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72
1
作者 张佩瑶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共7页
中国究竟有没有翻译理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译坛已讨论多年。中国学界对此议题有两大取向,一派坚持中国对翻译有自己一套看法;另一派则倾向以西方近代流行的译论作为判断准则,认为中国欠缺翻译理论。本文以“理论”这个字的词义作为切入点... 中国究竟有没有翻译理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译坛已讨论多年。中国学界对此议题有两大取向,一派坚持中国对翻译有自己一套看法;另一派则倾向以西方近代流行的译论作为判断准则,认为中国欠缺翻译理论。本文以“理论”这个字的词义作为切入点,试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何谓理论,讨论应该怎样界定中国有关翻译的讨论,并提出建立“翻译话语系统”,以推动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话语 米歇·傅柯 知识与权力 概念与认知模式 中国翻译史 翻译话语系统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 被引量:30
2
作者 谢澍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根据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出多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并未带来实质的符号权力减让,"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呈现进退维谷的尴尬,相关角色定位混乱。... 2012年《刑事诉讼法》根据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出多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并未带来实质的符号权力减让,"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呈现进退维谷的尴尬,相关角色定位混乱。实践乱象的背后,是"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所承载的"知识-权力"话语与"认知-行为"理论所产生的交织与耦合。刑事司法场域的微观权力网络之中,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需要由"支配-被支配关系"转向"互动关系",并在降低法官认知流畅度的同时,提示其启动理性认知系统对感性认知行为进行监控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证明 鉴定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 知识-权力 认知-行为
原文传递
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三解——兼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宗教观对其知识观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林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6,共8页
先揭示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培根名言的出典语境,并依此语境又把它解读为"知识就是能力"。同时,通过对培根时代科学不发达状况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培根不可能在当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具有超前意识... 先揭示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培根名言的出典语境,并依此语境又把它解读为"知识就是能力"。同时,通过对培根时代科学不发达状况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培根不可能在当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具有超前意识的命题。即使把这个命题改读为"知识就是权力",也仍与培根本人的宗教观相冲突。相比之下,反而是把培根名言误读为"知识就是力量"最为合理。总之,三解培根名言旨在印证解释学关于"误读"有其正面意义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哲学 解释学
下载PDF
课程知识选择:从“谁的”到“何以可能” 被引量:9
4
作者 叶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知识选择问题是课程领域的基本问题。知识选择并不只涉及特定利益群体间的斗争与妥协,更是具体历史情境中知识型断裂与特定社会历史事件共同影响的结果。追问"知识的价值何以可能",要求关注知识、权力与身体的内在作用机制,... 知识选择问题是课程领域的基本问题。知识选择并不只涉及特定利益群体间的斗争与妥协,更是具体历史情境中知识型断裂与特定社会历史事件共同影响的结果。追问"知识的价值何以可能",要求关注知识、权力与身体的内在作用机制,注重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历史文化情境,并合理定位课程研究者的角色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 话语实践 知识—权力
下载PDF
教育自由的复归之路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元发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73-79,共7页
要使现代性教育摆脱奴役的困境,呈现教育自由,或许存在着多条可能之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即美德"两个时代中心词的特征,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指明在现代性际遇下后者的重新出场是教育自由的复... 要使现代性教育摆脱奴役的困境,呈现教育自由,或许存在着多条可能之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即美德"两个时代中心词的特征,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指明在现代性际遇下后者的重新出场是教育自由的复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自由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即美德
原文传递
科学话语何以主导文化体系——福柯“知识-权力”结构的理论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冠男 刘同舫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09,共8页
福柯通过对“知识-权力”双向互动关系的深刻阐释,展开了对科学话语生成过程及其现实效用的哲学反思。在福柯看来,现实社会中的科学话语与权力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科学话语在权力的加持下逐渐攀附至文化体系的巅峰,其权威身份和主导地位... 福柯通过对“知识-权力”双向互动关系的深刻阐释,展开了对科学话语生成过程及其现实效用的哲学反思。在福柯看来,现实社会中的科学话语与权力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科学话语在权力的加持下逐渐攀附至文化体系的巅峰,其权威身份和主导地位回落于具体的社会实践领域便自然成为巩固权力的最佳助手。科学话语在与权力的合谋中完成了对社会的治理,进而衍生出对文化的掌控力量。因而,福柯指出科学话语所蕴含的权力机制正是科学话语能够主导文化体系的关键因素。福柯的这一思路对消解科学话语的权力属性,澄清科学话语的真实地位以及塑造平等开放的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科学话语 文化 知识-权力
