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 被引量:146
1
作者 张辉 孙明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 说明概念转喻具有以下的特征:(1)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操作,在这一过程和同一认知域中,来源域为目标域提供了可及性.(2)来源义和目标义之间的关系是偶然性的,没有概念上的必然性.(3)转喻的目标义是突显的,而来源义是...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 说明概念转喻具有以下的特征:(1)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操作,在这一过程和同一认知域中,来源域为目标域提供了可及性.(2)来源义和目标义之间的关系是偶然性的,没有概念上的必然性.(3)转喻的目标义是突显的,而来源义是作为背景的.(4)转喻作为自然的推理图式在言语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5)在转喻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区分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转喻.(6)概念整合可为转喻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一定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喻 分类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下载PDF
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77
2
作者 陈道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0-43,50,共5页
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因此,现代隐喻理论的一些观点对翻译理论研究定然有许多启示.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 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因此,现代隐喻理论的一些观点对翻译理论研究定然有许多启示.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本文试图用体验主义认识论在翻译理论研究的不同学派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多元翻译标准兼容互补,并利用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的理论解释翻译这种思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翻译 认知语言学 体验主义 概念整合
下载PDF
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KAPO模型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亦菲 朱小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克服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的状况提供了观念和制度上的支持,对于培养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三维目标的提出并没有使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的状况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变... 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克服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的状况提供了观念和制度上的支持,对于培养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三维目标的提出并没有使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的状况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理论层面,对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没有厘清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也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和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两个角度综合来看,三维目标既相互区分,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构成了一种多向的、非线性的关系。加涅关于教学事件的研究为三维目标整合的可能性提供了实践模型,而当代复杂性理论则为三维目标整合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以此基础建立的三维目标整合的KAPO模型打破了加在三维目标整合上的限制条件,有利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事件,有效实现三维目标整合,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教育 情感教育 三维目标 整合 教学事件
下载PDF
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福兴 段朝辉 周宗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30-1440,共11页
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形式,具有引导注意、组织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综述已有研究发现,线索具有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位置信息、忽视无关信息干扰的功能;在特定条件下帮助学习者整合图-文信息,并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形式,具有引导注意、组织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综述已有研究发现,线索具有引导学习者加工特定位置信息、忽视无关信息干扰的功能;在特定条件下帮助学习者整合图-文信息,并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对于线索信息组织功能尚缺少充分而有力的证据。关于线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证实线索能够促进学习。但是由于线索的多样性以及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线索能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仍然存在争议。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综述发现,线索加入并没有明显降低学习者感知到的主观认知负荷;从知觉加工视角而言,线索作为突显的刺激会吸引学习者的注意,从而简化学习者在知觉加工阶段的视觉搜索。未来研究仍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线索是否真的被学习者所注意和加工?(2)重视学习材料多样性比较和不同线索类型差异探讨,(3)关注学习者经验影响,(4)如何在教学设计上保证线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 多媒体学习 注意引导 认知负荷 整合
下载PDF
