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新璋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共2页
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罗新璋“译事三难信达雅”,严复在《天演论》初刻本“刻讫寄津覆,乃为发例言”,破题这句话,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以其论译几于道,一言而为天下法!“《天演论》为中国西学... 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罗新璋“译事三难信达雅”,严复在《天演论》初刻本“刻讫寄津覆,乃为发例言”,破题这句话,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以其论译几于道,一言而为天下法!“《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康有为语),其《译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天演论》 信达雅 严复 鸠摩罗什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难 我国翻理论 学术思想 “达”
原文传递
关于严复的“信、达、雅”三难说兼及“宁信而不顺”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雨石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本书的开头部分我便说到,对于我们听到或看到并一直还在流行的一些有关翻译问题的论点,自己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信达雅三字据吾师钱锺书先生考证,最... 在本书的开头部分我便说到,对于我们听到或看到并一直还在流行的一些有关翻译问题的论点,自己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信达雅三字据吾师钱锺书先生考证,最早见之于支谦《法句经序》,①另外梁启超于1896年所谈:“译书有二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言 三难 法句经 《天演论》 信达雅 问题 一曰 理论
下载PDF
论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 被引量:4
3
作者 管雪兰 《丽水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5-36,41,共3页
纵观我国近代翻译理论,影响最大的,当推严复的信、达、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 纵观我国近代翻译理论,影响最大的,当推严复的信、达、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难 严复 “信达雅” “雅”的本义 研究 近代翻 “神似”论 标准 文学 的标准
下载PDF
漫谈科技英语翻译——“信、达、雅”小议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谷城 《山东外语教学》 1980年第1期63-69,共7页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这是翻译家严复的真灼见解。“信、达、雅”的要求,大体上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正确、通顺、易懂”六字标准。其所以说难,恐怕主要在于三者必须兼...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这是翻译家严复的真灼见解。“信、达、雅”的要求,大体上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正确、通顺、易懂”六字标准。其所以说难,恐怕主要在于三者必须兼顾。首先,要吃透原文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颇不容易。为了“忠实”于原文,如果简单地照搬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得不通顺、不贴切、不流畅、不符合译文语言规范,令人费解或者看不懂,那岂不是译了等于不译。所以,“信、达、雅”或者“正确、通顺、易懂”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英语翻 文语言 三难 内容和形式 现代汉语 使 文学作品翻 ATTITUDE 英汉辞典 原文内容
下载PDF
“信达雅”的模糊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文俊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9-32,37,共5页
自上世纪末严复倡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以来,迄今已有90多年。在这90多年中,我国翻译界对“信达雅”一直争论不休,或褒或贬,或重新估价或进一步阐释。其中,30年代和80年代掀起过两次讨论高潮,近几年来,也随着国外翻译理论的引进,“信... 自上世纪末严复倡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以来,迄今已有90多年。在这90多年中,我国翻译界对“信达雅”一直争论不休,或褒或贬,或重新估价或进一步阐释。其中,30年代和80年代掀起过两次讨论高潮,近几年来,也随着国外翻译理论的引进,“信达雅”似乎遭到了冷落,或者被认为过时。但是,就笔者所知,在老一辈翻译家中,多数人始终推崇“信达雅”说.就是不少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虽然承认国外译论有某些优长,但对“信达雅”说也表示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达雅” 理论 工作者 信达雅 应用翻 语言学派 文语言 例言 三难
下载PDF
严复的翻译 被引量:2
6
作者 汪荣祖 《中国文化》 199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关键词 斯宾塞 三难 穆勒 个人自由 史华 原富 西方汉学家 古文义
下载PDF
翻译与文化映象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春芳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31,共3页
翻译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从佛经的翻译到严复译《天演论》,从“林译小说”①到《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从马列经典著作到目前各种文学、科技资料的大量翻译出版,这些为我国千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 《天演论》 出版 小说 三难 傅雷先生 文化生活 钱钟书先生 科技资料 著名汉学家 任务
下载PDF
略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 被引量:2
8
