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的形态、句法、语义、语用不对称性研究
1
作者 金艳玲 《中国朝鲜语文》 2024年第4期58-68,共11页
“■■”和“■■”在朝鲜语中出现频率很高,使用也非常广泛。因此有关“■■”和“■■”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但大部分是围绕“■■”和“■■”的词类处理方法、活用情况以及意义分析的研究。“■■”和“■■”以其“存在”和“... “■■”和“■■”在朝鲜语中出现频率很高,使用也非常广泛。因此有关“■■”和“■■”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但大部分是围绕“■■”和“■■”的词类处理方法、活用情况以及意义分析的研究。“■■”和“■■”以其“存在”和“非存在”的基本词义互为反义词,却在很多情况下展现出不对称性。“■■”和“■■”在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对称性。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和“■■”在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
原文传递
中华法系视域下西夏“首露”制度考探——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中心
2
作者 马洋 戴羽 《西夏研究》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一词是《天盛律令》中常见的法律术语,在卷三《自告偿还解罪减半议合门》中有完整的定义及特征,当前汉译本将其直译为“议合”,在《夺妻门》中另译为“和解”,一词多译极易造成对法条解读的理解偏差。本文根据西夏文字义的解释... “■■”一词是《天盛律令》中常见的法律术语,在卷三《自告偿还解罪减半议合门》中有完整的定义及特征,当前汉译本将其直译为“议合”,在《夺妻门》中另译为“和解”,一词多译极易造成对法条解读的理解偏差。本文根据西夏文字义的解释,并将此术语与唐宋律中“首露”制度在含义特征、成立条件、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经考辨,“■■”为《天盛律令》移植中华法系中重要而特殊的自首制度,其在传承唐宋律中“首露”制度的基础上,在司法实践中扩大其适用范围,不仅限于财产性犯罪,亦运用于违背封建伦理犯罪,体现了西夏立法的灵活性及适用性。同时,将礼的精神和儒家仁政的理念完全融于西夏“首露”制度,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互动视域下对中华法系中“礼之用”“和为贵”的法律精神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盛律令》 首露 特点 交流互动
下载PDF
均四嗪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喜成 任国度 《有机化学》 SCIE CAS 198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均四嗪衍生物在可见光区的最高吸收波长为500~550nm 之间,且由于其分子跃迁矩垂直于分子长轴,在液晶中显示负二向性。
关键词 均四嗪 结构
下载PDF
朝鲜语情态语尾“-■■”和汉语语气词的对应研究
4
作者 杨静静 《中国朝鲜语文》 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
朝鲜语终结语尾“-■■”在口语中被高频率使用,但不少汉语圈学习者因未能准确掌握它的情态意义,无法准确使用该语尾。本研究旨在阐明朝鲜语终结语尾“-■■”的情态意义,同时阐明在情态意义上“-■■”和汉语语气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朝鲜语终结语尾“-■■”在口语中被高频率使用,但不少汉语圈学习者因未能准确掌握它的情态意义,无法准确使用该语尾。本研究旨在阐明朝鲜语终结语尾“-■■”的情态意义,同时阐明在情态意义上“-■■”和汉语语气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汉语圈学习者正确理解朝鲜语终结词尾“-嘛”的情态意义,并正确使用该语尾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结语尾 “- 语气词
原文传递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谋杀罪”考探
5
作者 马洋 戴羽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一词是《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卷首常见的法律术语,当前汉译本《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将其翻译为“故杀”。根据西夏文《文海》中“■”字的解释,以及此罪名与唐宋律法中的“谋杀”罪在定义特征、科刑标准、适用对象和刑罚措施方... “■■”一词是《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卷首常见的法律术语,当前汉译本《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将其翻译为“故杀”。根据西夏文《文海》中“■”字的解释,以及此罪名与唐宋律法中的“谋杀”罪在定义特征、科刑标准、适用对象和刑罚措施方面的内容基本相同,经考辨,当前汉译本《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卷首“■■”的罪名以“谋”为入罪条件,以首从关系的认定和行为结果科刑,其应是中华法系杀人罪名中的谋杀罪,非故杀。而“故杀”多比附“谋杀”科刑,两种罪名概念区别明显。准确释读该法律术语,对于完善西夏的刑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杀 特点 故杀
