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历史是非认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泽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3,共9页
历史学是一种认识学,一方面求"映像",另一方面认识者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掺入;历史本身不会变化,但它又是活的,它的影响像血液流动一样,或多或少流传于后世,并与新的因素形成再组合;对历史进行认识的人也在流动和变化。因此... 历史学是一种认识学,一方面求"映像",另一方面认识者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掺入;历史本身不会变化,但它又是活的,它的影响像血液流动一样,或多或少流传于后世,并与新的因素形成再组合;对历史进行认识的人也在流动和变化。因此历史认识中的"是非"也在不断地更化,所以"是非"观基本上是个体性的。由于个性包含着某些共性,或多或少被另外一些人采纳,由此也会形成群体性的共识。历史"是非"靠真实的、全面的史料支撑,任何行政权力的判定也必须靠此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是非认识 历史规律 阶级一共同体 丛林法则
原文传递
论海洋法基础规范的历史流变与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焦传凯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国际海洋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规则体系,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即凯尔森(Kelsen)理论视野中的"基础规范"也几经流变。起初,海洋是长期奉行"丛林法则"的法外之地。经过大航海以及17世纪初格劳秀斯(Grotius)&qu... 国际海洋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规则体系,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即凯尔森(Kelsen)理论视野中的"基础规范"也几经流变。起初,海洋是长期奉行"丛林法则"的法外之地。经过大航海以及17世纪初格劳秀斯(Grotius)"海洋自由论"的提出,以航海自由为主要内容的海洋自由成为海洋国家的共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海洋法的基础规范进入海洋自由、沿海国主权、海洋全球治理三者并存时期。海洋法基本规范的历史流变决定了海洋秩序的变迁,同时也对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基础规范 丛林法则 海洋自由 沿海国主权 全球治理
下载PDF
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老虎》中的两个印度
3
作者 王伟均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2-60,95,共10页
《白老虎》是第三代印度裔英语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200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在小说中,阿迪加通过主人公巴尔拉姆之口提出了“光明”与“黑暗”两个印度。两个印度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叙事之中,在现实的镜像与... 《白老虎》是第三代印度裔英语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200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在小说中,阿迪加通过主人公巴尔拉姆之口提出了“光明”与“黑暗”两个印度。两个印度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叙事之中,在现实的镜像与表征中不仅呈现了巴尔拉姆不择手段从庶民阶层崛起的过程,揭示了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神话背后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还展现了印度浮华背后底层庶民被遮蔽的历史,暴露了印度社会的多种痼疾。两个印度既揭露了当代印度社会发展中“丛林法则”残酷的硬暴力,又呈现了当代庶民社会场域中“鸡笼文化”强大的软暴力,体现出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文德·阿迪加 《白老虎》 两个印度 “丛林法则” “鸡笼文化”
下载PDF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多重主题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艳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2-104,共3页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近代作家杰克·伦敦重要的小说著作之一。在小说中,杰克·伦敦通过一条狗的视角来写人类社会,从而不断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后应该何去何从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除此之外,达尔文"...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近代作家杰克·伦敦重要的小说著作之一。在小说中,杰克·伦敦通过一条狗的视角来写人类社会,从而不断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后应该何去何从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除此之外,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也是贯彻在这本书中,通过巴克的奋斗反映了"弱肉强食"的社会。杰克·伦敦正如同现实中的巴克,不断地为了生存而努力着,并且在最后针对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基于此,具体探讨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多重性主题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弱肉强食 生存 生命真谛
下载PDF