原文传递
米歇尔·福柯与现代史学思潮变化之渊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晴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6,共10页
在现代世界,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对当代史学的主导观念、书写内容和研究方法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福柯改变了近代历史学的主旨,摒弃了启蒙运动思想家希图探究历史规律的所谓"大写的历史"... 在现代世界,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对当代史学的主导观念、书写内容和研究方法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福柯改变了近代历史学的主旨,摒弃了启蒙运动思想家希图探究历史规律的所谓"大写的历史"。其次,福柯为"它者"写史,将历史研究的对象从中心转移到了边缘,譬如疯狂、疾病、身体、性等,引发了史学界的诸多新潮——医疗史、性别史、身体史、儿童史、情感史等等。再次,福柯改造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指出史家不能仅仅依赖文献,而需要扩大史料的范围,将建筑、机构、规则、技术、物品、习俗等能承载记忆的东西都包含进来。复次,福柯提倡用话语取代语言,提出"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概念来考察话语的构成和网络,直接导致了历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最后,福柯指出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揭橥了近代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所建构的知识体系背后的权力架构和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它者 当代史学 史学理论 史学方法 知识和权力
下载PDF
作为治理工具的量化知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尉博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71,共12页
从人文反思的视角看,量化知识是技术治理的重要工具。由于技术治理在当代社会流行,量化知识随之蓬勃发展。量化知识与社会之间呈现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尤其体现在量化知识的生产受到权力影响,同时量化知识的运用支撑权力运作。在经济量... 从人文反思的视角看,量化知识是技术治理的重要工具。由于技术治理在当代社会流行,量化知识随之蓬勃发展。量化知识与社会之间呈现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尤其体现在量化知识的生产受到权力影响,同时量化知识的运用支撑权力运作。在经济量化、行政量化、教育量化、医学量化、科学量化和大数据时代的量化等具体领域中,量化知识与权力均关系密切。在中国语境下审度量化知识,应当转向科技谦逊主义的基本立场,辩证看待量化知识与权力的相互作用关系,警惕量化治理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化知识观,以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知识 技术治理 知识-权力 数字治理 社会测量
原文传递
摇晃的钟摆: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贾瑞棋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2,共11页
自19世纪初开始,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呈现出徘徊于科学主义和解释主义之间的“钟摆轨迹”。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的解读,可以发现:在朱利安与萨德勒时期,民族国家政府的强制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解释主义转向;在20... 自19世纪初开始,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呈现出徘徊于科学主义和解释主义之间的“钟摆轨迹”。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的解读,可以发现:在朱利安与萨德勒时期,民族国家政府的强制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解释主义转向;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学科规训的制度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科学主义转向;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左与右的争论,作为意识形态的结构性权力又推动了解释主义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而从20世纪末至今,随着生产性权力的扩散,比较教育研究则呈现出一种范式的多元主义取向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取向。研究范式演进的“钟摆轨迹”启示比较教育研究者不仅要突破个人局限性,认识到研究范式选择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权力关系,而且还要锚定自身的范式立场,形成学术共同体内的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研究范式 知识-权力 科学主义 解释主义
原文传递
教师话语权与大学教学理性建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炳昌 秦俭 《教师教育学报》 2015年第1期15-22,共8页
教师话语权是指教师凭借知识优势和教学智慧而掌控教学、影响教学发展方向的一种权力和能力,是教师对教学的控制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大学教学理性就是对大学教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把握及自觉遵循.教师话语权的运行状况影响着大学教学... 教师话语权是指教师凭借知识优势和教学智慧而掌控教学、影响教学发展方向的一种权力和能力,是教师对教学的控制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大学教学理性就是对大学教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把握及自觉遵循.教师话语权的运行状况影响着大学教学的整体状态.教师话语权的僭越会造成学生的“失语”,导致大学教学理性的失落.而教师话语权的合理行使则有利于大学教学理性的回归,使大学教学呈现出理性的状态.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和“生存美学”思想是一种不滥用权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存智慧,它无疑为大学教师合理行使话语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此,大学教师应坚持理性的价值取向,谦卑地对待话语权;发挥主体性,坚持独立的话语权;营造对话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分享话语权;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话语权,使教学活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教学张力,从而推动大学教学理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话语权 大学教学理性 福柯 知识与权力 教学张力 谦卑 分享 主体性
