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德体验引论 |
刘惊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0
|
|
2
|
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探讨 |
潘柳燕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4 |
24
|
|
3
|
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 |
阎世笙
杨文军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4
|
“高校双向主体性德育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
袁雅莎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8 |
5
|
|
5
|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
彭忠信
刘放鸣
|
《长沙大学学报》
|
2006 |
4
|
|
6
|
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
许瑞芳
杨华欣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7
|
“自我研究”型大学生德育模式的探讨 |
熊慧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4 |
3
|
|
8
|
高校德育个体适应性研究 |
蒋建荣
杨红菊
易勇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9
|
论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启示意义 |
李仁卿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0
|
论学校德育活动方式 |
吉成名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1
|
谈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可实行战略 |
蒋建国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2
|
古希腊德性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内涵 |
赵义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13
|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 |
张国强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4
|
中小学德育模式探析 |
黄晓萍
|
《现代教育论丛》
|
2012 |
0 |
|
15
|
重构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依据 |
彭忠信
钟广宏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6
|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
王红松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构建高校活动德育模式的理性思考 |
彭忠信
莫飞平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8
|
聋人大学生的德育认知特点及其模式分析 |
蒋科星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9
|
道德教育新模式构想 |
吕耀怀
付静杰
|
《株洲工学院学报》
|
2006 |
0 |
|
20
|
改革德育教学是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
程学智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