危险的游戏还是丛林法则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早霞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9-90,共2页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故事的分析来说明人性的残忍。在本故事中,扎洛夫将军是一个表面上温文尔雅的人,但其实是一个自负的人。他有一种“嗜血”欲,有一种战胜和统治别人的欲望,是一个希特勒式的人物。而雷恩弗德也是另一个扎洛夫将军。他们...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故事的分析来说明人性的残忍。在本故事中,扎洛夫将军是一个表面上温文尔雅的人,但其实是一个自负的人。他有一种“嗜血”欲,有一种战胜和统治别人的欲望,是一个希特勒式的人物。而雷恩弗德也是另一个扎洛夫将军。他们都是扭曲的,畸形的人类,是战争还是人性的结果?本文就此作一浅显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危险的游戏 扎洛夫 雷恩弗德 带洛姆 丛林法则
下载PDF
沈石溪动物小说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洪泉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沈石溪早期动物小说讲究故事性和趣味性 ,主题囿于动物忠贞报国的旧模式。在他阅读了国外社会生物学著作之后 ,创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小说描写视角发生了转换 ,重在表现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还对小说语体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沈石溪 动物小说 小说语体 动物 本体价值 艺术创作 儿童文学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再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奇术 孙英 姜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日本文学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早期作品多为历史题材,情节离奇新颖、构思奇特,常以语言精炼、冷峻讽刺的文笔和出奇制胜、简洁幽默的语言揭露人性的丑陋、利己主义的罪恶以及社会的丑恶现象。试图以《罗生门》的人... 日本文学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早期作品多为历史题材,情节离奇新颖、构思奇特,常以语言精炼、冷峻讽刺的文笔和出奇制胜、简洁幽默的语言揭露人性的丑陋、利己主义的罪恶以及社会的丑恶现象。试图以《罗生门》的人物场景、社会历史为背景,探讨人的无奈与绝望、无可回避的生死抉择,剖析芥川龙之介对生命本身的哲理性思考和对人性的高度审视。从而窥视当时的社会缩影、赏析小说内容的深度、表现技巧、描写风格和借古讽今的高度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不安 利己 弱肉强食 社会丑态
下载PDF
论现象级影片《战狼2》的成与败——兼论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孟丽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9期83-88,共6页
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战狼2》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高票房源于影片完满地践行了类型化叙事的既定范式,满足了观众对战争题材动作片的类型预期。影片在个人与国家两条线索上构建故事脉络,双线并置下的高强度叙事,缝合了主旋律作品与商业... 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战狼2》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高票房源于影片完满地践行了类型化叙事的既定范式,满足了观众对战争题材动作片的类型预期。影片在个人与国家两条线索上构建故事脉络,双线并置下的高强度叙事,缝合了主旋律作品与商业片与生俱来的缝隙。不足之处有三,影片在暴力元素与血腥画面的处理上缺少节制;作品的情节失之单薄,人物形象不够立体;在价值观念层面,作品显示出对丛林法则的认同,呈现非洲国家的形象时暴露出"新东方主义"的倾向,这些都是值得反思与批驳的。主旋律电影应从情节构建、人物形象塑造、主题凝练多个方面入手,真正做到唱响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化叙事 主旋律 丛林法则 东方主义
下载PDF
吉卜林“狼孩”故事中的巴卢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邝增乾 刘玉红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7-39,73,共4页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的"狼孩"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丛林印象。在八个以狼孩为中心人物的丛林故事中,棕熊巴卢扮演了生态使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主人公莫格里成长路上的正面领路人。巴卢... 罗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的"狼孩"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丛林印象。在八个以狼孩为中心人物的丛林故事中,棕熊巴卢扮演了生态使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主人公莫格里成长路上的正面领路人。巴卢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展示了吉卜林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和对青少年成长的关心,也同时传达了他对维护社会秩序、构建殖民者与印度百姓和谐相处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卜林 狼孩 巴卢 领路人 丛林法则 生态使者
下载PDF
狼贪蚕食:简论明治前十年的日本东亚外交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成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1-89,共9页
