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白劲鹏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意象主义 意象派 庞德 马致远 地铁车站 地铁站 天净沙 秋思
下载PDF
步入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 被引量:7
2
作者 魏学文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5期119-120,共2页
初中古诗词教学经常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却不显著。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其魅力。因此打造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已是势在必行。要让教改的春风也吹拂古诗词教学这条"漫漫长路",呈现"柳... 初中古诗词教学经常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却不显著。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其魅力。因此打造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已是势在必行。要让教改的春风也吹拂古诗词教学这条"漫漫长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之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古诗词教学 天净沙
下载PDF
从《天净沙》的六种译文看接受美学理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敦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及其六种译文为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和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及其六种译文为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和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译文 诗歌 接受美学理论 马致远 期待视野 模糊性 意义未定性 想象空间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何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被引量:4
4
作者 石了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46,共4页
《天净沙·秋思》是中国抒情诗名篇,近代学者王国维从绝句美学的角度、境界论的高度盛赞该篇,曰:“《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1]又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2]王国维对于《... 《天净沙·秋思》是中国抒情诗名篇,近代学者王国维从绝句美学的角度、境界论的高度盛赞该篇,曰:“《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1]又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2]王国维对于《天净沙·秋思》何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并未展开阐述,这导致读者对王国维的评价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天净沙·秋思》是一篇具有小令体式特征、绝句美学风格的短篇抒情诗,本文将从绝句文体的抒情美学表现及其美感生成机制层面解其“所以然”,求解《天净沙·秋思》的艺术“妙境”,亦可为“唐人绝句妙境”说提供可行的考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句 唐人 秋思 美学风格 天净沙 抒情诗 王国维 美感生成
下载PDF
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元散曲审美特征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真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8-66,共9页
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元散曲审美特征新探谢真元元曲,和唐诗、宋词同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作为元曲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曲,堪称古代诗歌艺苑中的奇葩,其瑰丽夺目的艺术光辉,无不有赖于色彩的点染,无一不是绚丽多... 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元散曲审美特征新探谢真元元曲,和唐诗、宋词同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作为元曲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曲,堪称古代诗歌艺苑中的奇葩,其瑰丽夺目的艺术光辉,无不有赖于色彩的点染,无一不是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的艺术创构。色彩进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审美特征 色彩世界 色彩词 元代散曲 象征意义 文学作品 张可久 关汉卿 天净沙
下载PDF
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安忆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 2006年第7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声调说 现代诗 枯藤老树 天净沙 就是你 断肠人 文字游戏 就这样 脱离现实 素质性
原文传递
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从“日暮当归”说开去(续一)
7
作者 方智范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第4期4-6,共3页
二、'日暮当归'与游子思乡:'日暮当归'这个情境,后来它的意蕴慢慢扩大,与游子思乡的情绪联系起来了。因为有思妇,就有游子,思妇在家,游子在外,所以这个思妇和游子相伴相生,当思妇在家怀人,情意绵绵的时候,共时态发生的... 二、'日暮当归'与游子思乡:'日暮当归'这个情境,后来它的意蕴慢慢扩大,与游子思乡的情绪联系起来了。因为有思妇,就有游子,思妇在家,游子在外,所以这个思妇和游子相伴相生,当思妇在家怀人,情意绵绵的时候,共时态发生的,就是游子在外思乡,归心切切的时候。那么这样一种相关性,在古代诗词里面,连接思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致远 枯藤老树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原文传递
同样的景致 别样的心情——《天净沙·秋思》与《天净沙·秋》比较赏析
8
作者 陈善友 《初中生必读》 2006年第Z1期81-82,共2页
这两首小令 都描绘了 深秋晚景的萧瑟,营造 了一种清幽的意境,在 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 借鉴的地方。 一、简约与深细相 依 两首诗全篇都仅五 句,二十八字,既无夸 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 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生动 绝妙的图景。马诗前三 句,... 这两首小令 都描绘了 深秋晚景的萧瑟,营造 了一种清幽的意境,在 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 借鉴的地方。 一、简约与深细相 依 两首诗全篇都仅五 句,二十八字,既无夸 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 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生动 绝妙的图景。马诗前三 句,十八字,共写了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原文传递
