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1
作者 段春梅 邹飒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口老年化,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认识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和积极的预防可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吸烟、饮酒等是... 目的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口老年化,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认识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和积极的预防可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吸烟、饮酒等是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本文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芳 吕海东 +6 位作者 秦东香 钱琪 瞿千千 马晓丽 袁利 卢燕婉 梁军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93例TIA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0例)、中危组(48例)、高危组(25例),并行DSA...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93例TIA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0例)、中危组(48例)、高危组(25例),并行DSA检查,根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或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70%~100%)。根据Logistic8回归系数分别对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危险因素赋分,通过线性函数转换建立危险评分系统。结果发病7d内低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5.O%,中危组为10.4%,高危组为36.0%;中、低危组的脑梗死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5)。65例(69.9%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正常或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22例及重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27.3%、47.1%)均明显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入院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拟合优度检验P〉0.05,C统计值为0.887)。利用危险评分系统成功地将TIA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脑梗死组。模型建立数据中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25.0%和47.1%。结论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对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根据ABCD^2评分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方便、准确地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开发的预测工具可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春燕 梅友泉 苏俊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提高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减少漏诊并建立诊断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发病6 h内及12 h后的2次CT资料,依次观察6种CT表现,将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显示有不典型的... 目的提高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减少漏诊并建立诊断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发病6 h内及12 h后的2次CT资料,依次观察6种CT表现,将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显示有不典型的片、块状略低密度影20例,基底核区结构变模糊11例,脑沟变浅8例,两侧外侧裂池不对称6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3例,两侧大脑不对称1例。29例患者首次CT诊断中,肯定诊断4例;提示诊断9例;建议复查9例;未见异常7例。按6种CT表现回顾性阅读首次CT片后,肯定诊断16例;提示诊断11例;未见异常2例(36 h后经第3次CT检查确诊)。结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最常见的表现为不典型的片、块状略低密度影,其余依次为基底核区结构变模糊、脑沟变浅等。依次观察上述结果中6种CT表现,能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急性期大面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郭立斌 施宛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000-5002,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脑梗死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脑梗死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黏度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或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脑梗死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黏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丹参川芎嗪 血液黏度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林卓慧 莫小兰 +1 位作者 陈妮 田杨 《今日药学》 CAS 2010年第7期44-51,共8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1~2010)及其他数据库中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 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1~2010)及其他数据库中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随机对照研究(共3233例患者)。与基础治疗组相比,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RR=3.85,95%CI(2.97~5.00),P<0.000 01]。其中有4篇文章比较了显效率,2组间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3.93,95%CI(2.63~5.87),P<0.000 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MD=-0.71,95%CI(-1.20~-0.21),P=0.005]。结论目前的有限证据表明,醒脑静注射液相对对照组可以部分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尚需大量严格设计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META分析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从英 张晓玲 +3 位作者 吴华 官俏兵 朱敏初 王琰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 观察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的影响.方法 根据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选取98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2组患者... 目的 观察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的影响.方法 根据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选取98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LOTCA评分、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以观察组患者LOTCA评分[(99.4±8.4)分]、MBI评分[(80.7±5.9)分]、P300潜伏期[(373.45±52.13) ms]及波幅[(7.87土2.63)μV]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DL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6个月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登记 被引量:19
7
作者 潘希丁 杨杰 +1 位作者 王军 于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6个月死亡预测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登记,前瞻性记录2004~2008年间连续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90 d随访患者本人或家属,记录所有临床事件及其发...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6个月死亡预测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登记,前瞻性记录2004~2008年间连续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90 d随访患者本人或家属,记录所有临床事件及其发生时间。采用mRS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卒中6个月死亡的关系。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脑梗死患者共计1833例,发病6个月时死亡283例,死亡率15.