差异与融合: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的阐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小青 张冬琴 杜俊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138,共6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根,为了探明中西体育养生文化的差异,揭示其融合的方法与过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融合"这一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现实解构阐释。研究结果:1)差异是中...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根,为了探明中西体育养生文化的差异,揭示其融合的方法与过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融合"这一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现实解构阐释。研究结果:1)差异是中国体育养生文化以朴素自然的古代哲学和体系完整的传统医学为基本理论,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西方体育养生文化以现代医学为基础,并深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2)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分别根植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思维观,且二者具有不同的认知模式:中方具有"直觉、取象、辩证、经学"等特征,西方具有"逻辑、抽象、形而上学、质疑"等特征;3)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追求目标不同之处在于中方重注天人合一,内外兼修,西方则更重视人的物质形态本身,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对健美人体充满了崇拜以及对力的赞美。研究结论:使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摒弃分歧和冲突的对立格局,在冲突中发展,相互融合重构,共生与并存是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未来的基本走向。为进一步认识中西文化的根源,加深和领悟中西养生文化及理论,促进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养生文化 健身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 认知模式 融合
原文传递
转喻研究的学科路径、方法及其融合趋势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燕黎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9-277,293,共9页
对于转喻这一语言学热门话题,研究者从修辞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心理学等学科路径进行了理论、应用或实验研究,考察了转喻的修辞功效、认知机理、理解机制、标注识别与语义加工等重大问题。文献概述显示,转喻研... 对于转喻这一语言学热门话题,研究者从修辞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心理学等学科路径进行了理论、应用或实验研究,考察了转喻的修辞功效、认知机理、理解机制、标注识别与语义加工等重大问题。文献概述显示,转喻研究虽然在各学科路径展开,但近年来呈现出修辞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融合趋势,但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上仍然偏少,对诸如转喻的理解机制问题等还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认知语用学 学科路径 融合趋势
原文传递
坚持形义一体,不能重义轻形 被引量:13
7
作者 牛保义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基于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的语言研究"重义轻形"现象的调研,本文主张将语言看作是形义结合体。作者认为,语言研究的认知视角应当坚持形义一体化,不能形义分离;坚持形义并重,不能重义轻形;坚持形义相互渗透,不能孤立地... 基于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的语言研究"重义轻形"现象的调研,本文主张将语言看作是形义结合体。作者认为,语言研究的认知视角应当坚持形义一体化,不能形义分离;坚持形义并重,不能重义轻形;坚持形义相互渗透,不能孤立地看待语言;坚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语言,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语言;坚持以形式为"抓手";不能把语义当作语言研究的唯一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言研究 形式 意义 一体化
原文传递
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东北方言“整”的语义阐释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述。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藏在东北方言"整"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扩展规律及整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方言 认知语言学 概念整合 语义
下载PDF
雷达认知能力提升及其与EW的智能博弈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荣 邓科 阎剑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8-232,共5页
自从认知无线电的概念被提出之后,认知技术迅速扩展到众多应用领域,认知雷达和认知电子战也随之出现。但是目前雷达中认知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认知的内容、层次和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对"认知"与"认知科学"... 自从认知无线电的概念被提出之后,认知技术迅速扩展到众多应用领域,认知雷达和认知电子战也随之出现。但是目前雷达中认知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认知的内容、层次和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对"认知"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雷达中的认知不能仅局限于对平稳和低动态电磁环境的认知,还要增强对包含干扰在内的非平稳和高动态电磁环境的认知能力,并分析了认知技术所带来的新雷达体系结构和功能综合的发展趋势,讨论了认知雷达与认知电子战之间的智能博弈关系。从而为认知雷达新概念的理解和认知雷达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雷达 认知电子战 非平稳高动态电磁环境 功能综合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 被引量:9
10
作者 尚必武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0,共10页