以《天净沙·秋》为例谈元曲教学
9
作者 朱娅娜 《小学语文教学》 2019年第2期40-41,共2页
曾几何时,古诗词教学是我不敢随意尝试的领域,只觉得诗词,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一下,再背一背、写一写就足够了,但当我涉足其中时,才发现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领下,在吟诵的同时,还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 曾几何时,古诗词教学是我不敢随意尝试的领域,只觉得诗词,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一下,再背一背、写一写就足够了,但当我涉足其中时,才发现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领下,在吟诵的同时,还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跳出文本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时,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原文传递
论《天净沙·秋思》的抒情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功连 《语文月刊》 2016年第3期48-51,共4页
诗歌是文学语言的精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寄情于景,只用了二十八个字便凝练地勾勒出一幅秋日羁旅图,深刻动人地展现了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感伤与无奈的羁旅愁思。《天净沙·秋思》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 诗歌是文学语言的精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寄情于景,只用了二十八个字便凝练地勾勒出一幅秋日羁旅图,深刻动人地展现了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感伤与无奈的羁旅愁思。《天净沙·秋思》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声誉,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它"廖廖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堪称元散曲绝唱。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没有情就没有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艺术 秋思 周德清 《毛诗序》 元散曲 《人间词话》 在心为志 马致远 意象并置 天净沙
原文传递
文化虚根时代的焦虑镜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另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3X期14-15 2,2,共3页
文化价值虚根即指"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如生活方式、宇宙模式、价值体系、伦理范式、心理结构、审美表现等所体现的普遍性失落、失范、虚无或空虚状况"。在入主中原前,元蒙的铁骑已经横扫欧亚大陆,他所吸收的"文化因子乃是... 文化价值虚根即指"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如生活方式、宇宙模式、价值体系、伦理范式、心理结构、审美表现等所体现的普遍性失落、失范、虚无或空虚状况"。在入主中原前,元蒙的铁骑已经横扫欧亚大陆,他所吸收的"文化因子乃是中国、印度、大食及欧洲的杂糅",定鼎中原之后,由于对汉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族文化 文化因子 马致远 焦虑感 欧亚大陆 天净沙 秋思 审美表现 典型文本 生存焦虑
原文传递
北曲曲牌[天净沙]和“真元之声”的探索 被引量:1
12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9-54,共16页
北曲曲牌[天净沙]和“真元之声”的探索武俊达1994年岁暮,得学兄黄翔鹏赐寄《戏曲艺术》,获阅所著《怎样确认〈九宫大成〉元散曲中仍存真元之声》,深有启发,因检阅有关资料,捡掇成文,就教方家。一关于曲牌[天净沙][天净... 北曲曲牌[天净沙]和“真元之声”的探索武俊达1994年岁暮,得学兄黄翔鹏赐寄《戏曲艺术》,获阅所著《怎样确认〈九宫大成〉元散曲中仍存真元之声》,深有启发,因检阅有关资料,捡掇成文,就教方家。一关于曲牌[天净沙][天净沙]一名[塞上秋],《九宫大成》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中原音韵》 元杂剧 元散曲 南北曲 《天宝遗事诸宫调》 戏曲音乐 魏良辅 南曲 无名氏
原文传递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创作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智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45-47,共3页
有元人小令“绝唱”之誉的《天净沙·秋思》,自古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最佳小令作品。在历来对其进行的分析、评价中,溢美之辞车载斗量,褒扬之言杂然不绝.而我经过考辨、分析认为:《天净沙·秋思》固... 有元人小令“绝唱”之誉的《天净沙·秋思》,自古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最佳小令作品。在历来对其进行的分析、评价中,溢美之辞车载斗量,褒扬之言杂然不绝.而我经过考辨、分析认为:《天净沙·秋思》固为元人小令“压卷之作”,但在某种意义上,就其作者而言,不是马致远一人,而是一个系列群体;就其意境而言,不是一时造就,而是聚数百年之创作精华而成。此皆有自隋炀帝至马致远的诸多创作事实为证.其一,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骄奢淫乐的暴君,却又是一位诗赋兼善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致远 隋炀帝杨广 压卷之作 诗赋 秋思 天净沙 元曲四大家 忆秦娥 溢美之辞 有我之境
下载PDF
传世著秋枫红——叶纯之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锺恩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1-53,共3页
叶纯之先生是我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期间的专业导师,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毕业,整整四个年头跟随先生学习。一定程度上说,在上海音乐学院我是先生唯一一个理论专业的学生。2016年正值先生90华诞,为此,我特意填写了一首《... 叶纯之先生是我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期间的专业导师,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毕业,整整四个年头跟随先生学习。一定程度上说,在上海音乐学院我是先生唯一一个理论专业的学生。2016年正值先生90华诞,为此,我特意填写了一首《天净沙》,以诵恩师,并以此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学术思想 上海音乐学院 天净沙 思念之情 五年级 二年级
原文传递
经典的误读:《天净沙·秋思》考论——兼论文本流传过程中动态发展的特殊文学史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运好 段梦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41-48,共8页
