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邓元 张学斌 张群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57-259,i0004,共4页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收集1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34—75岁,平均55.9岁。病变...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收集1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34—75岁,平均55.9岁。病变主要发生于鼻腔,或鼻腔和鼻窦同时受累。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通常血管周围细胞呈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均(+)。结论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有助于与鼻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光宇 刘薇 林国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确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星形细胞瘤行S-P免疫组化染色,比较星形细胞瘤中PCNA标记指数(LI)。结果:27例Ⅰ、Ⅱ级病例中PCNALI为8... 目的:确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星形细胞瘤行S-P免疫组化染色,比较星形细胞瘤中PCNA标记指数(LI)。结果:27例Ⅰ、Ⅱ级病例中PCNALI为8.3%,40例Ⅲ、Ⅳ级病例中PCNALI为19.3%,存在显著性差异。45例随访病人中生存期>2年者平均PCNALI为6.5%,生存期<2年者平均PCNALI为21.3%,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PCNALI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星形细胞瘤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尚士宣 赵晓丹 肖月英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肿瘤标本,制备细胞块切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内的抗原物质CK、AE1、AE3、LCA、CD20、CD45RO、Vim、HMB45等进行检测。结果上述抗原物...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肿瘤标本,制备细胞块切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内的抗原物质CK、AE1、AE3、LCA、CD20、CD45RO、Vim、HMB45等进行检测。结果上述抗原物质显棕色,呈不同强度、不同形态、弥漫性、颗粒状分布于细胞膜、细胞浆。30例中,26例标本阳性表达(86%),4例标本无染色(14%)。结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是判断肿瘤细胞良恶性及组织来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块 免疫组化染色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海榆 陈刚 +6 位作者 罗东兰 王广谊 胡伟贤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15-21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FTP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主要的病理特征。结果 30例SFTP患者平均年龄53岁(28~77岁),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FTP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主要的病理特征。结果 30例SFTP患者平均年龄53岁(28~77岁),影像学表现以胸腔及纵膈内肿块为主要表现(63.3%,19/30),其次为胸膜(壁)结节(30%,9/30)。胸腔内肿块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囊变6例(20%,6/30)。术前CT检查误诊率为26.7%(8/30),PET检查1例病理诊断为交界性SFTP的SUV值为2.0,另1例恶性SFTP的SUV值为3.8,术后病理诊断为交界性SFTP25例(73.3%,25/30),恶性SFTP为11例(26.7%,11/30)。结论 SFTP在螺旋CT检查上有一定的误诊率,PET/CT可望能在鉴别交界性和良性SFTP上发挥一定的作用,病理免疫组化CD34、Vim、Bcl-2等分子标记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影像学诊断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尹为华 吴远 +2 位作者 马雅 蔡广玲 余光银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为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胃癌肿瘤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5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CL18趋化因子的浓度,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5例肿瘤组织、正常胃粘膜... 为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胃癌肿瘤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5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CL18趋化因子的浓度,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5例肿瘤组织、正常胃粘膜组织和38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CL18趋化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临床Ⅰ+Ⅱ期患者较Ⅲ+Ⅳ期患者显著升高(P<0.05)。在未转移的胃癌组织和已有转移的淋巴结中,CCL18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晚期胃癌和未转移的淋巴结(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18 免疫组织化学 ELISA 胃肿瘤 转移
下载PDF
MMP-9及其抑制剂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先杰 孙明飞 +2 位作者 张双林 宋言峥 张筱扬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M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MMP-9和TIMP-2的蛋白表达,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MP-9和TIM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于癌周肺组织,在腺癌中的表达强于鳞癌,在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表达较高。结论 MMP-9或TIMP-2表达失衡是NSCLC发生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内镜医师快速现场评估在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胰腺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熊定堃 刘泳汝 +9 位作者 冯云路 赵雨 吴晰 郭涛 蒋青伟 王强 伍东升 张晟瑜 杨莹韵 杨爱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评价内镜医师快速现场评估(ROSE)对内镜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类型获取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胰腺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中心1573例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组织取样(EUS-TA)的胰腺实... 目的评价内镜医师快速现场评估(ROSE)对内镜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类型获取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的胰腺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中心1573例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组织取样(EUS-TA)的胰腺实性病变病例,收集65例依赖IHC染色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4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13例,淋巴瘤及间叶源性肿瘤6例。根据EUS-TA术中有无内镜医师开展ROSE,将患者分为ROSE组(36例)和非ROSE组(29例);根据穿刺类型,进一步分为FNA-ROSE(26例)、FNB-ROSE(10例)、FNA-非ROSE(24例)、FNB-非ROSE(5例)亚组,比较两组及亚组间的诊断准确率及IHC成功率。采用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ROSE及穿刺类型对诊断准确性和IHC成功率的影响。结果ROSE组与非ROSE组的患者年龄、性别、胆红素水平、CA19-9水平、病灶部位、病灶大小、诊断构成比、外科手术率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间EUS病灶平均大小及穿刺针径、穿刺点位置、穿刺针道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OSE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8.9%,非ROSE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FNA-ROSE组较FNA-非ROSE组诊断准确率高(88.5%比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FNB-ROSE组与FNB-非ROSE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各组的IHC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影响诊断准确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内镜医师开展ROSE提高了EUS-TA在需要IHC明确诊断的胰腺实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提升EUS-TA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效率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快速现场评估 内镜超声引导下组织取样