作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论题,不可靠叙述引发了当下叙事学界最热烈的讨论。认知叙事学的崛起打破了修辞方法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在挑战修辞方法的同时,部分认知叙事学家又对修辞方法加以整合,提出了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 作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论题,不可靠叙述引发了当下叙事学界最热烈的讨论。认知叙事学的崛起打破了修辞方法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在挑战修辞方法的同时,部分认知叙事学家又对修辞方法加以整合,提出了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修辞"综合方法,但综合的结果使得一种方法压倒了另一种方法,最终导致综合的努力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修辞方法 认知方法 挑战 整合
原文传递
跨学科概念“能量”的含义和3种认识框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维臻 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0-45,共6页
跨学科概念是科学课程"整合"理念的重要体现,将跨学科概念融入学科课程是分科课程制度下的重要议题。能量是重要的跨学科概念,其贯穿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是各种运动的量度。可以通过构建能量认识框架促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 跨学科概念是科学课程"整合"理念的重要体现,将跨学科概念融入学科课程是分科课程制度下的重要议题。能量是重要的跨学科概念,其贯穿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是各种运动的量度。可以通过构建能量认识框架促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能量认识框架可以用概念框架充当,可以追踪能量的流动,也可以根据认识发展理论等提出新的框架。能量认识框架的确定应该始终关注学科内容本体和学生认知特点。教师需要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设计难度不同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建立适宜的认识框架,并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认识框架 跨学科概念 学科整合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认知雷达数据关联算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树亮 毕大平 +1 位作者 阮怀林 周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7-155,共9页
针对传统关联波门设计方法在应用于机动目标跟踪时容易引起失跟、以及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不适于多交叉目标跟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选择性注意机制和知觉客体的"特征整合"理论的认知雷达数据关联算法。算法以综合交... 针对传统关联波门设计方法在应用于机动目标跟踪时容易引起失跟、以及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不适于多交叉目标跟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选择性注意机制和知觉客体的"特征整合"理论的认知雷达数据关联算法。算法以综合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为基础,采取假设目标最大机动水平已知的"当前"统计模型和匀速运动模型作为模型集,通过实时交互使关联波门能够随目标机动动态调整,较好地兼顾了雷达计算耗时和跟踪成功率。在利用目标位置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整合目标运动特征,对关联波门交叉区域公共量测进行分类,使多交叉目标跟踪问题转化为多个单目标跟踪问题,优化了传统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关联波门设计方法相比,算法跟踪失败率和计算耗时明显降低;而且在计算资源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杂波环境适应性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注意 认知雷达 数据关联 特征整合 机动目标跟踪
原文传递
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理论回顾与模式探索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玮 马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推动下,针对语篇连贯性的认知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可谓成果斐然。本文在回顾一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语篇连贯认知研究的总体模式整合为三个方面,即连贯的认知基础研究(包括认知资源、主体和载体)... 在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推动下,针对语篇连贯性的认知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可谓成果斐然。本文在回顾一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语篇连贯认知研究的总体模式整合为三个方面,即连贯的认知基础研究(包括认知资源、主体和载体)、认知机制研究(包括宏观和微观机制)以及认知效应研究(包括主体效应和原型效应),语篇连贯源于三者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连贯 认知研究 回顾 理论整合
原文传递
认知语用推理框架中的转喻 被引量:8
14
作者 樊玲 周流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考察语用推理中转喻的运用,语用推理涉及交际者双方的身份意识、动态语境、理性、交际策略、概念化和概念混合、所意图、所言说、所隐含等方面。转喻的理解常常综合依托上述各要素,它以概念转喻为桥梁,由交际双方...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考察语用推理中转喻的运用,语用推理涉及交际者双方的身份意识、动态语境、理性、交际策略、概念化和概念混合、所意图、所言说、所隐含等方面。转喻的理解常常综合依托上述各要素,它以概念转喻为桥梁,由交际双方共同完成一种动态的心智整合,其本质特征是语境的动态性以及交际意图与动态语境在理性和认知作用下的意义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语用推理 转喻 动态整合
原文传递
译者的意象图式与合成概念化——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红楼梦》“社会脸”翻译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业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主要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社会脸"的表达和概念化为例,考察意象图式、涉身体验与创造性翻译认知过程的关联。分析和考察显示,一方面,"社会脸"的源域意象图式在翻译中可以基于涉身体验在... 本文主要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社会脸"的表达和概念化为例,考察意象图式、涉身体验与创造性翻译认知过程的关联。分析和考察显示,一方面,"社会脸"的源域意象图式在翻译中可以基于涉身体验在不同的维度上得到例示或拓展,并呈现两种语言文化在社会关系的隐喻性概念化方式上的偏好差异;另一方面,基于共享的意象图式表征和相互通约的涉身体验,两种语言偏好的概念化方式可以在翻译中合成,并产出新的译语概念化方式和表达形式。本文所采用的以"图式-例示关系"为基础的概念分析框架、非句级平行的语料分析以及结合多种语料库的方法,对于今后的认知翻译学和对比认知语言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脸 语料库方法 意象图式 概念化 认知翻译学 合成