下载PDF
中国朝鲜语学习者“■■”和“■■”的各功能使用偏误分析
6
作者 陈永霞 《中国朝鲜语文》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在朝鲜(韩国)语教育领域,虽然关于“■■”和“■■”的教育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先行研究的大部分仅叙述了二者在具有反身功能时的语法制约。“■■”和“■■”因功能的不同,制约也不同,因此在讲授二者的用法时,需要具体功能具体分析。... 在朝鲜(韩国)语教育领域,虽然关于“■■”和“■■”的教育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先行研究的大部分仅叙述了二者在具有反身功能时的语法制约。“■■”和“■■”因功能的不同,制约也不同,因此在讲授二者的用法时,需要具体功能具体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中国朝鲜(韩国)语学习者语料库,对中国朝鲜语学习者的“■■”和“■■”各功能使用情况进行偏误分析,最后为教育内容的构建提供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韩国)语教育 偏误分析 教育内容
原文传递
“■箜”源流考——兼谈方言名物词的探源问题
7
作者 黄沚青 《汉语史学报》 2023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吴语、徽语中多称针线筐为“■箜(篮)”,写法不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明清以来的方言文献材料和古今音义关系,发现该词本字为“■■”。“■”指绩好的苎麻线,又写作“■”。“■”指竹篮,该义项来源于“■笼”。“■■”如... 吴语、徽语中多称针线筐为“■箜(篮)”,写法不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明清以来的方言文献材料和古今音义关系,发现该词本字为“■■”。“■”指绩好的苎麻线,又写作“■”。“■”指竹篮,该义项来源于“■笼”。“■■”如今主要保留在吴语、徽语、闽北方言中。在考辨方言名物词源流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语音规律、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等多重证据,方能将中断的词源重新接续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徽语 词源
原文传递
■:吐蕃早期西部西藏部落首领的一种名号 被引量:1
8
作者 次旦扎西 索南才旦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212,共9页
据敦煌、西域出土古藏文历史文献,吐蕃赞普墀松赞(■■■■■■617—649)统一西藏高原以前,与雅隆悉补野部落在政治形态、经济结构,以及文化习俗上有所不同的其他各部落酋长,都享有本部落独特的名号。赞蒙墀没禄(■■■■?—712)在其“... 据敦煌、西域出土古藏文历史文献,吐蕃赞普墀松赞(■■■■■■617—649)统一西藏高原以前,与雅隆悉补野部落在政治形态、经济结构,以及文化习俗上有所不同的其他各部落酋长,都享有本部落独特的名号。赞蒙墀没禄(■■■■?—712)在其“垂帘听政”初期,因查抄了象雄君长府,导致作为西部西藏部落首领名号的■在之后的吐蕃政治体系中再未出现。公元11世纪伊始,所谓的象雄语■,又以藏文■(王)的对译词出现在各种苯教书籍中。通过分析■和■■的语音关系、悉补野部落早期赞普的名号,笔者发现象雄部、藏部,以及洛沃部等吐蕃早期西部西藏部落首领所用名号中的■,是一种脱落辅音l的藏语方言,其正确读音为■■,意指胜利,与施事后缀■■■一起组成■一词,即胜者或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首领 西部西藏
原文传递
楚简字词考辨三则
9
作者 俞绍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楚简“■”之类字形学者多释为“■/毄/擊”。此释可备一说,但无法说清构字理据。“■”或为“撞”字异体,可以同义换读为“击/擊”。《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或可读“诟治”,意思是对君臣治政之失进行责詈。六国文字“幹”为“倝... 楚简“■”之类字形学者多释为“■/毄/擊”。此释可备一说,但无法说清构字理据。“■”或为“撞”字异体,可以同义换读为“击/擊”。《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或可读“诟治”,意思是对君臣治政之失进行责詈。六国文字“幹”为“倝”的变形声化字;秦汉以来的“榦”字俗体字形“幹”来源于秦文字,俗体“幹”为“榦”的变形声化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撞/击 幹/榦