原文传递
白内障手术摘出前囊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β_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尹莉莉 管怀进 +2 位作者 胡红莉 丁润生 张天一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定量及定位检测β1整联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性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其LECs中均有β1整联蛋白、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其LECs中β1整联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8.41±16.98%、39.22±21.18%,Fa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3.46±13.30%、31.46±17.25%。LECs中β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Fas蛋白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β1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β1整联蛋白 FAS蛋白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
下载PDF
新生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天保 盛茂鑫 +1 位作者 傅华群 杨爱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L SAB酶标记的链酶亲合素—生物素 )对手术切除后...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L SAB酶标记的链酶亲合素—生物素 )对手术切除后 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 2 0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 MVD进行了检测。在 40 0倍视野下选择 5个最密集区 ,计算 MVD数量 ,取其均数。 结果 :1MVD在 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P<0 .0 1) ;2在 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 ,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P<0 .0 5 ) ;3大肿瘤 (直径>5 cm )与小肿瘤 (直径≤ 5 cm ) M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 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 HCC生长、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及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元姣 张慧明 +3 位作者 郝群 徐艳 季爱华 胡娅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蛋白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表型特征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组织组)石蜡包埋组织80例患者,正常内膜组织(正常组)22例患者,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3例患者,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α、ERβ、IGF-1R、IGF-2R蛋白质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Rα蛋白质的表达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癌组织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0%、95.7%、73.8%;强阳性率为100%、93.9%、12.5%。ERβ蛋白质表达在3组中的阳性率为59.1%、78.8%、97.5%;强阳性率分别为13.6%、45.5%、93.8%。IGF-1R蛋白质表达在3组阳性率分别为63.6%、75.8%、90.0%,强阳性率分别为5%、27.3%、4%;IGF-2R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18.8%,强阳性率分别为45.5%、75.8%、12.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0.386,P<0.05,与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ERβ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IGF-1R蛋白质表达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6、0.628、0.546,P<0.05;而IGF-2R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79,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ERα、IGF-2R蛋白质的高表达是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的象征;相反,ERα蛋白质低表达、IGF-1R蛋白质高表达提示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亚型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RUNX3、SMAD4、VEGF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雷兰英 杨桂芳 +6 位作者 张振东 龚玲玲 刘欢 徐志高 汪必成 罗峻 田素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1-454,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RUNX3、SMAD4和VEGF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RUNX3、SMAD4基因在胃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目的:检测RUNX3、SMAD4和VEGF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RUNX3、SMAD4基因在胃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SMAD4和VEGF的表达情况。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指标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3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胃腺癌组织中RUNX3、SMAD4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VEGF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上述表达差异有显著性。②RUNX3,SMAD4低表达,VEGF高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③胃腺癌组织RUNX3与SMAD4阳性表达率之间呈正相关,二指标与VEGF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胃腺癌组织中RUNX3、SMAD4低表达可能协同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RUNX3、SMAD4、VEGF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SMAD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枢性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桂秋萍 钟定荣 马林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年第2期92-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中枢性神经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研究讨论。