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互补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明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语言不可译性以语言独特性为前提,蕴含着对语言与语言共同体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特质等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认同。对可译性的主张是以否定上述对应关系为前提,实际上是对不可译性的存在前提的忽略与回避。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之间表... 语言不可译性以语言独特性为前提,蕴含着对语言与语言共同体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特质等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认同。对可译性的主张是以否定上述对应关系为前提,实际上是对不可译性的存在前提的忽略与回避。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之间表面的对立所遮蔽的是二者对语言不同层面的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可译性 对应关系 互补性
下载PDF
认知意象意义与翻译的误区 被引量:5
2
作者 肖娴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0,共5页
意象意义是认知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认知主体以不同的选择、视角以及抽象程度产生出的不同意象。国内许多译者纷纷将意象意义理论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然而本文认为认知语法研究的意象意义的实际意义在于语义研究,而并不在翻译。在... 意象意义是认知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认知主体以不同的选择、视角以及抽象程度产生出的不同意象。国内许多译者纷纷将意象意义理论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然而本文认为认知语法研究的意象意义的实际意义在于语义研究,而并不在翻译。在翻译中,意象意义关注的内涵和理据性都会被缺省,符号的功能转换才是最重要的。此外,意象意义本身界定含混,以其为理论指导是翻译的一个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意义 内涵 不可译
下载PDF
英汉翻译中不可译性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胜峰 李罡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不可译性在翻译实践中客观存在 ,其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可从语境的制约、语体的制约、中西文化思维的差异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与普遍性。
关键词 中不可译性 语境 语体 中西文化思维差异 英语 汉语 翻译
下载PDF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春霞 李延林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对传统的诗歌绝对可译和绝对不可译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而赞同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全可译因素、半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之说。重点在于从诗歌的音韵、节奏、韵律、表达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 对传统的诗歌绝对可译和绝对不可译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而赞同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全可译因素、半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之说。重点在于从诗歌的音韵、节奏、韵律、表达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不可译性的探究,试图找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达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译因素 半可译因素 不可译因素 音美 形美 意美 中国古典诗歌 翻译 英译
下载PDF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春霞 李延林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文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文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文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相对不可译性 绝对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解构忠实——读本雅明《论译者的任务》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红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92-94,共3页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本雅明《论译者的任务》中“纯语言”、“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忠实”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本雅明独特的理论否定了读者的主导地位,指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本雅明《论译者的任务》中“纯语言”、“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忠实”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本雅明独特的理论否定了读者的主导地位,指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笔者认为,不能将传统的“忠实”原则,“原文至上”的译论观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应客观地看待翻译中的可译与不可译、“忠实”与“等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纯语言 忠实 可译性 不可译性
下载PDF
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陆莲枝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双关语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双重意义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英语中“pun”和汉语中的“双关... 双关语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双重意义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英语中“pun”和汉语中的“双关”本身不完全对等,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存在不可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双关语 汉语双关语 翻译 不可译性
下载PDF
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万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意义的判定问题。意义的不确定性必将导致翻译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翻译是不可为的,不能成为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哲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意义的判定问题。意义的不确定性必将导致翻译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翻译是不可为的,不能成为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哲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不确定性 可译性 不可译性 奎因 美国
下载PDF
制度文化话语口译认识论与方法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包通法 魏星妮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9,共5页
中国对外官方性话语形态呈谦逊、中庸、儒雅,并包含众多"有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特色"的凝练术语,这些皆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与传承。如何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认识回答该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语言样式以及民族精神品格两个方... 中国对外官方性话语形态呈谦逊、中庸、儒雅,并包含众多"有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特色"的凝练术语,这些皆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与传承。如何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认识回答该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语言样式以及民族精神品格两个方面对制度文化口译工作中的不可译性做了认识论的思考,析出其产生的文化与历史根源所在;方法论上以语言表征作为抓手,构建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稳妥且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都较为接受的口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民族精神 中国制度文化话语样式 不可译性
下载PDF
从文化角度看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明瑞 杜洁 《南昌高专学报》 2007年第2期39-40,共2页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克服...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克服这种翻译障碍的途径是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汉语 翻译 不可译性 文化 差异
下载PDF
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制约 被引量:1
11
作者 轩治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63-165,共3页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这些制约作用,导致了各种翻译技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入语语境 翻译 不可译 语言过滤 文化过滤
下载PDF
原型范畴视角下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以英汉互译为例
12
作者 张艳妤 胡东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94-97,共4页
翻译中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对翻译标准的看法不同,人们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的界限认识不清,造成了对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换的不同理解。原型范畴理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为不可译性... 翻译中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对翻译标准的看法不同,人们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的界限认识不清,造成了对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换的不同理解。原型范畴理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为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富有弹性的解释机制,加深了我们对这一研究的本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 可译性 不可译性 转换
下载PDF
变不可译为可译:来自“目的论”的启示——以《三国演义》拆字格英译为例
13
作者 黄粉保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33-137,共5页
翻译实践中不时会出现无效翻译。"无效翻译"是指译者机械地处理源语中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导致译文缺少可读性。无效翻译的产生往往缘于源语中的所谓不可译元素:韵律、字形结构的拆解、文字游戏、双关语、谜语等等。不可译性是... 翻译实践中不时会出现无效翻译。"无效翻译"是指译者机械地处理源语中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导致译文缺少可读性。无效翻译的产生往往缘于源语中的所谓不可译元素:韵律、字形结构的拆解、文字游戏、双关语、谜语等等。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同语言固有的文字本身的书写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习惯以及文化差异所致;然而"目的论"者认为,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即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工作,一些貌似不可译的言语现象也可以在目标语中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翻译 不可译 可译性 目的论
下载PDF
译者的两难——谈翻译的不可译问题
14
作者 尹晓洁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这一转换受到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翻译的绝对可译性难以实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是可操作和转...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这一转换受到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翻译的绝对可译性难以实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是可操作和转换的,具体方法有补偿式翻译、象译、直译加注和替换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语言 文化 不可译
下载PDF
关于汉英翻译中异化策略的思考
15
作者 陈旋 《南昌高专学报》 2009年第2期65-66,69,共3页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汉英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目的就是向英语读者传达原著中的中华文化。本文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对汉英翻译例子的分析,论证了异化策略将是总的趋势。
关键词 汉英翻译 翻译策略 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