作者 葛志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81-83,共3页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翻译出来。围绕着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无法翻译的。理由是中外语言的性质不同,在构词法、语法结构、修辞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同语言无法表达同样的风格。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可以翻译,尽管这事并不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风格 三难 《天演论》 文学作品翻 中外语言 文学作品 质量 通讯 工作者
下载PDF
文体与翻译 被引量:1
9
作者 苏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4年第Z1期35-37,16,共4页
近一个世纪前,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此后,在我国翻译界,“信、达、雅”就基本上被视作翻译的标准,“信”就是准确,忠实于原文,“达”则指译文应通顺流畅,“雅”指文字古雅、优美,注重修辞.在实... 近一个世纪前,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此后,在我国翻译界,“信、达、雅”就基本上被视作翻译的标准,“信”就是准确,忠实于原文,“达”则指译文应通顺流畅,“雅”指文字古雅、优美,注重修辞.在实践中,我悟出翻译的确是一门艺术,翻译的侧重点应与文体密切相关.在翻译不同体裁的文字材料时,对翻译标准的掌握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而言,在翻译时原则上要兼顾“信、达、雅”这三个方面.但在翻译科技文章、英汉对照读物时,应格外着重体现“信”,即忠实于原文.在翻译时以直译为主,适当顾及译文的“达”、“雅”.努力追求译文的准确及对原文的忠实,即遵循著名翻译家葛传槼先生所提倡的原则:翻译必须在把原文变成另一种文字时,做到不增、不减、不删.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译文的通顺、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言 英汉对照 《天演论》 三难 科技文章 文学作品翻 文学作品 实例 《声声慢》 科技英语
下载PDF
漫谈中译英的“三难”
10
作者 毛华奋 《外国语文》 1992年第2期96-101,共6页
“译事难”,凡搞过翻译的同志,几乎都有此共同体验。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我们不妨说:“译,然后知难”。外译中难,而中译外则更难。本文所谈的“三难”并非指严复在译《天演论》时所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 任何翻译都不能... “译事难”,凡搞过翻译的同志,几乎都有此共同体验。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我们不妨说:“译,然后知难”。外译中难,而中译外则更难。本文所谈的“三难”并非指严复在译《天演论》时所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 任何翻译都不能只着眼于语言的等值转换,而应着眼于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不注意社会文化差异,译文就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但是,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历史背景不同,国情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天演论》 等值转换 历史背景 三难 交际效果 共同体验 英语国家
下载PDF
试论“信、达、雅”在翻译界的影响
11
作者 陈小凤 《闽江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2-35,共4页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学古雅。近百年来,许多翻译工作者都将其作为翻译的标准。同时,对于“信、达、雅”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延...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学古雅。近百年来,许多翻译工作者都将其作为翻译的标准。同时,对于“信、达、雅”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延续至今。 从严复提出“译事三难”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段时期,“信、达、雅”都倍受赞赏。然而,自“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以后,它就开始遭到争议。从此,围绕着“信、达、雅”的论战一直没有停息过。据笔者初步统计,1898年至1992年散见于我国各种报刊、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难 例言 文质量 工作者 王佐良 中国翻 傅雷 周煦良 谈翻
下载PDF
略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12
作者 姜海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9-139,31,共2页
我国的翻译理论,追溯起来,可算是源远流长的了。汉末以来的一千七百多年间,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其自身显现的历史阶段而言,当可分为三大时期:汉唐以来,主要在佛经翻译方面。译经大师各有主张,直译派、意译派、融和派也有不少论述。各种观... 我国的翻译理论,追溯起来,可算是源远流长的了。汉末以来的一千七百多年间,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其自身显现的历史阶段而言,当可分为三大时期:汉唐以来,主要在佛经翻译方面。译经大师各有主张,直译派、意译派、融和派也有不少论述。各种观点在当时已见大端,译论里也见有“信、达、雅”等字。但总的说来,是“开而弗达”,没有形成一种能笼罩当世的观点。近代和“五四”时期,与前一阶段相比,其显著不同之处,是出现了以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标志的中心理论。于是,直译与意译的问题即可以信而不达和达而不信来说明(这里我想顺便提及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难 理论 佛经翻 与意 开而弗达 例言 《天演论》 泰特勒 名物字
下载PDF
学译覃思录(一)——“请大家慢慢地一直欣赏到最后”——说神似
13
作者 陈岩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4年第1期45-48,共4页
一次,中日两国有关部门在大连市人民文化俱乐部联合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晚会.演出开始前,日方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最后说:皆,最后中方的翻译把这句话译为:“
关键词 人民文化 文质量 三难 功能对等 所指意义 理论研究 例言 理沦 动态对等 工作
下载PDF
翻译浅谈
14
作者 斯立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82-88,共7页
