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课堂实证的分子间作用力对话式课堂构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概念,既要知道其存在及对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又不探讨分子极性与溶解性关系和氢键种类,既把抽象的作用力用熟悉的电荷作用来解释,又将微观世界的作用宏观的表示,既学习看似独立的知识,又通过反刍将其系统化。在科学原理本质理解中构建“对话式”课堂。
作者
李发顺
机构地区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8年第3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分子间作用力
课堂实证
对话式课堂
模型构建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219.
2
李发顺.
李发顺:学习是发现知识的过程[J]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7).
被引量:2
3
何庆辉.
促进学生学习微观抽象概念和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为例[J]
.化学教育,2016,37(17):20-2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罗美玲.
学生对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水平研究案例[J]
.化学教学,2014(1):36-39.
被引量:5
2
高杰,王磊.
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探究教学[J]
.化学教育,2014,35(7):10-12.
被引量:8
3
郭思乐.
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
.教育研究,2002,23(3):9-13.
被引量:100
共引文献
4
1
李发顺.
从氨气开始——以NH3的高三复习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16(5):31-33.
被引量:1
2
郑敏.
问题驱动促素养发展的微项目教学实践--以“氢键与物质的性质”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0,0(4):21-24.
被引量:1
3
张璐,黄紫洋.
落实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的教学设计[J]
.中学课程资源,2022,18(3):42-44.
被引量:2
4
刘玉平,吕少永.
基于静电作用深化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教学[J]
.中学课程资源,2024,20(5):42-45.
同被引文献
10
1
韦新平.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化学“四重表征”教学研究——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例[J]
.化学教学,2013(10):31-33.
被引量:13
2
齐红涛,赵河林,王磊.
分子间作用力相关概念及其教学分析[J]
.化学教育,2014,35(23):13-17.
被引量:8
3
林建芬,盛晓婧,钱扬义.
化学“四重表征”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从15年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研究的回顾谈起[J]
.化学教育,2015,36(7):1-6.
被引量:81
4
钱泽仪.
挖掘教材 在物理课堂中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例析“分子间作用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7,35(11):23-25.
被引量:3
5
周萍,肖中荣.
基于证据推理增加分子作用力演示实验[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7):21-23.
被引量:3
6
王立新,钱扬义,苏华虹,陈博殷,梁宏宇.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从“研究案例”到“认知模型”——TQVC概念认知模型的建构[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104-112.
被引量:48
7
李发顺.
“渐变推理”:构建分子间作用力的认知模型[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12):81-83.
被引量:3
8
陈进前.
关注知识属性 促进深度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3):1-5.
被引量:15
9
徐惠.
以数字化探究实验引领“分子间作用力”教学[J]
.化学教育,2017,38(15):20-23.
被引量:7
10
苏华虹,钱扬义.
基于“手持技术”实验比较液体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以醇类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为例[J]
.化学教育,2017,38(15):49-5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苏华虹,张道年,叶承军,吴健华.
利用手持技术和分子模型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分子间作用力”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2019,0(11):49-56.
被引量:7
2
汪允跃.
利用数字化实验增强学习的可视性——以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为例[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3):104-10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林凤兴,王秀红,王春姣.
“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特征与启示——基于CNKI 253篇文献的知识图谱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3):96-104.
被引量:1
2
杜钦芝,温霞,熊小庆,陈时洪,张明晓.
电解生成亚铁离子返滴定法测定消毒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数字化实验[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1):111-117.
被引量:3
3
谭宇凌,钱扬义,温金菊,陈浚铭,袁丽娟.
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支持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进展[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3):112-118.
被引量:15
4
廖治华,杜钦芝,杨国敏,张明晓,陈时洪.
新型数字化实验系统在反应热测定中的应用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8(6):120-128.
5
王孟宇,任红艳.
基于实验探究与跨学科视角的教学设计——以选择性必修“氢键”为例[J]
.化学教学,2024(3):40-45.
6
刘玉平,吕少永.
基于静电作用深化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教学[J]
.中学课程资源,2024,20(5):42-45.
7
廖治华,徐琦,杜钦之,杨国敏,张明晓,陈时洪.
电解生成碘单质返滴定法测定铜离子含量的数字化实验[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1(3):133-140.
1
陈秋虎.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J]
.小学科学,2018(2):53-54.
被引量:1
2
刘慧君.
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英美文学教学比重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7):231-232.
3
彭丹.
我国翻转课堂实证类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8(1):33-37.
被引量:1
4
意大利糕点师用甜品做微观世界[J]
.新作文(冰心少年文学),2018,0(3):52-52.
5
冯彦娟.
基于MOOC模式的“文献信息检索”翻转课堂实证教学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2018,35(7):58-60.
被引量:2
6
李恢弘.
曾迎春花鸟画简论[J]
.中华书画家,2018,0(3):132-133.
7
唐正伟,梁汉东,徐林.
凝胶渗透色谱内标法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J]
.石油化工,2018,47(3):291-294.
被引量:3
8
李力,张银.
点电荷至接地导体球面的曳引时间的解析解及其渐近行为[J]
.大学物理,2018,37(1):46-47.
9
季冬青,孙丹丹,和焕香,田晓萌,郭庆梅.
壳聚糖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3):82-85.
被引量:14
10
李樑,王歆悦,肖华帅,尹宗宁,王霞辉.
分子极性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J]
.华西药学杂志,2018,33(2):149-152.
被引量:3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