下载PDF
再议复合终结语尾“-■■”的形成过程--引语标记“■■”的脱落为视角的解释
10
作者 田辉 《中国朝鲜语文》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由于引语中"-■"的语法范畴、省略原因还未得到有效说明,所以本文从引语标记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语标记"■■"的脱落重新说明了终结语尾"-■■"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 引用句 引语标记 “-
原文传递
《諸病源候論校注》辨正
11
作者 戚端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38-146,共9页
論文就丁光迪先生《諸病源候論校注》一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辨正,如'■大'當校讀為'甌大';'戾契'非'屈曲不齊、如刀斧鑿刻',其本字當作'奊■';原'必向壤',乃'必■壞'之訛;... 論文就丁光迪先生《諸病源候論校注》一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辨正,如'■大'當校讀為'甌大';'戾契'非'屈曲不齊、如刀斧鑿刻',其本字當作'奊■';原'必向壤',乃'必■壞'之訛;原'币币然'當為'帀帀然'之訛;又'厭厭欲寐'即'懨懨欲寐',《校注》誤將其與'如落榆莢'的'■'相混淆,宜當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塸大 戾契 帀帀 厭厭
原文传递
汉语持续体“着”与韩语对应形式“-■■-”“-■■-”的语义对比
12
作者 边美仙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们有各自的语言特征,"着"的动态和静态的语义特征在意义上与韩语中"-■■-""-■■-"对动作内部情状所关注的内容并不一致,其对应的情况较复杂。本文根据汉韩持续含义的语法标记"着"和"-■■-""-■■-",对汉韩两种语言持续... 们有各自的语言特征,"着"的动态和静态的语义特征在意义上与韩语中"-■■-""-■■-"对动作内部情状所关注的内容并不一致,其对应的情况较复杂。本文根据汉韩持续含义的语法标记"着"和"-■■-""-■■-",对汉韩两种语言持续体相关语法意义及其特征的对应关系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体 语义 动态 静态 “--” “--”
下载PDF
“■■”构句的汉译研究
13
作者 王宏悦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11期87-89,共3页
关于"■■"的词类划分,至今学术界尚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规范语法将其视为叙述格助词;以崔铉培为代表的语法学家受日语语法影响将其视为指定词;受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学和西方语法影响的语法学家将其视为系动词。"■■&... 关于"■■"的词类划分,至今学术界尚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规范语法将其视为叙述格助词;以崔铉培为代表的语法学家受日语语法影响将其视为指定词;受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学和西方语法影响的语法学家将其视为系动词。"■■"词类本身的复杂性造就了"■■"构句翻译的复杂性。关于"■■"构句也存在诸多分类方式,本文将按"■■"在句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并结合具体的例句探讨其汉译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构句 汉译格式
下载PDF
“■■”辭書釋義商榷
14
作者 王鳳嬌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2期93-94,共2页
《漢語大字典》中有些詞語釋義存在可商之處,如"■■"之"不曉事"義爲其假借義非引申義,今結合具體材料對該詞語加以討論,以供參考。
关键词 漢語大字典 釋義
原文传递
巴文化杂识二题
15
作者 罗小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6-18,共3页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均有关于"廪人"的记载,据此,巴人领袖"廪君"在"奉以为君"之前,可能担任过类似"仓库收藏、出纳管理"的职务。汉代巴郡属县"朐忍",后代或作"■■"。追...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均有关于"廪人"的记载,据此,巴人领袖"廪君"在"奉以为君"之前,可能担任过类似"仓库收藏、出纳管理"的职务。汉代巴郡属县"朐忍",后代或作"■■"。追根溯源,这两个字本来是不存在的。在传抄过程中,由于出现讹误,于是有了"■"字,由于出现类化,于是有了"■"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廪君 廪人 朐忍