下载PDF
数据凝视:福柯凝视在数智时代的新样态
11
作者 张盛 索引 闫宏秀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16,共6页
在数智时代普遍发生的“数据凝视”现象,可被视为福柯意义上的“凝视”现象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数据凝视继承了福柯的医学凝视,作为以计量化为核心的知识型,促逼着人类存在的同质化;另一方面,数据凝视延伸了福柯的凝视范畴,以无边的... 在数智时代普遍发生的“数据凝视”现象,可被视为福柯意义上的“凝视”现象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数据凝视继承了福柯的医学凝视,作为以计量化为核心的知识型,促逼着人类存在的同质化;另一方面,数据凝视延伸了福柯的凝视范畴,以无边的数字空间替代了物理的监视空间,并通过数据管理实现了权力的精准行使。在认识论上,数据凝视重塑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加深了认知偏见;在存在论上,数据凝视使人类以数据化的形态存在,并在本质上沦为数据结构下易于支配和掌控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凝视 福柯 知识-权力 医学凝视
下载PDF
艺术学“学科正当性”的三种证明方式及其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8,共8页
近年来,艺术学界对艺术学学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争议,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关于艺术学“学科正当性”的争辩。以往关于艺术学“正当性”的主要证明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理性逻辑为学理依据的“学科逻辑主义”确证方式;二是以知识... 近年来,艺术学界对艺术学学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争议,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关于艺术学“学科正当性”的争辩。以往关于艺术学“正当性”的主要证明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理性逻辑为学理依据的“学科逻辑主义”确证方式;二是以知识权力为功利诉求的“学科功利主义”确证方式;三是以人文精神为价值诉求的“学科人文主义”确证方式。显然,这三种确证方式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合法性”,但同时也呈现出各自的不足,因而有待于我们从哲学方法论维度反思批判艺术学学科建制的现代性问题,为探寻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崭新路径,提供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意义上的思想资源与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知识正当性 知识与权力
下载PDF
Shanghai、毒品与帝国认知网络——带有防火墙功能的西方之中国叙事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8,共12页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通过那种虚幻的中国叙事,有意识维护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认知网络,任何一种危害帝国安全的因素,都被想象夸大在各式各样的中国叙事之中,形成坚固的防火墙,阻挡来自异域的危及帝国认知网络安全的"病毒"。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楚形象,典型地展现出西方关于东方中国的神秘而恐怖的心理状态,而这一形象的多元化传播也体现出西方殖民心态下关于中国的认知网络的运行轨迹。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文化语境中,这道"防火墙"成了阻碍东西方跨文化交往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恐惧 中国城 殖民帝国认知网络 傅满楚形象 知识与权力 西方的中国叙事
下载PDF
从“立法者”到“阐释者”: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生成逻辑及现代转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天伟 杨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大学教师从事的职业本质上是学术职业,其被赋予了高深知识传承、创新与应用等使命并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从高深知识与国家或社会权力的关系来看,大学教师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萌芽意义的"立法者"和"阐释者"角色交替出... 大学教师从事的职业本质上是学术职业,其被赋予了高深知识传承、创新与应用等使命并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从高深知识与国家或社会权力的关系来看,大学教师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萌芽意义的"立法者"和"阐释者"角色交替出现并于近代社会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立法者"角色,从而对近现代大学教师及其职能履行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转型、主导世界观以及知识生产方式等的变化,大学教师职业角色发生了由"立法者"向"阐释者"的转变,虽然两者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但前者逐渐弱化而后者逐步由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该角色转变使得大学教师的"知识与权力"关系模式、职业价值取向以及大学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现代大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更多是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功能和存在方式的变化,无论角色如何变化,高深知识仍是大学教师职业角色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育人为本的教育者角色仍是教师最为核心和本质的职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职业角色 “立法者”与“阐释者” 高深知识 知识与权力
下载PDF
论“知识就是力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同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8-9,13,共3页
分析了知识为什么是力量,知识是什么力量,什么知识才是力量,知识怎样才能转化为力量;论述了应该如何辩证地理解“知识就是力量”并在行动中实践这句名言。
关键词 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内涵分析 实践途径
下载PDF
知识论视域下的知识创造、学科设置与知识强国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远飞 《决策与信息》 2021年第5期87-96,共10页
