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方工科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坚持特色化、最优化的原则,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着手,系统地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
邹栎
机构地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处
出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创新人才
分类号
TB1 [一般工业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1
李国.
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模式改革新探[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79-181.
被引量:8
2
郭桂英.
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研究[J]
.江苏高教,2005(1):43-45.
被引量:5
3
李慧,路文江,许永祥,马骏.
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8(1):60-62.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被引量:1
2
周世长,汤正文.大学教学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3
周远清.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4):4-8.
被引量:41
4
北京七校课题组.
高等工程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重点理工大学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课题总结[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0(3):30-35.
被引量:10
5
王保华,张婕.
大学与社会共生:地方高校发展的模式选择——从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57-61.
被引量:66
共引文献
24
1
焦园圆.
基于特色航空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实践[J]
.电子技术(上海),2020,49(5):62-63.
2
包立平,翁震华.
积极采取措施 稳步推进学制改革[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2):60-62.
3
张宁 ,李艮 .
论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建设[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6):80-82.
被引量:1
4
盛晓娜.
发掘高等教育资源优势 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J]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60-62.
被引量:1
5
孙德明,肖鹏,石怀伟,祝雯静,鹿晓阳.
地方建筑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26-28.
被引量:10
6
王荣.
对高职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2):36-38.
被引量:5
7
陈山,王弘.
产学研合作与地方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B09):436-440.
被引量:3
8
王荣,洪萍.
关于在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中应用现场教学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30):172-173.
被引量:6
9
王文科,杨胜科,杨红斌,段磊.
整合实验资源 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32-34.
被引量:10
10
蒋波,袁国蓉.
21世纪人才素质需求与地方工科院校培养方案改革[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155-1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
1
柳友荣,龚放.
“本科教学质量”辨正[J]
.中国大学教学,2008(6):7-11.
被引量:24
2
朱军桃.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83-83.
被引量:11
3
张樱.
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对近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获奖项目的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被引量:21
4
韩建海,马伟,颉潭成,吴鑫,邓效忠.
校企全程互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0(11):20-21.
被引量:3
5
朱高峰.
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1):1-5.
被引量:93
6
许淑慧,覃伟年.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180-183.
被引量:17
7
吴松,夏建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
.当代职业教育,2016(8):10-1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潘丽红,刘易.
文理兼招对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10(28):158-159.
被引量:2
2
赵艳林,文鸿雁,朱军桃.
地方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7):129-131.
被引量:13
3
邱敏,张秀平,杨玉蓉.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8(4):90-9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徐晓滢.
文科院校背景下工科专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2(54):161-163.
被引量:1
2
张杰,孙越鹏,王尧.
医药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区域和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对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8):6-9.
被引量:2
3
林权,林燕,杨伟.
应用型本科模具工程专业“6+1+1”教学模式探索[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2):111-115.
4
李焱斌,黄玮,赵恒华,孙小平,冯志刚.
地方高校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66-169.
被引量:22
5
蔡云梅.
高职理工科专业文科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8):212-213.
被引量:2
6
肖贵平,郑宝东,田玉庭.
食品学科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轻工教育,2014,17(6):63-66.
被引量:5
7
刘志勇,姜慧,牛鸿蕾.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22-25.
被引量:10
8
杨光,郑鑫,刘金云,郭巍.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47-50.
被引量:7
9
陈少杰,陈新年.
土木工程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科教文汇,2016(7):72-74.
被引量:2
10
唐欣.
企业技术创新与地方理工科院校会计卓越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J]
.当代会计,2016,0(10):51-52.
被引量:2
1
董晓玲.
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4):4-7.
被引量:3
2
张立昊.
包豪斯对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影响[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4):87-88.
被引量:2
3
沈勤,叶聚丰.
地方工科院校创建特色的基本规律[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4):1-6.
被引量:2
4
谌炎辉,胡义华.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机械管理开发,2013,28(2):137-138.
被引量:4
5
杨庆生,龙连春,刘赵淼,叶红玲.
力学专业研究生计算力学能力培养及其课程体系建设[J]
.力学与实践,2012,34(4):66-69.
被引量:4
6
董晓玲.
海峡两岸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布局等问题的比较与分析[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1):9-17.
7
俞俭.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
.考试周刊,2009(39):178-179.
8
周莉莉.
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探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6,0(1):281-282.
被引量:1
9
张泽,高建纲,陶庭先.
地方工科院校《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的精选与实践[J]
.高分子通报,2017(3):69-72.
被引量:8
10
林永柏.
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4):14-16.
被引量: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