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