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
被引量:5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参考文献6
-
1吴亚林.漫议与鲁洁教授对话[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4):37-39. 被引量:8
-
2方朝晖.重建价值主体[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
3(美)布鲁柏克著,吴元训主.教育问题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
4[美]埃·弗洛姆(Erich Fromm) 著,孙依依.为自己的人[M]三联书店,1988. 被引量:1
-
5[德]约翰·戈特利伯·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著,梁志学,李理.伦理学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
6(法)萨 特(Sartre,J-P.)著,周煦良,汤永宽.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7
-
1陈明龙.传统德育功能观的“终结”和新德育功能观的萌芽[J].教育探索,2006(1):95-96. 被引量:2
-
2陈明龙.着眼于主体发展:关于德育功能的新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5):53-57. 被引量:2
-
3徐艳.试论舞蹈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四川戏剧,2008(2):100-102. 被引量:4
-
4檀传宝.超越论教育哲学及其建构——20世纪90年代鲁洁教授教育思想的特质[J].教育学报,2010,6(1):3-7. 被引量:6
-
5李西顺.正确认识“新性善论”——兼与“新性善论”质疑者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5):82-86. 被引量:2
-
6刘晓东.道德、道德教育及其受用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47-53. 被引量:2
-
7戚万学,唐爱民,韩笑.改革开放40年德育理论研究的主题及进展[J].教育研究,2018,39(10):20-31.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52
-
1刘传雷,王延隆.后物质主义理论视域下青少年“饭圈文化”审视[J].当代青年研究,2021(5):35-41. 被引量:5
-
2吕寿伟,柴楠.道德,还是伦理?——教师道德时代困境的精神哲学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1(4):156-163. 被引量:18
-
3鲁洁.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价值取向[J].求是,1994(4):37-40. 被引量:16
-
4鲁洁.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J].教育研究,1994,15(6):46-47. 被引量:147
-
5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6):2-8. 被引量:151
-
6檀传宝.奖其当奖 罚其当罚[J].人民教育,2005(12):11-11. 被引量:18
-
7李雪平.不同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44-47. 被引量:8
-
8鲁洁.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26(12):11-14. 被引量:242
-
9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生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7. 被引量:1
-
10.孟子·公孙丑上[M].,.. 被引量:104
二级引证文献54
-
1徐涛,齐亚静.德育主体性:其根据何在?——兼与“新性善论”者商榷[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12(1):86-88. 被引量:1
-
2陈巍,汤剑波,张伟平.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J].教育学报,2006,2(3):59-63. 被引量:3
-
3蒋一之.“道德是否可教”问题的症结与解决[J].社会科学战线,2007(3):250-254. 被引量:3
-
4王霞.学校道德教育失效原因及对策探析[J].铜仁学院学报,2007,1(2):17-20.
-
5李军,邓达.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37-40. 被引量:1
-
6李军.我国学校德育新范式的选择与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8-9. 被引量:2
-
7宋晔.德育模式与德育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234-237.
-
8李军.“知情型—生活化—整体性”德育新范式建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121-123. 被引量:2
-
9蔡秀梅.从“知行不一”看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9(24):9-14. 被引量:5
-
10竭长光.辩证思维视域下的德育与德育的辩证本性——超越“内发论”与“外铄论”在直观思维中的背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78-182. 被引量:4
-
1尤福年.呼唤有生命价值的课堂讨论[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04(4):11-13.
-
2徐建珍.利用班会活动营造德性生活[J].教师博览(下旬刊),2015,5(7):77-78.
-
3董占立,李文晋.论道德教育本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4):99-101. 被引量:1
-
4唐汉卫.略论道德教育中的悖论[J].教育科学,2002,18(6):14-16. 被引量:4
-
5潘晓珍.论道德教育的本质[J].祖国,2016,0(22):68-68.
-
6高瑞平,蔡德军.普通高校科研“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100-103. 被引量:2
-
7刘万海,李倩.德性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现实样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9(3):7-10. 被引量:2
-
8杨亚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与超越[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6,0(1):35-38. 被引量:1
-
9刘万海.教学即德性生活:走向新的教学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7):36-40. 被引量:22
-
10冯晓敏.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重点校“名亡实存”的原因[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9):13-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