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知识论的视域分析我国1983年以来的四次专业学科调整,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涵盖知识全貌、促进知识创造、指导人们在相关领域实现认知成功的功能,并有益于我国国家治... 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知识论的视域分析我国1983年以来的四次专业学科调整,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涵盖知识全貌、促进知识创造、指导人们在相关领域实现认知成功的功能,并有益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不过,现有专业学科体系也存在缺乏知识的整体性、平等性和非功利性,学科专业目录的行政化设置与知识的自然生发未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知识创造、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优化: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平等性,强化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教育,在强调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知识本身的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知识创造 知识生发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强国
下载PDF
课程史学研究新理路:基于波克维茨“社会认识论”的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青才 何梦洁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7,77,共9页
课程史学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美国教育学家波克维茨的社会认识论将历史化和问题化引入课程史研究,开辟出课程史学研究的新理路。社会认识论强调知识内嵌社会性并与权力融合共生,它是一种研究方法论,关注理性系统... 课程史学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美国教育学家波克维茨的社会认识论将历史化和问题化引入课程史研究,开辟出课程史学研究的新理路。社会认识论强调知识内嵌社会性并与权力融合共生,它是一种研究方法论,关注理性系统。社会认识论将学校教育知识视为一种与权力有关的社会实践,从社会学的角度反思当前课程理论和实践中各种话语的历史形成过程,并剖析背后的权力运作。以社会认识论为基础,课程史学研究新理路涵盖了五个逻辑转向:从主权权力观转向生产性权力观的核心理念、从主体中心化转向主体去中心化的关键焦点、从地理空间转向文化场域的限定视角、从线性进步转向间断变革的历史时间观、从编年史转向当下历史的研究范式。新理路揭示了历史的织造特性,填补了传统批判教育研究的不足,审思了课程改革研究,界定了课程史研究者的新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史 波克维茨 社会认识论 知识与权力
原文传递
福柯晚期哲学思想中的“断裂”和“延续”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群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40-46,共7页
德勒兹指出,以《快感的享用》为分水岭,福柯的思想存在着明显的“断裂”:一方面,研究的主题从“知识”与“权力”转向了“自我”;另一方面,研究的时段发生了变化,从对近代以来人文科学的思考走向了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关注。然而,福柯... 德勒兹指出,以《快感的享用》为分水岭,福柯的思想存在着明显的“断裂”:一方面,研究的主题从“知识”与“权力”转向了“自我”;另一方面,研究的时段发生了变化,从对近代以来人文科学的思考走向了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关注。然而,福柯所展现的“断裂”却不是德勒兹所理解的“断裂”,他的“断裂”更多的是一种“延续”中的主题切换。“知识—权力”分析和关注自我生命在他这里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可分别归于科学的学问和生命的学问,它们被视为是对生命真理的两种不同理解方式,并且前者从属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自我 知识-权力 断裂 延续
下载PDF
福柯知识权力观视域中的医患关系及其改善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天鹏 施向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福柯的知识权力观创见性地指出了知识和权力的共谋关系,在现代医患关系经历由私人关系上升为国家调控的历史转变中,医学知识与国家权力的结合起到了关键作用。福柯以知识考古和权力谱系的方法深入剖析了现代医学的诞生过程,揭示了医患... 福柯的知识权力观创见性地指出了知识和权力的共谋关系,在现代医患关系经历由私人关系上升为国家调控的历史转变中,医学知识与国家权力的结合起到了关键作用。福柯以知识考古和权力谱系的方法深入剖析了现代医学的诞生过程,揭示了医患双方在现代医学的主体化过程中共同遭受的宰制,这一思路为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条微观路径,即从改变主体思维入手,重新认识病理生命,并使病人取代疾病成为医疗实践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医患关系 知识权力 主体化
下载PDF
实用型研究的非实用性--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谈当代教育研究中的普遍主义与比较主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斐然 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共13页
在《实用型研究的非实用性:当代科学变革史》中,波普科维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实用型研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教育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范式。所谓“实用的”知识似乎成为了各种社会弊病的万灵药,它超越了文化边界... 在《实用型研究的非实用性:当代科学变革史》中,波普科维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实用型研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教育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范式。所谓“实用的”知识似乎成为了各种社会弊病的万灵药,它超越了文化边界和认识论差异成为全球知识共同体的最新共识和共通情感。在这篇访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作为一种普遍推崇的“实用型研究”和它的发生机制、文化历史动力以及“理性系统”,意图揭示旨在推动人类普遍福祉的当代教育科学如何被它自身的比较主义所限制,以及此悖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碎片化知识和“后真相”时代中的知识/权力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型研究 非实用性 普遍主义 比较主义 知识/权力 教育科学 理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