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治理中人际标识的伦理解读:身份、角色与行动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龙啸天
-
机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07,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16JJD720015)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20170619004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8XZZ010).
-
文摘
审视社会治理,人际标识主要包括身份、角色与行动。历史地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治理以纲常伦理精神为指导,人际标识主要是等级身份。近代以来,随着人的存在境况由"神人同在"转变为个人本原的"非此即彼",契约伦理成为工业社会典型化的伦理精神。等级身份分化为身份与角色两种因素,社会治理活动更多呈现为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组织化的角色扮演。在当前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人的存在境况不再是个人本原的非此即彼,而是人的共生共在,一种新的合作伦理将取代契约伦理为社会治理的合作行动提供道德支撑。合作行动成为主要的人际标识,在具体治理场境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合作行动体系中自觉的行动者,通过具体的合作行动来定义自己并证明自己的角色扮演。
-
关键词
身份
角色
行动
纲常伦理
契约伦理
合作伦理
-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近代中国文化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龚书铎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历史研究》
198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
文摘
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正在起步,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文化"一词的近代含义,近代文化的结构、发展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一"文化"、"文明",都是中国古老的词汇."文明"一词,在《尚书·舜典》中就已出现,所谓"睿哲文明,温恭永塞"."文化"作为一个词组使用,则较"文明"为晚.《易.贲卦》的《彖》虽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但已是秦汉时儒生对《贲卦》的附会,且还没有构成一个整词.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结构
中国近代文化史
十九世纪
纲常伦理
资产阶级文化
新文化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文化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西汉的礼法结合及其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华友根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9-64,51,共7页
-
文摘
本文认为,西汉的“礼仪与律令同录”和因家与族的关系而免罪或加刑等,是中国旧律实行礼法结合的开始。从东汉到清朝,始终加以沿用与继承,并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与标志。它的被沿用与继承,不仅在法制上,而且在思想上。法制上到北洋政府时期,仍在作顽强挣扎;而思想上到解放前夕,还严重存在。因而,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批评了礼法结合的旧律的不平等不合理,是奉行了独尊儒术和维护了封建礼教。
-
关键词
礼法结合
中国法律史
董仲舒
《春秋》
纲常伦理
《淮南子》
“八议”
《周礼》
汉书
《尚书》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汉末军阀为何喜欢依循“故事”?
- 4
-
-
作者
瀛洲海客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廉政瞭望》
2024年第1期60-61,共2页
-
文摘
东汉末年,王纲解纽,“郡郡作帝,县县自王”。军阀们肆意践踏着纲常伦理,以往尊贵的天子,也在他们手中沦为“提线木偶”。奇怪的是,这些手握重兵的诸侯又不约而同地遵循着汉家传统,行事多依汉世故事。董卓无道,关东诸侯群起而攻之,依东汉初年窦融故事,推袁绍为盟主。
-
关键词
窦融
袁绍
纲常伦理
诸侯
军阀
东汉末年
东汉初年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儒家的现代化和新儒家的理论困境——新儒家商兑之二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包遵信
-
出处
《学术界》
1986年第1期18-27,共10页
-
基金
"科学--经济--社会发展中心(CSES)"赞助
-
文摘
儒家的现代转化,是新儒家正在全力探讨的“时代课题”。我曾从历史——文化角度,与新儒家进行商榷,认为儒家无论作为一种学说体系,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都没有必要现代化,也不可能现代化。
-
关键词
新儒家
现代转化
传统文化
道德主体
儒家思想
儒家伦理
纲常伦理
政治伦理学
传统思想
道德修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三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姜生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
文摘
三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本文从承负报应论和身神说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道教的伦理神学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从而揭示了道教伦理结构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文章认为,道教的神学结构实质上乃是伦理思想的载体,它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宗教神学的形式...