原文传递
论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从零散性知识到自主性知识体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江蓬 欧阳宏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知识谱系是揭示知识构成及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立足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视域发现,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处于动态演化进路中。在研究发轫期,其知识谱系以人类心理感知作为现象,并在认知与传播交叉视域下... 知识谱系是揭示知识构成及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立足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视域发现,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处于动态演化进路中。在研究发轫期,其知识谱系以人类心理感知作为现象,并在认知与传播交叉视域下探寻传播活动中媒介信息处理的心理机制;在理论初构期,以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作为工具和方法,初步构建认知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在学科成型期,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在学科规训前提下,演化为由认知传播本体性知识、认识论知识及方法论知识构成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以此推动认知传播自主理论范式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持续迭代,并最终实现由零散性知识向认知传播学自主性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研究 认知科学 知识谱系 学科建制 跨学科融合 理论范式
下载PDF
翻译的认知情境性路径探赜
17
作者 申晓旭 殷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翻译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是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哲学的核心论题,围绕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应当锚定于计算表征范式还是非计算的情境性路径,相关研究在方法论和实证层面都呈现出冲突与张力。事实上,以多元性和互动性为特征的认... 翻译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是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哲学的核心论题,围绕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应当锚定于计算表征范式还是非计算的情境性路径,相关研究在方法论和实证层面都呈现出冲突与张力。事实上,以多元性和互动性为特征的认知情境性路径在求解翻译过程的认知复杂性问题上,将意义、专业技能、情感、情境、社会互动等影响因素全部纳入翻译认知处理过程而加以重新评估,为全面刻画翻译实践所涉及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过程提供了系统性视角。然而,各种交互式机器翻译模型的不断涌现,对翻译的认知情境性方法论的非计算性视角构成了挑战,从问题空间的结构重新组织翻译认知研究的多样化实践,能够超越狭隘的理论范式之争,为翻译研究建构一种朝向认知整合和认知系统连续性的规范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研究 计算翻译学 认知翻译学 认知情境性路径 认知整合
原文传递
管理团队认知能力、行为整合对决策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祝爱民 石晓姣 +1 位作者 于丽娟 侯佳妮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530-537,共8页
现有文献在研究团队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大部分关注年龄、学历等因素,较少关注非人口统计学特征。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构建团队认知能力与决策效果的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指出:团队认知能力的两要素能提升团队决策效... 现有文献在研究团队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大部分关注年龄、学历等因素,较少关注非人口统计学特征。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构建团队认知能力与决策效果的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指出:团队认知能力的两要素能提升团队决策效果;团队行为整合被看作是团队运作过程的核心,对决策效果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即团队的行为整合程度越高,其决策效果越好;验证行为整合在团队认知能力与决策效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旨为丰富高阶理论、揭示认知能力对决策效果的作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团队 认知能力 行为整合 决策效果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无望与希望:从认知方式看无望抑郁的风险和恢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丽华 陈健 +2 位作者 卢大力 刘小群 苏林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围绕重...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望抑郁 认知方式 无望 希望 整合
下载PDF
Sora:传媒生态镜像进化与认知变革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诗瑶 沈阳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
Sora作为革命性的“类世界模型”,以镜像进化的逻辑发展,引领“天人智一”认知融合新纪元。在文生视频技术驱动下,文章以三组核心矛盾作为切入点,探讨Sora对未来传媒生态认知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Sora引领我们从“真实世界美学”探索... Sora作为革命性的“类世界模型”,以镜像进化的逻辑发展,引领“天人智一”认知融合新纪元。在文生视频技术驱动下,文章以三组核心矛盾作为切入点,探讨Sora对未来传媒生态认知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Sora引领我们从“真实世界美学”探索到“异世界美学”等,这标志着从标准化资源向个性化创新的转变。同时,其预示着传媒主体将从传统的半人工编辑转向语义智能体,传媒场景将更深层次地打破物理时空区隔,传媒产业价值将朝向AI自动化等方向发展。此外,文章通过对Sora官网发布的48个视频进行案例分析发现,“AI幻觉”问题开始显现。未来传媒从业者在角色方面,需从生产者转变为核查者;在应用方面,需重视编码与解码过程;在治理层面,需从人工治理逻辑转向机器治理逻辑。具体而言,“AI幻觉”的治理包括基于博弈理论的幻觉识别技术,利用多角色、多智能体,进行AI系统间的博弈与碰撞,有效识别和修正幻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传媒生态 认知融合 “IP的AI化” “AI幻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