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后,开始以欧美文明为榜样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教育等各领域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在外交领域,明治政府同时展开欧美外交和东亚外交。其外交基本取向是遵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脱... 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后,开始以欧美文明为榜样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教育等各领域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在外交领域,明治政府同时展开欧美外交和东亚外交。其外交基本取向是遵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脱亚入欧",跻身欧美列强行列,损邻自肥,颠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国际体系。在这个过程中,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1876年迫使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79年吞并琉球王国。可见,明治初年日本东亚外交的实质,是为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探路行动。由于清政府的反制措施乏力,致使日本的意图逐一得手,其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日本的东亚外交 丛林法则
下载PDF
弱肉强食:“和谈”背后的潜规则——《离婚》赏析
11
作者 谭云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鲁迅的小说《离婚》围绕江南水乡平息纠纷的习俗“和谈”进行叙事,反映了19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谈”是乡土社会固有道德秩序“公正”的表征,其潜在规则却是“弱肉强食”,这种道德秩序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昭然若揭。
关键词 鲁迅 《离婚》 和谈 潜规则 弱肉强食
下载PDF
霍布斯自然状态思想的解读及启示
12
作者 马鑫 《科教文汇》 2018年第3期149-150,共2页
本文分析了霍布斯自然状态的前提及历史背景,自然律产生的原因及自然法的弊端,社会契约的产生、特点以及公共权力-国家的产生,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来更好地理解霍布斯自然状态这一政治概念。并通过了解霍布斯"丛林原则"的含义、... 本文分析了霍布斯自然状态的前提及历史背景,自然律产生的原因及自然法的弊端,社会契约的产生、特点以及公共权力-国家的产生,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来更好地理解霍布斯自然状态这一政治概念。并通过了解霍布斯"丛林原则"的含义、现状,反思这一现象,思考霍布斯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状态 国家起源 霍布斯 丛林法则
下载PDF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13
作者 朱骅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近几年颇有建树,尤其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凝练了人性善恶论,将伦理看作定义人性的本质特征,将文学理解为特定时期伦理的艺术表达形式,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其它批评术语的适用域尚缺少足够的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近几年颇有建树,尤其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凝练了人性善恶论,将伦理看作定义人性的本质特征,将文学理解为特定时期伦理的艺术表达形式,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其它批评术语的适用域尚缺少足够的研究。《老人与海》是国内文学伦理学研究领域的高频引用文本,通过代入斯芬克斯因子等伦理批评术语进行经典重读,发现伦理学术语的有效性和文本语境有密切关系,甚至存在自我兽化的反伦理结构,这是当下多数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概念还需要更明确的逻辑推演以及多维度的批评阈值推敲,这样才会使伦理批评体系根深叶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越位 丛林法则
下载PDF
伦理与法律之间——重评吉卜林《丛林之书》中的“丛林法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霞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279-281,共3页
随着2002年7月18日美国《纽约书评》上约翰·贝利的一篇书评,时下学界重新掀起评价吉卜林的风头。本文旨在新的批评视角下重新审视吉卜林,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新的批评理论对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丛林之书》重新解读,首先仔... 随着2002年7月18日美国《纽约书评》上约翰·贝利的一篇书评,时下学界重新掀起评价吉卜林的风头。本文旨在新的批评视角下重新审视吉卜林,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新的批评理论对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丛林之书》重新解读,首先仔细分析书中的"丛林法律"具体所指,探索书中人物违反"丛林法律"却终获成功这一矛盾背后的伦理和道德阐释,进而得出结论:吉卜林的《丛林之书》中真实地反映出19世纪末英国社会遭到了新的伦理观念的冲击,人类在道貌岸然的伪装下的虚伪堕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迪亚德·吉卜林 《丛林之书》 “丛林法律” 伦理
下载PDF
考虑种群数量变化的煤矿安全监察演化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定轩 吴永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150,共6页
为准确阐述中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变化对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结果的影响,结合演化博弈缺乏种群数量变化的不足,建立基于弱肉强食模型的煤矿安全监察演化模型。同时引入系统动力学(SD),分析不同主体行为共生演化的稳定点及其稳定性条件,探究... 为准确阐述中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变化对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结果的影响,结合演化博弈缺乏种群数量变化的不足,建立基于弱肉强食模型的煤矿安全监察演化模型。同时引入系统动力学(SD),分析不同主体行为共生演化的稳定点及其稳定性条件,探究不同参数对系统稳定点的影响;然后,对煤矿安全监察弱肉强食模型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弱肉强食模型中不同主体行为之间共生演化的稳定点取决于违规生产行为对监察行为的供养能力;不同参数对系统稳定点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可以有效解释中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变化后煤矿死亡事故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监察 种群 弱肉强食模型 共生演化 系统动力学(SD)