-
关键词
道教伦理
纲常伦理
报应论
《太平经合校》
儒家
《太平经》
宗教伦理
宗教神学
伦理思想
制约力量
-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称谓的翻译与文化比较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史鸿志
-
机构
西安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87-91,共5页
-
-
关键词
亲属称谓
翻译与文化
《少年维特之烦恼》
亲属关系
文化差异
汉语称谓
语境
纲常伦理
“阿姨”
文化比较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进程
被引量:5
- 8
-
-
作者
张师伟
-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4,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号:07BZZ033
-
文摘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自萌芽开始,就围绕着君权的必要性、正当性、行使方式与价值目的等话题逐步深入展开,形成了一个具有严谨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它经历了先秦诸子多元视角的概念提炼、秦汉时期天人合一的系统整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体论与人格寻觅的哲理深思、隋唐时期的角色范式整理,宋至明末围绕着"止于至善",围绕着民本、君治等恒常话题,达到了政治认知及推理上的烂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普遍性命题与结论,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政治哲学推理体系,产生了对一切重要政治问题的先验绝对解。这些先验绝对解既是解释和解决政治实践问题的最后依靠,也在客观上成了政治推理的普遍前提和逻辑极限。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纲常伦理
民本君治
中国政治思想史
-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四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姜生
-
机构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7年第3期19-25,共7页
-
文摘
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是思想性的、历史性的、动态的弥补。本文在前三论的基础上,从道教伦理的特有结构,以及善恶二分、刑仁并举等角度。
-
关键词
道教伦理
纲常伦理
儒家伦理
抱朴子
功过格
全真道
道德监督机制
自我控制
宗教伦理
伦理学说
-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艾玛》儒家伦理指向及意义发覆
- 10
-
-
作者
刘振宁
-
机构
贵州大学
-
出处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08-224,共17页
-
基金
贵州省社科规划2022年重点项目“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贵州文化形象研究”(编号:22GZZD1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未刊本英文传记文献《艾玛》生成于一个儒家伦理与西方现代伦理对峙的特殊时期。全书运用自传加评传的手法,记录了艾玛近百年的生命辙迹,尤其是借助一系列限制性和表现性的社会符码和惯例,论述了艾玛宣教于中国西南汉地期间的经验和感觉到的儒家孝道和纲常伦理事象。检视艾玛事关儒家伦理的论述逻辑与形象意义,既能照见儒家伦理的某些缺憾,更能洞见审视者性别身份和价值秩序的影子。从而,不仅有着揭示了世界本身“部分的真理”的价值,而且体现出了“任何‘他者’的版本都同时是‘自我’的建构”的真精神。
-
关键词
《艾玛》
孝道伦理
纲常伦理
儒家思想
自证功能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I561.07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B978
-
-
题名论中国农业社会治理的伦理基础:纲常伦理
- 11
-
-
作者
田小龙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62-368,共7页
-
基金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编号:PC2022065)。
-
文摘
人类社会可以说呈现为伦理和治理的一体两面性。中国农业社会呈现出的等级统治特征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而作为社会治理伦理基础的纲常伦理,其型构要素则有待于进一步澄清。伦理精神的历史形态由人的存在境况决定。在农业社会,人的存在境况是神祇本原的神人同在,纲常伦理的宗旨是“为了神祇”。家族是培育纲常伦理的现实社会基础,通过“移孝作忠”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儒家学说是纲常伦理得以建构的政治哲学基础,核心要义是“三纲五常”。在当前社会转型阶段,人们需要审视纲常伦理的神祇本原、家族本位和纲常教义,以便重建社会治理的伦理基础。
-
关键词
纲常伦理
三纲五常
社会治理
伦理重建
-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佛教与中国伦理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方立天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1期4-11,共8页
-
文摘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儒家纲常伦理观念相互颉颃、相互对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民风习俗的巨大挑战,两种思想文化的巨大分歧,引发了长期的摩擦、斗争。佛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并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
-
关键词
中国伦理
伦理道德思想
儒家道德
印度佛教
六方礼经
善生经
佛教伦理观
慧远
纲常伦理
大乘佛教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姜生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27-33,共7页
-
文摘
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在中国伦理学说史上,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在操作性、稳定性和社会行为控制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弥补功能;这种弥补既具理论性,又具操作性。研究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可以为我们考虑宗教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及现代伦理危机等问题提供有...
-
关键词
纲常伦理
道教伦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儒家伦理
儒家学说
《太平经合校》
伦理观念
《太平经》
社会生活
《说苑》
-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领域分离与融合背景下社会治理的道德境况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田小龙
-
机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7年第1期11-21,共11页
-
文摘
社会治理活动不可避免地涉及伦理道德的考量,农业社会治理的伦理属性是"纲常伦理",在近代以来领域分离的背景下,社会总体道德状况呈现衰落趋势,除了日常生活领域还在维护道德规范的伦理精神外,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逐渐成为道德规范无涉的领域。然而,20世纪后期出现了领域融合的迹象,伦理关系有希望成为基础性的社会治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成为规范多元治理主体的新的职业伦理。服务型政府则基于道德思考与判断并引导社会采取道德的行动而成为道德自觉的主体,实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结合。
-
关键词
领域分离
领域融合
“纲常伦理”
服务型政府
公共管理伦理
-
Keywords
Domain Separation
Domain Fusion
Hierarchical Ethic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ublic Management Ethics
-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再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
- 15
-
-
作者
姜生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24-30,共7页
-
文摘
再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道教伦理乃是应于早期中国封建伦理的危机而产生,它标志着中国伦理思想的新进展。面对危机的形势,道教伦理对纲常伦理进行思想性和操作性的弥补;这种弥补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其一,道教伦理使传统伦理思想融入道教的修道...
