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名师与名师效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
5
Renowned educators and their effect on talent cultiv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古语“名师出高徒”是被科学发展史所证实了的著名格言。在科学史上,杰出科学家往往有杰出的导师。文章较系统地讨论了名师与名师效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要创建一流大学,一流的科研院所,“大而全”并不是必备条件,而是必须要有一流的大师和“慧眼识一流”的管理者,这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
霍春涛
李元峰
机构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系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效应
科学发展史
一流大学
科研院所
必备条件
科学史
科学家
管理者
系统
分类号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7
1
KleppnerD 赵乐静译.美国科学怎么啦?——基础研究经费匮乏危及民族大业[J].世界科学,1992,(10).
被引量:1
2
罗平.
杰出的导师和天才的学生——赫姆霍兹对赫兹的影响[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6):67-70.
被引量:1
3
陈捷译.科学研究的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83-84.
被引量:1
4
王德禄等译.科学与反科学.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95.
被引量:1
5
赵佳苓等译.科学界的社会分层.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6
王宇译 双螺旋.一个古老学派的链条——沃森、克里克和DNA的40年[J].世界科学,1994,(2).
被引量:1
7
我们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访谈[J].科学时报(成才导刊),2000,(2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4
1
何京.
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奖秘密[J]
.世界科学,2004(6):32-33.
被引量:1
2
申玉.
从近五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科背景看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科技导报,2005,23(6):60-62.
被引量:10
3
徐慧红.
传媒变革时期的人才培养[J]
.传媒观察,2005(8):32-33.
被引量:2
4
赵红州.
中国切莫忘了诺贝尔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6):25-30.
被引量:8
5
李东进,武瑞娟.
企业品牌共同体的创建策略[J]
.经济管理,2006,32(5):49-52.
被引量:4
6
王毓珣.
论名师的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7):90-92.
被引量:7
7
郝竞,石海明.
名师何以出高徒——科技创新中的“师承效应”剖析[J]
.中外企业家,2006(10):29-31.
被引量:1
8
赵文华,程莹,陈丽璘,刘念才.
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61-63.
被引量:45
9
郑晓瑛.
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141-147.
被引量:130
10
乔纳森·科尔 斯蒂芬·科尔.科学界的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5
1
门伟莉,张志强.
诺贝尔科学奖跨学科师承效应定量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5,33(4):498-506.
被引量:21
2
张崇康,刘宝玲.
高校教学名师效应与名师品牌共同体构建[J]
.大学教育,2014(10):85-87.
被引量:6
3
张志强,门伟莉.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师承效应量化研究[J]
.情报学报,2014,33(9):926-935.
被引量:14
4
张莹,付瑞雪.
浅析传媒变革时期的人才培养[J]
.中国报业,2011,0(11X):39-40.
被引量:3
5
李科生,江星玲.
“名师进课堂”对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影响——以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7(5):72-7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赵阳.
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
.学术交流,2013(11):216-221.
被引量:9
2
门伟莉,张志强.
诺贝尔科学奖授奖时滞研究[J]
.情报学报,2015,34(4):361-370.
被引量:5
3
吕冬阳.
营销理论在独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外语专业为例[J]
.现代营销(下),2015(10):68-69.
4
黄维,张连,杨文婷.
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师承效应的量化研究——基于历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获奖者的同期群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5(12):67-72.
被引量:7
5
黄维,李梦玲,张连.
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同伴效应量化研究[J]
.肇庆学院学报,2016,37(3):58-64.
6
邓玉春,毛布.
MOOC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建议[J]
.福建电脑,2016,32(6):161-162.
被引量:1
7
石姝莉.
融合与转型背景下的传媒业知识型员工研究[J]
.中国编辑,2016(6):92-95.
被引量:3
8
王庆辉,杨荣昌,陈敏.
高职院校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基本特征研究及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36):45-52.
被引量:3
9
杨文婷,黄维.
高等教育学博士同伴效应的量化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2):107-112.
被引量:3
10
魏宏聚,陈斯琪.
论发挥名师影响力的四种效应[J]
.教育科学论坛,2017(13):63-64.
1
张凯.
要提防“名师”效应引发的负面影响[J]
.中国基础教育(内刊),2008(4):58-58.
2
徐克明.
论新“升本”院校的学科建设[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127-131.
被引量:3
3
刘明春.
如何促进体育特长生专业文化双上线[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0(1):16-17.
4
张生斌.
有关“磨课”的冷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10):71-72.
5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名师工作室启动运作[J]
.基础教育参考,2013,4(24):80-80.
6
声音[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3):62-62.
7
王超.
励步:放弃“名师效应”[J]
.创业家,2013(11):30-30.
8
解析名师效应[J]
.中学生电脑,2003(3):61-61.
9
“精教活学”上语文——吴振华语文名师工作室[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0(9).
10
梁昌辉.
第三板块:名师效应与教师专业成长[J]
.四川教育,2009(2):86-87.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