下载PDF
接词尾“-■■”的韩汉对比研究
16
作者 山宇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68 270-,共2页
连接词尾接于谓词词干后,连接谓词、词组或分句,并且表示所连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对韩国语连接词尾"-■■"的语义、在汉语中的应对形式及先行研究的状况做以论述,以期对韩国语学者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连接词尾 对比研究 “-
下载PDF
《诅楚文》“■■”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鍾如雄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年第1期345-357,共13页
《祖楚文》中的'■■',前人或释为'■■',或释为'■■',或释为'■■',均觉未安。从后出转形字构形的规律考察,'■■'应为'■■',是'襜褕'的初文,意思是古代已婚女子做事时穿... 《祖楚文》中的'■■',前人或释为'■■',或释为'■■',或释为'■■',均觉未安。从后出转形字构形的规律考察,'■■'应为'■■',是'襜褕'的初文,意思是古代已婚女子做事时穿围在胸前的围裙,与今西南、中南地区妇女穿戴的'围腰'或'长围腰'相似,亦与今藏族妇女穿戴长的裙衣相似,在《祖楚文》中代称家庭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襜褕 妇女 长裙衣 《诅楚文》
原文传递
藏语■■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行用路径与语义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都必力格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记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指“王”“主人”“长官”和“兄长”。而后世藏文史料对■■的记录相对稳定,语义的演变多指“释迦牟尼”或某一成就者。藏传佛教在16世纪后半叶再度传播到... ■■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记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指“王”“主人”“长官”和“兄长”。而后世藏文史料对■■的记录相对稳定,语义的演变多指“释迦牟尼”或某一成就者。藏传佛教在16世纪后半叶再度传播到蒙古地区, 自此■■称谓从“主人”传入蒙古语,记作 Juu。 Juu在蒙古语中产生语义演变,兼指为“寺庙”“拉萨”或“西藏”。 Juu又借入满汉文继而出现“joo”“昭”“召”“招”“招地”“西招”等音译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u joo 多语种史料
下载PDF
“■■”考释
19
作者 王宏杰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
该文基于“以形索义”和“因音求义”的方法对绍兴方言中的“”一词进行了考释。“”一词在形(犭部字,表兽类)和义(实则指一种学名为黄颡鱼的鱼类)之间存在“错配”关系,该文尝试从字形—字义、字音—字义2个角度对出现“错配”现象的... 该文基于“以形索义”和“因音求义”的方法对绍兴方言中的“”一词进行了考释。“”一词在形(犭部字,表兽类)和义(实则指一种学名为黄颡鱼的鱼类)之间存在“错配”关系,该文尝试从字形—字义、字音—字义2个角度对出现“错配”现象的原因进行解释。最后发现,绍兴话中“”[5233 s 52]一词的读音和黄鼠狼[5233 s 5255 kuo 52]相近,黄鼠狼亦称“黄鼪(狌)”,“黄狌”极有可能是“”的本字。绍兴话中对“黄颡鱼”和“黄鼠狼”叫法的相近,是“犭”旁的“”指称黄颡鱼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鼪 以形索义 因音求义
下载PDF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mj■~1 djij^2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向前 《西夏学》 2016年第1期320-327,共8页
'■■'mj■~1 djij^2,字面义为'不然',位于前一分句句末。以往学界认为'■■'单独使用,或与'■'搭配,构成转折复句。实际上,'■■'一词,与藏语中的连词ma gtogs相当,义略相当于'只……'... '■■'mj■~1 djij^2,字面义为'不然',位于前一分句句末。以往学界认为'■■'单独使用,或与'■'搭配,构成转折复句。实际上,'■■'一词,与藏语中的连词ma gtogs相当,义略相当于'只……''仅……''唯……',用于前一分句之后,连接肯定与否定的分句,构成对比复句,表示对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藏文 对比连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