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教育过程“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 的过程观,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
作者
冯建军
机构地区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Modern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教学过程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教育活动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39
参考文献
5
1
金生〓.理解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2
王锐生等著..社会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
任平著..广义认识论原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349.
4
(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78.
5
[英]波珀(Popper,K·R·) 著,查汝强,邱仁宗.科学发现的逻辑[M]科学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8
1
肖川.
论教学与交往[J]
.教育研究,1999,20(2):58-62.
被引量:222
2
李展.
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1):69-74.
被引量:61
3
任平.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4
孙少晶.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
.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5
黄锫坚.
互联网络讨论区的传播特点与问题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108-109.
被引量:1
6
鲁洁.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
.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4
7
刘铁芳.
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J]
.中国教育学刊,1996(3):16-20.
被引量:23
8
冯向东.
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J]
.高等教育研究,1987,8(1):64-68.
被引量:15
9
李雪梅,陈德利.
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探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2):79-82.
被引量:5
10
张鲁宁.
“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3):46-4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9
1
冯向东.
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25-30.
被引量:73
2
尹金荣,包永平,吕淼华.
论主体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J]
.教育探索,2007(3):95-96.
被引量:5
3
王艳芹,李正元.
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基于不同视角的回顾与探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55-158.
被引量:1
4
邵晓枫.
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
.教育学报,2007,3(5):13-19.
被引量:45
5
陈正华.
论交往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6):92-95.
被引量:3
6
杜惠蓉,张志远.
加强师范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4):62-64.
7
陈正华,贺轶玲.
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2):89-93.
被引量:8
8
刘丹,吴培源,黄意甜.
基于主客体积极情感关系开展就业工作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2(9):5-8.
被引量:2
9
王长明,胡静.
网络发展与高校德育创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129-13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
段佳良.
主体间性视角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探讨[J]
.学园,2020(15):3-5.
2
刘春晓.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现代英语,2023(20):24-27.
3
孙金梁,王立军.
我国学校体育史上师生关系的演变研究[J]
.体育视野,2021(5):6-7.
4
张冰妹.
新时期高校艺术体育教学创新发展[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0):150-151.
被引量:1
5
周燕,袁艳平,邢立新.
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J]
.文教资料,2007(9):151-152.
被引量:2
6
马从安,陆刚.
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分析[J]
.中国教师,2010(S1):10-11.
7
刘洪太,董吉贺.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及实践特点[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5(4):90-93.
被引量:7
8
蒋汉荣,林振东.
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新探[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5(4):10-13.
9
叶黎明.
主体的追寻——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J]
.基础教育研究,2005(2):3-5.
被引量:11
10
薛念文.
交互主体性的动态教学实践——“思想道德修养课”主体性、开放型教学[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3):68-70.
被引量:1
1
冯建军.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J]
.教育研究,2000,21(2):35-41.
被引量:113
2
冷枫.
现代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J]
.贵州政报,2000(18):35-36.
被引量:1
3
张天宝.
试论理解的教育过程观[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4):160-164.
被引量:23
4
余清臣.
论杜威教育思想的人性假设[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26-30.
被引量:6
5
李树刚.
简论21世纪教师的教育理念[J]
.中国成人教育,2002(7):10-11.
6
张应强.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
.教育研究,2001,22(8):25-29.
被引量:36
7
卢鑫鑫.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客体”的实践模式[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10):42-43.
8
杨振峰.
以学分制管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
.上海教育,2015,0(4):88-89.
被引量:1
9
李峻.
现代性框架下教育的人文精神缺失——兼论教育目的观与教育过程观[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17-119.
被引量:3
10
刘云艳.
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新校园(中旬刊),2014(3):216-216.
现代教育论丛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