(一)翻译标准的探讨 我国的翻译史约始于近二千年前佛经的翻译。直到清末民初,翻译家严复在他翻译英国十九世纪科学家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一书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后,我国翻译界才有了自己一套完整... (一)翻译标准的探讨 我国的翻译史约始于近二千年前佛经的翻译。直到清末民初,翻译家严复在他翻译英国十九世纪科学家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一书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后,我国翻译界才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翻译理论,开创了近代翻译学说这门“新学”。严复之前一些翻译家也曾有过对翻译标准的探索。如唐代的玄奘提出过“既须求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言 《天演论》 理论 拟设翻书院议 傅雷 十九世纪 文学作品 三难
下载PDF
评介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15
作者 韩淑俊 《中国商界》 2010年第8期364-365,共2页
自从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本文再次解读"信、达、雅"并总结不同时期对"信、达、雅&... 自从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本文再次解读"信、达、雅"并总结不同时期对"信、达、雅"的评价,最后对"信、达、雅"和西方翻译理论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介 严复 信达雅 西方翻理论 中国古代 三难 研究 不同时期 近现代 总结 争议 浓缩 解读 焦点
下载PDF
汉泽英中“信”的问题之我见
16
作者 楚至大 陈瑞仁 《外国语文》 199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自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翻译界有过不少争论。许多名家相继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标准,远的如林语堂提出的“忠实、通顺、美”的三原则,鲁迅的“宁可信而不顺,不可顺而不信”,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后来钱钟书提出以“化... 自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翻译界有过不少争论。许多名家相继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标准,远的如林语堂提出的“忠实、通顺、美”的三原则,鲁迅的“宁可信而不顺,不可顺而不信”,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后来钱钟书提出以“化”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近年又有刘重德提出的“信达切”。这种争鸣的局面和多元化的格局有助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泽英 “信” 文学翻 标准 信达切 信达雅 钱钟书 三难 林语堂
下载PDF
文化内涵与翻译
17
作者 姜海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88-90,共3页
伟大的翻译理论家严复曾经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中这样写道:“我向来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思。但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的时候... 伟大的翻译理论家严复曾经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中这样写道:“我向来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思。但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的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象在脑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难 理论 HORSE 文化知识 对等翻 nothing 等效翻 something 工作者 等值翻
下载PDF
语文训练中的一个关键——说“达”
18
作者 查良圭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9-32,共4页
严复曾经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他把译文的“达”看作翻译的一个难点。《论语》中也有一句话,叫做“辞达而已矣”。大意是说话能“达”也就够了,不必再刻意雕琢。“达”的本来意思是“通”不受堵塞。翻译一篇作品,译文传达原... 严复曾经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他把译文的“达”看作翻译的一个难点。《论语》中也有一句话,叫做“辞达而已矣”。大意是说话能“达”也就够了,不必再刻意雕琢。“达”的本来意思是“通”不受堵塞。翻译一篇作品,译文传达原作的内容清楚明白,别人看得懂,这就是“达”。 “达”,除了是翻译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外,从某种意义上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训练 三难 辞达 而已矣 理解词语 柔石 夏丐尊 鲁彦 语言文字 革命青年
下载PDF
严复及其“信、达、雅”
19
作者 尤肖南 《教师教育论坛》 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标准 严复 三难 《英汉翻教程》 学术思想 《天演论》 原著 技巧 中国对外翻出版公司 中国翻
下载PDF
漫谈翻译的标准或原则
20
作者 赵伟仁 赵协眉 《外国语言文学》 1994年第Z2期108-109,120,共3页
严复从翻译的实践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后人以此为翻译的标准。许多年之后,人们发现信达雅三者不能俱有,因求雅则未能取信,因求信反不能达,达与雅之间,也时有矛盾。于是不少学者认为,信达雅的要求是一个带范畴性的原则。如... 严复从翻译的实践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后人以此为翻译的标准。许多年之后,人们发现信达雅三者不能俱有,因求雅则未能取信,因求信反不能达,达与雅之间,也时有矛盾。于是不少学者认为,信达雅的要求是一个带范畴性的原则。如许崇信同志在他的“文化交流与翻译”(见上海《外国语》199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翻译工作的目的和特点是思想文化交流。翻译过程中要善于“存异求同”,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在文化翻译中,采用“入乡随俗”的原则无助于达到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目的,有时适得其反。他说,在文化翻译中求同存异都不容易,有时还要在两极之间作出某种合理的“折衷”——折衷意味着有所牺牲,这就是翻译中无可奈何地要付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 信达雅 思想文化交流 三难 存异 文学作品 范畴性 语言变体 出语 选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