学界一般认为《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的经典,也是马致远的代表作。然考其源流,此首小令始见于宋末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载北方沙漠词三首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始以[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散曲形式呈现于文学史中... 学界一般认为《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的经典,也是马致远的代表作。然考其源流,此首小令始见于宋末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载北方沙漠词三首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始以[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散曲形式呈现于文学史中,然而朱彝尊又以沙漠词的形式收录于《词综》。这首小令作者失考,但绝非马致远所作,至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始托名于马致远,一直贻误至今。《天净沙》所涉及的版本异文,并非传颂、抄录、翻刻之误,而是文人有意识的再度创作。沙漠词是原创;秋思曲是二度创作;《词综》既力图恢复沙漠词的原貌,又汲取秋思曲的艺术之长,是三度创作。这种特殊的文学史现象,尤为值得注意。这几个方面实际上都是文学史上隐蔽的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沙漠词 秋思 马致远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教学实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会荻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5年第7期128-130,共3页
一、初读:用朗读引发解读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请一位同学把这首小令朗读一下。 (一生朗读。) 师:可否对你刚才的朗读作一个自评? 生:不是非常好。
关键词 教学实录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 人生理想 阅读面 于家乡 崔颢 归巢 孤舟
下载PDF
那棵老树
17
作者 董丽丽 《走向世界》 2014年第36期76-77,共2页
印象里,最美好的家的景象便是少时学的一首《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幼时的我根本体味不到这一字一句间所饱含的诗人的凄怆悲凉之感,即使现在,我也只是专注于那种夕阳落日的美丽“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 印象里,最美好的家的景象便是少时学的一首《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幼时的我根本体味不到这一字一句间所饱含的诗人的凄怆悲凉之感,即使现在,我也只是专注于那种夕阳落日的美丽“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不知是谁先开始感叹时光无涯而年华易老,一句时间都去哪了,牵动了多少人敏感脆弱的情思?从来不曾刻意想起烟台,因为在年轻的心里,家,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无论我在哪里停停走走,它都会一直在原地,不增不减,不离不弃,只是我忘了,我们都会变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 景象 悲凉 诗人 夕阳 情思
原文传递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和景
18
作者 周振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2年第4期10-11,共2页
一首好诗,往往很珍惜感情和语言,把感情浓缩在艺术画面上,精炼的语言不容杂质并存,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读这样的诗,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领悟出诗歌的真正内蕴,体验出诗歌的艺术魅力。马致远的“... 一首好诗,往往很珍惜感情和语言,把感情浓缩在艺术画面上,精炼的语言不容杂质并存,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读这样的诗,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领悟出诗歌的真正内蕴,体验出诗歌的艺术魅力。马致远的“天净沙”就是这样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体裁而言,它属于散曲中的小令,这是中唐以后由词演变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王骥德在“曲律”中说到它:“所渭小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致远 诗歌形式 王骥德 曲律 枯藤老树 艺术画面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中说 断肠人
下载PDF
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理健康的窗户
19
作者 陈培德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16年第2期38-39,共2页
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能说出'窗'的深刻内涵。2.探究远窗病人'由人成魔'的过程,弄懂'邪念一生便成魔'的哲理。3.重点赏读小说结尾,体会小说结尾的作用和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花一世界,... 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能说出'窗'的深刻内涵。2.探究远窗病人'由人成魔'的过程,弄懂'邪念一生便成魔'的哲理。3.重点赏读小说结尾,体会小说结尾的作用和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透过杜甫的窗口,看见的是'西岭千秋雪';透过林黛玉的秋窗,看见的是'风雨助凄凉'。今天,我们来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见世态人情,感悟人生哲理。(二)检查预习(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态人情 林黛玉 人生哲理 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心理变化过程 天净沙 管人 老和尚
原文传递
“昏鸦”之“昏”
20
作者 周祚煌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2期16-17,共2页
初中语文第一册"附录"《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教材对其中"昏"字的注释是"暮,黄昏".这一解释是欠妥的。此作意境悲凉,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以三种事物开门见山点秋... 初中语文第一册"附录"《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教材对其中"昏"字的注释是"暮,黄昏".这一解释是欠妥的。此作意境悲凉,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以三种事物开门见山点秋,同时渲染悲凉的气氛。但是,"藤"、"树"、"鸦"并不能说明时令,也无所谓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枯藤老树 天净沙 秋思 时间背景 在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