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28,95%CI:1.014~1.043)、心房纤颤(OR=2.000,95%CI:1.272~3.145)、脑卒中(OR=1.524,95%CI:1.000~2.321)、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OR=5.933,95%CI:4.126~8.530)、肾功能损伤(OR=1.987,95%CI:1.150~3.435)、肺部感染(OR=3.869,95%CI:2.727~5.489)、消化道出血(OR=3.859,95%CI:1.86~8.002)是脑梗死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心房纤颤、脑卒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肾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是脑梗死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鹏 张敬伟 王尚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383-3386,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睡前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小檗碱片0.3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P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之和(Crouse积分)、不稳定斑块数目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hs-CRP、ox-LDL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ADL评分和血清HDL-C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MT、Crouse积分、不稳定斑块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小檗碱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斑块,减轻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盐酸小檗碱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炎症因子 血脂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冒文娟 王姗姗 《系统医学》 2018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用药2周后... 目的观察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用药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统计用药14 d后两组疗效,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66.67%低于观察组37例86.49%(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为(8.07±3.50)分,对照组为(7.80±2.78)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P=0.716);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评分比较,观察组为(3.42±2.20)分,对照组为(4.91±2.5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51,P=0.009)。结论联合用药对脑梗塞疗效与单一用药对比,研究显示,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更佳,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钙片 氯吡格雷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和Hcy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杜同信 王自正 +5 位作者 傅雷 陈兴国 刘春燕 周俊山 杨雪梅 潘雷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检测,探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与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时间偏振荧光化学发光分析对21...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检测,探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与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时间偏振荧光化学发光分析对21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ACA、hs-CRP、Hcy含量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脑梗死患者三项指标之间(ACA、hs-CRP、Hcy)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脑梗死患者组血清中ACA、hs-CRP、Hcy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梗死患者组血清hs-CRP与Hcy水平比较呈正相关(r1=0.714);ACA与hs-CRP和Hcy比较呈正相关(r2=0.893、r3=0.597)。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ACA、hs-CRP、Hcy含量变化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发生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三项联检更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心磷脂抗体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栗文晖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6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 2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 2组比较观察组自理能力恢复好,对护理满意度高,平均住院天数短。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的深入,为整体护理的改革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太极拳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清安 徐建银 +5 位作者 胡爱平 姜稳妮 王林 杨利杰 杨波 杜红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2008-01~2010-01焦作市某医院神经内科的68名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评估,观...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2008-01~2010-01焦作市某医院神经内科的68名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评估,观察比较太极拳及常规神经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心理康复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平衡功能积分、焦虑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对脑梗死后平衡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好改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脑梗死 患者康复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平衡功能 康复训练 焦虑状态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生活质量评分 神经内科 BERG平衡量表 统计学意义 组间差异 研究推广 心理康复 康复疗法 观察比较 焦作市 梗死后 治疗
下载PDF
羟丁酸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GABA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梅 崔家勇 +2 位作者 谷淑玲 姚兵 段世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 研究羟丁酸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该作用与γ 氨基丁酸 (GABA)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损伤大鼠行为功能缺失并称量脑梗死区域组织重量。用高效液相 -荧光法测定... 目的 研究羟丁酸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该作用与γ 氨基丁酸 (GABA)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损伤大鼠行为功能缺失并称量脑梗死区域组织重量。用高效液相 -荧光法测定大鼠脑脊液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计算GABA/Glu的比值。结果 羟丁酸钠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分值 ,减小脑梗死组织重量 ,增加GA BA/Glu的比值。结论 羟丁酸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该作用与其提高抑制性氨基酸GABA的含量 ,维持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动态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丁酸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失 脑梗死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下载PDF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欧茹 唐亚梅 +1 位作者 李飞 邹腾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2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2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根据颅脑磁共振(MRI)表现分为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EPVS)及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在发病1年通过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kin Scale,mR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了生活质量,包括机动性、自我保健、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等,然后将患者分为功能预后良好(mRS≤2分)及不良组(mRS>2分),生活质量低劣的定义为EQ-5D指标得分0.5或更低,将纳入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8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58例患者失访,共纳入784例。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有218(57.9%)例发生了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而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有198(48.5%)例(P=0.008)。