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
1
Research of the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ape Breed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控制油菜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起源及分类、辅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作者
萨如拉
机构地区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出处
《西藏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Tibe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油菜育种
应用
研究
分类号
S604.1 [农业科学—园艺学]
Q943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3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段院生,刘平武,杨光圣.
用RAPD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杂种H9909的纯度[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4):301-305.
被引量:22
2
刘春林,官春云,李栒,阮颖,廖晓兰,熊兴华,周小云,王国槐,陈社员.
油菜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及抗菌核病性状的QTL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0,27(10):918-924.
被引量:26
3
蒋梁材,蒲晓斌,王瑞,张启行,蔡平钟.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2):1-4.
被引量:17
4
王晓武,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庄木.
利用分子标记EPT11_(900)辅助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转育[J]
.中国蔬菜,1998(6):1-14.
被引量:8
5
刘忠松,官春云,孟金陵,危文亮.
油菜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1997,13(5):14-16.
被引量:8
6
孟金陵,A.Sharpe,C.Bowman,田志宏,傅廷栋,钱秀珍,D.Lydiate.
用RFL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6,23(4):293-306.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余四斌,徐才国.
用RAPD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初探[J]
.种子,1996,15(5):56-57.
被引量:45
2
胡宝成.
油菜菌核病抗(耐)病性鉴定和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1):10-13.
被引量:5
3
陈玉卿,张洁夫,伍贻美,侯庆树,周益军,韩红.
芸薹属油菜种质资源抗(耐)菌核病、病毒病的鉴定[J]
.中国油料,1993,15(2):4-7.
被引量:13
4
卢江.
随机放大多态性DNA(RAPD):—一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A00):119-127.
被引量:56
5
汪小全,邹喻苹,张大明,张志宪,洪德元.
RAPD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问题[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12):954-962.
被引量:317
6
涂金星,郑用琏,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2):112-117.
被引量:20
7
Liu Z,Theor Appl Genet,1993年,87卷,97页
被引量:1
8
孟金陵,中国油料,1987年,4卷,71页
被引量:1
9
刘后利,实用油菜栽培学,1987年
被引量:1
10
钱秀珍,中国油料,1985年,2卷,1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3
1
王晓武,方智远.
分子标记在甘蓝类作物研究中的应用[J]
.园艺学报,2001,28(S1):637-643.
被引量:5
2
瞿华香,张玉烛,张岳,曾翔,屠乃美.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55-358.
被引量:12
3
蔡雪飞,赵云,李江,周云涛,胡远辉,李华鹏,王茂林.
甘蓝型杂交油菜“蜀杂9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4):874-876.
被引量:4
4
李海渤,杨光圣,傅廷栋.
部分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评估[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6):96-100.
5
沈金雄,陆光远,傅廷栋,杨光圣,魏泽兰.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12-15.
被引量:25
6
胡学军,邹国林.
甘蓝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品质性状的QTL定位[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6):482-485.
被引量:5
7
兰进好,褚栋,张宝石,周鸿飞.
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75-79.
被引量:2
8
刘平武,周国岭,杨光圣,傅廷栋.
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J]
.作物学报,2005,31(5):640-646.
被引量:44
9
胡学军,邱正明,李金泉.
RAPD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十字花科蔬菜研究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3):107-110.
被引量:7
10
雷天刚,张学昆,陆合,李加纳,徐新福,范其新,谌利.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361-364.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7
1
陈曼玲,张冬青,赵坚义,蒋立希.
单、双低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1993,9(5):322-325.
被引量:3
2
超级杂交油菜育种成功[J]
.作物育种信息,2005(3):4-4.
被引量:1
3
林呐.
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4-18.
被引量:4
4
我国高产优质高效油菜育种取得重大突破[J]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6-6.
被引量:1
5
我国油菜育种技术获得重大突破[J]
.种业导刊,2009(1):44-44.
被引量:1
6
孙晓敏,李英,张秀英,习广清,谌国鹏,邓根生.
我国油菜育种技术和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
.汉中科技,2010(2):16-17.
被引量:1
7
佟屏亚.
李殿荣引领中国油菜育种迈大步[J]
.种子世界,2010(5):66-67.
被引量:3
8
赵华.
法国油菜育种进展[J]
.上海农业科技,1990(6):45-45.
被引量:1
9
孙晓敏,李英,李艳明,习广清,谌国鹏,邓根生.
我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和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89-90.
被引量:3
10
甘肃省育出超强抗寒冬油菜[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1):6-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农全东,杨永超,文和明.
双低油菜育种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434-1243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廖晓英,阎晋东,钟鸣,卓宇红,吴丹,贺热情,赵小英,刘选明.
甘蓝型油菜EMS诱变及多分枝和长角突变体分析[J]
.生命科学研究,2016,20(5):435-441.
被引量:9
2
文健,刘桂琼,姜勋平,周广生,傅廷栋,刘辰晖,种玉晴.
饲用油菜生物量与营养成分测定及其发酵全混合日粮饲喂湖羊效果[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37(2):71-75.
被引量:44
3
岳绪国,葛永申,景德道,周桂生.
移栽密度和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J]
.江苏农业学报,2019,35(1):63-69.
被引量:12
4
张玉雯,匡崇义,黄必志.
油菜的饲用价值和利用展望[J]
.草学,2019(2):7-11.
被引量:17
5
宋美,胡显军,谭晓军,向艳,苏成武.
巴东县双低油菜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
.湖南农业科学,2019,0(10):117-119.
被引量:1
6
任三国,陈伟达,邵景杰,卢爽,陈高,陈禅友.
菜豆凝集素含量性状的遗传研究[J]
.中国蔬菜,2021(6):55-60.
被引量:3
7
朱大洲,武宁,张勇,孙君茂,陈萌山.
营养导向型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审定现状、问题与展望[J]
.作物学报,2023,49(1):1-11.
被引量:2
8
宋毅,李静,谷贺贺,陆志峰,廖世鹏,李小坤,丛日环,任涛,鲁剑巍.
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23,49(7):2002-2011.
被引量:7
1
张彤,屈淑平,崔崇士.
SRAP标记在蔬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119-122.
被引量:17
2
王荣平,苗永旺.
RAPD技术及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1):47-48.
被引量:8
3
陈祥,简承松,朱文适,廖正录.
RAPD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03,31(4):67-70.
4
李永辉,施劲松,施启顺,刘云华.
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10):25-28.
被引量:4
5
王淑新,连林生.
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2008,37(1):39-42.
被引量:21
6
龚明川,赖松家.
微卫星多态性与动物杂种优势预测[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4):62-65.
被引量:5
7
辛晓玲,徐照学,闫祥洲,贺文杰,张建国.
微卫星标记在家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3,32(7):63-64.
被引量:7
8
夏德全.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科学养鱼,2002,24(2):3-4.
被引量:1
9
黄生强,柳小春,晏光荣,施启顺.
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5):592-594.
被引量:9
10
马发顺.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J]
.中国畜禽种业,2006,2(2):42-45.
被引量:2
西藏农业科技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