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70-2000年收治的中枢性神经瘤病例... 背景与目的:中枢性神经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研究讨论。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70-2000年收治的中枢性神经瘤病例共17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中枢性神经细胞瘤发病率占同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14%。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从11岁-51岁不等,平均年龄32.7岁。肿瘤均位于脑室系统,7例位于透明隔位于侧脑室及三脑室者各5例。手术全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放疗者9例。9例进行了长期随访无复发迹象。另外,17例行免疫组化及2例行电镜检查,显示肿瘤呈神经元分化,仅4例局部表达GFAP;所有病例均无恶性组织学迹象,4例已做Ki-67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2%。结论:综合上述及结合文献我们认为大多数中枢性神经细胞瘤是预后良好的肿瘤,部分预后较差,增加GFAP的阳性表达、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以及血管的增生可能提示较差的预后。手术切除为治疗该肿瘤的较好方法。对部分切除的病例、组织学呈间变改变的病例(细胞的异形性、核分裂像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坏死)以及增殖指数增加者应辅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脑室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Sox2、EpCAM和Ki-67在三阴乳腺癌原发和转移灶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金梅 张金库 +5 位作者 周炳娟 陈红 孙吉瑞 周星 冀雅明 王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Sox2、Ep CAM和Ki-67在三阴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为探寻三阴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和分子治疗的靶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ox2、Ep CAM和Ki-67在53例三阴乳腺癌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中的表... 目的探讨Sox2、Ep CAM和Ki-67在三阴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为探寻三阴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和分子治疗的靶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ox2、Ep CAM和Ki-67在53例三阴乳腺癌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ox2在三阴乳腺癌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9%,高于原发灶(67.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阴乳腺癌转移灶中的Ep CAM和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88.7%和92.5%,均高于原发灶(83%和7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2和Ep CAM可能在三阴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原文传递
nm23-H1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2 位作者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 H1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197例胃癌患者nm2 3 H1蛋白表达。分析nm2 3 H1表达与经典的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nm2 3 H1在胃癌组织染色阳性率为 45 .18% (8... 目的 探讨nm2 3 H1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197例胃癌患者nm2 3 H1蛋白表达。分析nm2 3 H1表达与经典的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nm2 3 H1在胃癌组织染色阳性率为 45 .18% (89/ 197)。nm2 3 H1表达在肠型胃癌中高于弥漫型胃癌 ,其阳性率分别为 83.82 % (5 7/ 6 8)和 2 4.81% (32 / 12 9) ,P <0 .0 1。nm2 3 H1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有或无淋巴结转移者nm2 3 H1阳性率分别为 39.6 8% (5 0 / 12 6 )和 5 4.93% (39/ 71) ,P <0 .0 1。有远处转移者表达阳性率为2 7.5 0 % (11/ 40 ) ,无远处转移者阳性率为 49.6 8% (78/ 15 7) ,P <0 .0 5。nm2 3 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也有关 ,T1、T2、T3、T4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0 0 % (2 1/ 2 8)、77.5 5 % (38/ 49)、2 6 .0 9% (2 4/ 92 )和 2 1.43% (6 / 2 8) ,P <0 .0 5。nm2 3 H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在分化好 ,分化中等和分化差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4.5 4% (2 4/ 44 )、45 .0 7% (32 / 71)和 40 .2 4% (33/ 82 )。生存≥ 5年者nm2 3 H1表达阳性率为 5 9.6 8% (74/ 12 4) ,<5年者为 2 0 .5 5 % (15 / 73) ,P <0 .0 1。结论 nm2 3 H1表达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远处转移和生存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胃癌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下载PD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the stomach mimicking primary gastric cancer: 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5
作者 Kwangil Yim Sang Mi Ro Jieun Le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12期2251-2257,共7页
Breast cancer with stomach metastasis rare with an incidence of 1% or less among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 experienced a case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the stomach in 65-year-old female patient. Sh... Breast cancer with stomach metastasis rare with an incidence of 1% or less among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 experienced a case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the stomach in 65-year-old female patient. She experienced dyspepsia and poor oral intake before visiting the clinic. Diffuse infiltration with nodular mucosal thickening of the stomach wall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ased on gross endoscopic finding. Spread of poorly cohesive tumor cells in the gastric mucosa observed upon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resembled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but diffuse positive staining for GATA3 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allowed for a conclusiv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the stomach. Based on the final diagnosis, systemic chemo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instead of primary surgical resection. After 2 cycles of docetaxel administration, she showed a partial response based o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This case is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GATA3 GCDFP-15