-
关键词
道教伦理
纲常伦理
《太平经合校》
儒家伦理学说
《太平经》
生命伦理
《化书》
《道德经》
抱朴子
藏外道书
-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诗歌“诚本”说辨析─—从遗山论潘岳谈起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降大任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10-111,共2页
-
文摘
诗歌“诚本”说辨析─—从遗山论潘岳谈起降大任在《元遗山新论》①中谈及遗山有关潘岳的论诗绝句时,我提出遗山之失,是虽应不齿潘岳趋炎附势的为人,俱无需否定其《闲居赋》的艺术价值。因为人品及其人之文品,在往不一致,对人品之评价不宜等同于对文品的评价。这个看...
-
关键词
诗歌创作
以诚为本
主客统一
社会文化活动
儒道
天人合
论诗绝句
教化功能
纲常伦理
衰落时期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传统文化中的失语者——也评影片《百鸟朝凤》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张冠男
-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院
-
出处
《文艺评论》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
文摘
一、作品的主要内容与新旧文明的冲突
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唢呐匠焦三爷收了徒弟游天鸣。焦三爷看重游天鸣诚实、孝顺、肯吃苦的德行,没有选择看似聪明,但是偷偷注意漂亮女孩子、割稻子随便放的蓝玉。焦三爷选择游天鸣做他的接班人,并传他“百鸟朝凤”这个每代只传一人的唢呐曲。但社会潮流变化,人们婚丧嫁娶也不再请唢呐班子,吹唢呐这门技艺行将凋零。焦三爷带病吹一曲“百鸟朝凤”,最终带着遗憾过世。影片的主题可以被归纳为,匠人精神、文化传承、物质冲突、师徒之情等关键词,电影中写满了对农村凋敝的伤感,追忆的不仅是文化与技艺,更是孕育这种文化和技艺的农耕文明和纲常伦理。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百鸟朝凤》
影片
文明的冲突
失语
唢呐曲
文化传承
纲常伦理
-
分类号
J95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毕诚
-
机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
-
出处
《中国德育》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
文摘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礼义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和礼义教育,主张“克己复礼”“居仁由义”,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风俗教化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礼仪、礼义作为一种基本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的文化贡献。
-
关键词
礼仪教育
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国家政治制度
“克己复礼”
传统学校教育
纲常伦理
居仁由义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从人性角度看《琵琶记》的伦理悲剧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刘洪生
-
机构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
文摘
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一部描绘家庭悲欢离合的杂剧。从悲剧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它,明清以来就有所谓“怨书”之说。本文认为《琵琶记》的悲剧蕴涵,是用心灵的冲突来表现情和理的不可调和。这种不可调和是封建伦理内部,即“三纲”与“五常”之间,自身无法调解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样,作品以心灵冲突的独特形式,通过对现存价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追问,否定了传统纲常伦理的合理性。
-
关键词
《琵琶记》
伦理悲剧
人性
封建伦理
“五常”
内在矛盾
纲常伦理
调和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水泊梁山:农民理想的构筑和义理道德的深化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许建中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9-83,共5页
-
文摘
在中国思想史上,士大夫的社会理想偏重于政治伦理,农民的社会理想偏重于经济伦理,水泊梁山则是这两种社会理想撞击交融的结核。它在经济上实行了军事共产的原则,并由此生发出新道德的因素,但总体上仍然以传统的纲常伦理体系作为观念认知的基础;如果说在义的理解和实践中尚且表现了新旧观念的二重性,对于忠、孝等道德范畴则更具有沿袭传统意义的唯一性。在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名著《乌托邦》和《太阳城》的比较中,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改良而非革命性的转换。它表明封建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已经侵蚀农民的理想,成为社会的共识。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凭借旧的道德观念体系以进行富有新质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并想获致成功和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
关键词
社会理想
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
农民起义
梁山
政治伦理
自由发展
新道德
经济伦理
纲常伦理
-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