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重构师生关系
被引量:
3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modernis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阐述师生关系中所存在的现代范式藩篱,提出重构一种平等、对话、宽容、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者
王莉莉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3年第5期44-45,共2页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师生关系
理性主义
权威性话语
宽容精神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朱家存.
宽容:主体性教育的又一目标[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3):17-19.
被引量:35
2
刘惊铎.
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0):2-3.
被引量:34
3
孙喜亭.
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0):37-38.
被引量:57
4
金生〓.理解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任平.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2
保罗.利科,费杰.
宽容的销蚀和不宽容的抵制[J]
.第欧根尼,1999(1):107-117.
被引量:22
3
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326.
被引量:3
4
房龙.宽容[M].三联书店,1985.140-143.
被引量:1
5
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92.
被引量:2
6
罗素.走向幸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5,87.
被引量:1
7
吉兰.瓦特洛.
人权与宽容的命运[J]
.第欧根尼,1998(1):92-107.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16
1
胡立华,陈小娇.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
.发展,2009(1):133-134.
2
张海明.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主体性教育[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85-90.
被引量:2
3
李树斌.
“宽容”是一种无声教育[J]
.成功,2013(8):218-219.
4
李瑜.
我国师生关系10年研究述评[J]
.体育学刊,2004,11(6):90-93.
被引量:14
5
张家军.
论教育宽容[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24-28.
被引量:6
6
杨四耕,林存华.
走向“宽容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2004(11):9-13.
被引量:4
7
倪心刚,颜丙峰.
社会范式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
.教育探索,2004(12):58-59.
被引量:1
8
凤军.
教育人类学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
.成人教育,2005,25(2):32-33.
被引量:2
9
刘静.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论丛,2003(3):9-15.
被引量:20
10
张薇.
学校体育学“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21(3):40-4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
1
张文军.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3):63-67.
被引量:29
2
杨晓.
后现代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构[J]
.教育科学,2004,20(5):47-50.
被引量:45
3
周思旭.
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176-179.
被引量:29
4
罗繁荣.
对话与心声:师生关系的应然价值取向[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5):7-10.
被引量:5
5
阿不力克木·木加帕尔.从“话语独霸”到“平等对话“一后现代主义赋予师生关系新的论释[J].乌春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3):74-77.
被引量:1
6
宁海超,段芳.
析后现代主义教师观[J]
.继续教育研究,2008(6):146-147.
被引量:4
7
王国玲.
后现代教师观解析与教师角色重构[J]
.教育与职业,2012(9):79-81.
被引量:13
8
朱杰君,任春林,黎新军.
师生间的独白与对话——兼论教书与育人的分离和统一[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5(3):95-97.
被引量:4
9
王向华.
师生对话关系新解[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5):35-3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
1
李志朋.
论对话型师生关系之特征[J]
.新课程(综合版),2008,0(7):7-9.
2
李丽,史毅.
后现代视野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3):107-108.
被引量:1
3
徐婕,张兆敏.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及新型师生关系[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4):59-6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夏天亮.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
.课外语文(下),2015,0(8):144-144.
2
陈娇.
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0(3X):163-163.
被引量:2
3
冯帮,张丹,沈三平.
近十五年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研究述评——基于CNKI期刊的统计分析[J]
.教师教育学报,2017,4(5):73-81.
被引量:4
1
郑再升.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教育本质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5):108-109.
2
王莉莉,王小丽.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重构师生关系[J]
.全球教育展望,2003,32(2):62-64.
被引量:8
3
王利,张景生,高国元,徐恩芹.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9):17-19.
4
胡守敏,刘明明.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学研究范式构建展望[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0,0(6):48-49.
5
李复新,刘仰福.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青少年“三观”教育[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5):220-221.
6
于杨,张贵新.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9):15-20.
被引量:12
7
胡守敏.
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3):60-62.
被引量:5
8
史林.
成为优质自己:生命教育的价值期望[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08,2(2):71-73.
9
陈晓云.
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J]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03-105.
被引量:3
10
林碧英.
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114-116.
被引量:7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