下载PDF
以VEGF、MMP-2检测验证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萍 于东红 +3 位作者 罗彦丽 王启之 承泽农 唐素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和50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和50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130例胃癌中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同时Hp-L型阳性的病例有88例。胃癌组与对照组的Hp-L型阳性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67.69%vs24%,P<0.05)。胃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MP-2、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5);胃癌组中Hp-L型阳性MMP-2和VEGF的表达阳性呈正相关(r=0.45,r=0.30,P<0.001)。结论Hp-L型感染是影响胃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胃癌细胞的VEGF、MMP-2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菌L型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CD7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生长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思宇 王瑛韬 +1 位作者 狄娜 王瑛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2期2037-2040,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中CD7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计数值,探讨CD73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及微血管计数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囊腺瘤,卵巢上皮性囊腺癌中CD73的表达...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中CD7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计数值,探讨CD73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及微血管计数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囊腺瘤,卵巢上皮性囊腺癌中CD7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计数。分析卵巢上皮性癌中CD73表达程度及MVD计数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D73的表达程度及MVD计数均高于良性组及交界组(P<0.05),二者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浸润、腹水及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相关,并且二者之间的表达正相关。结论 CD73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D73与恶性肿瘤严重程度正相关,有望作为一个新的评估卵巢上皮性癌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为基因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CD73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两种酷似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少见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露 樊月 王耀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酷似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少见肾脏肿瘤——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RNRP)及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NRP、1例TCRCC及10例PRCC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两种酷似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少见肾脏肿瘤——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RNRP)及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NRP、1例TCRCC及10例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结果2例PRNRP为境界清楚的、具有纤维包膜的乳头状肿瘤,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嗜酸性肿瘤细胞,细胞核呈低级别,位于远离基底膜的细胞顶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10腔缘描边样阳性,Claudin 7杯状阳性,GATA3、EMA、CK7弥漫强阳性表达。FISH检测示7、17号及Y染色体无异常改变。TCRCC大体具有特征性的海绵状外观;镜下可见小到中等大小的小管与较大的囊肿混合表现,管壁及囊壁被覆扁平、立方、靴钉样细胞。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核大且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P504s、CD10、Pax-8、Cathepsin K、Vimentin阳性表达,CA9、CK7、CD117、E-cad、CK-H阴性表达。既往分子研究结果证明TCRCC与PRCC在分子水平上是不同的。结论PRNRP和TCRCC组织形态学上可酷似PRCC,但免疫组化和分子改变均与PRCC不同,二者均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及分子特征,是独立于PRCC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Bmi-1和hTERT在结直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占锋 李淑全 +2 位作者 严鹏 徐瑞云 郑纪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Bmi-1和h TERT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蛋白和h TERT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Bmi-1和h TERT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0.05)。Bmi-1、h TERT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 目的:探讨Bmi-1和h TERT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蛋白和h TERT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Bmi-1和h TERT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0.05)。Bmi-1、h TERT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Bmi-1和h 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1和h TERT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MI-1 HTERT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乐蓓蓓 陈燕 +3 位作者 宋晓华 向直富 喻东姣 向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8-130,141,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1例急性白血病(AL)的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的p16、bax和fas/apo-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ALL组的 p16、f...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1例急性白血病(AL)的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的p16、bax和fas/apo-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ALL组的 p16、fas/apo-1表达又显著低于AML组(P<0.05)。 AML和 ALL组 bcl-2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AML缓解组的 bcl-2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未缓解组(P<0.01)。提示:AL可同时存在多个凋亡基因缺陷,bcl-2高表达可作为AML患者化疗不敏感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免疫组化染色 P16 BC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