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146例(38.8%)和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组92例(22.5%)患者生活质量较差(P=0.000)。EPVS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不良(OR=1.232,95%CI=1.009~1.505),生活质量低下(OR=1.421,95%CI=1.093~1.847)的独立预测因子。亚组分析显示EPVS评分2~4级组与EPVS评分0~1级组比较,功能恢复不良(P=0.003)及生活质量低下(P=0.001)的差异明显。结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低下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及其疾病知晓率和控制率的现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欧翠玲 吴婵婵 +3 位作者 敖友爱 莫苗苗 李玲 万丽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10期25-30,共6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知晓率及疾病治疗率及控制率现状。方法选择238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测量患者的入院血压、血糖和血脂,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的知晓... 目的了解并分析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知晓率及疾病治疗率及控制率现状。方法选择238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测量患者的入院血压、血糖和血脂,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的知晓率和了解其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238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中79.41%患者入院时血压异常,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4.79%、67.23%、20.59%,其中10.11%明知有高血压病却从不用降压药;有32.35%患者合并糖尿病,其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9.22%、62.34%、12.99%,其中21.31%明知患有糖尿病却从不用降糖药;有81.51%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其高脂血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3.20%、6.70%、1.55%,其中71.11%患者明知血脂高却从不用降脂药。结论 79.41%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压异常;分别有32.35%和81.51%的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28.57%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加强患者对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率,进而达到改善危险因素控制率以预防复发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死 糖尿病 高脂血症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被引量:14
16
作者 蔡佩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对...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行我科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综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42-± 17.51) VS(27.35±15.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MMSE以及记忆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1 7.83±2.13)VS(12.74±1.94);记忆功能(9.93±3.55)VS(5.83±3.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功能恢复 护理 脑梗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浆vWF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鞠晓华 谢宝明 张金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设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同期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设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同期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vWF水平及血小板各参数,观察其差异及HbA1c与血vWF水平、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HbA1c、血vWF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组血小板计数(PLT)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3组中呈逐步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HbA1c与vWF、MPV、PDW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vWF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血vWF与血小板各参数可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糖化血红蛋白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丹参素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耐缺氧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袁恒杰 陈宇华 +4 位作者 任耘 温克 康毅 焦建杰 娄建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缺损症状行为评分;TTC染...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缺损症状行为评分;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缺血1h再灌注24h后行为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t-SOD活力升高(P<0.01);GSH-PX活力升高(P<0.01);XOD活力降低(P<0.01);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丹参素钠可以降低脑I/R后对神经的损伤,减小脑梗死范围,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内皮功能降低,从而降低脑I/R对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梗死 抗氧化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CL12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新兴 刘庆新 +2 位作者 邹雪飞 鹿树军 陈金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CL12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CXCL12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CL12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CXCL12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mRS评分,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亚组( mRS评分3~6分),比较两亚组患者的血浆CXCL12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3.75±±1.40)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6±0.67)μg/ml](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57, P<0.01)。预后良好亚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4.56±1.24)μg/ml]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75±0.84)μg/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XCL12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16,95%CI:0.225~0.768, P=0.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XCL12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浆CXCL12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XCL12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幼林 曾一君 郑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 0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肺炎(ASP)的风险。结果在1 084例患者中并发肺炎270例(24.9%),经过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 0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肺炎(ASP)的风险。结果在1 084例患者中并发肺炎270例(24.9%),经过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血症、大面积脑梗死、鼻饲、意识障碍、呛咳、空腹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出血转化等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AP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血症、大面积脑梗死、鼻饲、意识障碍、呛咳、空腹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出血转化是脑梗死后SAP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通过临床指标的观测,及早识别及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SAP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卒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