下载PDF
吉卜林的“丛林法则”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秀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3-88,20,共7页
《丛林之书》是吉卜林最为出名的短篇故事集之一,而"丛林法则"是出现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在文本中有着复杂多变的含义,通过分析它出现的背景,可以看出法则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本质以及作者的矛盾心态。"丛林法则&q... 《丛林之书》是吉卜林最为出名的短篇故事集之一,而"丛林法则"是出现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在文本中有着复杂多变的含义,通过分析它出现的背景,可以看出法则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本质以及作者的矛盾心态。"丛林法则"不仅是弱肉强食的适者生存论,更是强者控制、解释这个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吉卜林的法则和他的帝国理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前者是保证后者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证明。因此理解吉卜林的"丛林法则"对于理解吉卜林的其他作品及其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卜林 丛林法则 《丛林之书》
下载PDF
基于反馈机制和丛林法则的人工蜂群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金生 李世通 +2 位作者 周树亮 冯冬青 尹书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3-59,共7页
为了解决人工蜂群算法(ABC)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易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机制和丛林法则的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based on Feedback and the Law of the jungle,LFABC)。该算法在全局搜索公式中引入... 为了解决人工蜂群算法(ABC)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易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机制和丛林法则的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based on Feedback and the Law of the jungle,LFABC)。该算法在全局搜索公式中引入反馈机制,直接搜索最优解可能存在的区域,提高了算法的开发能力和收敛速度。同时加入线性微分递增策略,平衡算法各个阶段的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根据丛林法则,该算法随机选择较差个体进行初始化,有效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实验结果证明,LFABC算法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收敛精度,且其收敛速度非常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机制 丛林法则 自适应 线性微分递增策略
下载PDF
“丛林世界”中的西方精神及其危机——兼论中华文化价值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野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法则 文明冲突 中西精神 文化价值观 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 世界文化 西方人 基督教神学 危机
下载PDF
古希腊时期神话和悲剧中的伦理观念
19
作者 杨丽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96,共12页
古希腊时期神话和悲剧中的伦理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话中血缘伦理观念的萌芽。三代天父更替的神话和普遍存在的杀婴神话中,父辈与子辈之间奉行的是弱肉强食和新老更替的自然法则,主人公在血亲相杀过程中内心的恐... 古希腊时期神话和悲剧中的伦理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话中血缘伦理观念的萌芽。三代天父更替的神话和普遍存在的杀婴神话中,父辈与子辈之间奉行的是弱肉强食和新老更替的自然法则,主人公在血亲相杀过程中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以及对暴力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显示出血缘伦理意识的初步觉醒。第二个阶段是悲剧中血缘伦理观念与城邦伦理观念的冲突与并峙。绝大多数悲剧中的主人公,在城邦伦理观念的冲击和挑战中,选择对以乱伦禁忌和血亲相杀禁忌为核心的血缘伦理观念的坚守。第三个阶段是以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代表的伦理观念的深化和成熟。俄狄浦斯对凶手的追查和自我惩罚,显示了人类在自然法则限定下,对血缘伦理和城邦伦理的信守,成就了极限境遇下的伦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血缘维系 自然法则 血缘伦理 城邦伦理
原文传递
《李尔王》中父子冲突的伦理法则
20
作者 张松林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戏剧《李尔王》中的父子冲突体现了多重伦理原则。首先,父子冲突体现了社会伦理的演变,父权传统遭到了新思想的挑战,子辈中出现了敢于反抗父权的叛逆者,他们不择手段化解父权带来的焦虑和威胁,并最终在冲突中胜出。其次,父子冲突中对自... 戏剧《李尔王》中的父子冲突体现了多重伦理原则。首先,父子冲突体现了社会伦理的演变,父权传统遭到了新思想的挑战,子辈中出现了敢于反抗父权的叛逆者,他们不择手段化解父权带来的焦虑和威胁,并最终在冲突中胜出。其次,父子冲突中对自然法则的崇拜破坏了人类社会文明,力量至上的丛林法则让传统道德伦理蒙羞,使其成为不堪一击的社会稳定遮羞布。从美学原则上看,善恶冲突具有使善者价值更为璀璨的作用,文学往往通过恶来衬托善,并通过恶带来的恶果来反思社会伦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父子冲突 父权 丛林法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