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话人意义及其结构的研究维度——语言主观意义研究(一)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洪儒 王晶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语言主观意义是语言学研究重视不够的现象,也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本文主要解决主观意义与说话人意义之间的关系和说话人意义的结构。主观意义是说话人受某种目的驱使而对语言系统单位、单位之间关系和语言单位使用规则的有意偏... 语言主观意义是语言学研究重视不够的现象,也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本文主要解决主观意义与说话人意义之间的关系和说话人意义的结构。主观意义是说话人受某种目的驱使而对语言系统单位、单位之间关系和语言单位使用规则的有意偏离的结果,是说话人生活、存在的方式。概言之,主观意义就是说话人意义。说话人意义的结构由上述偏离类型和各种生活、存在方式建构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意义 说话人意义 主观化
原文传递
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彭兵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1,共8页
虽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对语言主观性的认识还不充分,对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亟待探讨。本文假设语言为一个立方体,其6个平面分别为语言的6种意义,并且两两对立:(1)说话人表达意义和听话人理解意义;(2)... 虽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对语言主观性的认识还不充分,对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亟待探讨。本文假设语言为一个立方体,其6个平面分别为语言的6种意义,并且两两对立:(1)说话人表达意义和听话人理解意义;(2)命题意义和非命题意义;(3)语言系统意义和语言使用意义。基于此立体多维框架,从4个全新方面探究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主观意义 形成机制 语言学
原文传递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葛文杰 张静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句法结构 “从来”句 语义 语用 主观色彩
下载PDF
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兵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研究是对笔者2011年提出的语言立方体假说的扩展,即语言主观意义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多维、立体、渐进的过程,体现在3方面:(1)系统意义向语言使用意义的转变机制;(2)说话人表达意义向听话人理解意义的转变机制;(3... 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研究是对笔者2011年提出的语言立方体假说的扩展,即语言主观意义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多维、立体、渐进的过程,体现在3方面:(1)系统意义向语言使用意义的转变机制;(2)说话人表达意义向听话人理解意义的转变机制;(3)命题意义向非命题意义的转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主观意义 动态机制
原文传递
汉语的否定极性副词 被引量:11
5
作者 葛金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汉语的否定极性副词可分为不含否定的否定极性副词和包含否定的否定极性副词。前者不直接表示否定,而表示否定的对象范围或伴随否定的主观态度等;后者不但表示否定,还具有主观意味,语法上也具有独立性。否定极性副词中量性副词依其所表... 汉语的否定极性副词可分为不含否定的否定极性副词和包含否定的否定极性副词。前者不直接表示否定,而表示否定的对象范围或伴随否定的主观态度等;后者不但表示否定,还具有主观意味,语法上也具有独立性。否定极性副词中量性副词依其所表示的数量程度范围的大小,呈现出不同的语法关系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极性副词 量性 主观性
下载PDF
副词“才”主观量表达的语义基础 被引量:5
6
作者 祝东平 刘富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副词“才”表示“方始”,即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事件从无到有。强调事件在这个时间点而不是这个时间点之前实现,并且,从事件实现到说话时的时间段相对较短。当客观时间量在句子中出现,“才”进一步虚化表达主观量:前指表达主观大量,后指... 副词“才”表示“方始”,即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事件从无到有。强调事件在这个时间点而不是这个时间点之前实现,并且,从事件实现到说话时的时间段相对较短。当客观时间量在句子中出现,“才”进一步虚化表达主观量:前指表达主观大量,后指表达主观小量。“T才P”是限制条件的肯定P,这个条件就是T,用于肯定句可以用转折来表示,而条件之外则不能肯定P。名词语进入“才+名词语”这一句法格式的条件是:名词本身有明显的序列推移性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能进入某个排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才” 主观量 “方始”义 限制条件的肯定
下载PDF
含有“还”的比字句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沈红丹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7-29,共3页
讨论了"还"句中的"还"在语用、语义上的特殊性,认为"还"在语用上具有"否定先验期望值"的功能,表达"未曾料想到"的深层语义。"还"句的使用有三个语境条件。说话人使用"... 讨论了"还"句中的"还"在语用、语义上的特殊性,认为"还"在语用上具有"否定先验期望值"的功能,表达"未曾料想到"的深层语义。"还"句的使用有三个语境条件。说话人使用"还"句,突现了语境中说话人主观设定的先验期望值W(B)被W(A)所超越的语义,借此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和态度。最后进一步解释了"还"句在语法形式上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期望 否定 主观评价 语用 语义
下载PDF
语境中的主观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谢应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8-72,共5页
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是交际中对话语形式和意义起一定作用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是人的心智与外部世界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对语境的构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意义是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切... 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是交际中对话语形式和意义起一定作用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是人的心智与外部世界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对语境的构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意义是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切身体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产物。因此,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在交际中对话语的意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因素 语境 意义 交际
下载PDF
论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语义传承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区别在于它们包含着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两种语义是人类认知活动概念化的结果。英语不定式和-ing作同一成分时的区别由不定式的主观性和-ing分词的客观性决定。本文以英语不定式和... 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区别在于它们包含着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两种语义是人类认知活动概念化的结果。英语不定式和-ing作同一成分时的区别由不定式的主观性和-ing分词的客观性决定。本文以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语义研究为案例,揭示两种形式传承的人类思想,即语言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式 -ing分词 主观性意义 客观性意义 语义传承
原文传递
受话人视角的应答语研究——商务话语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群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0,共6页
互动的过程就是引发与应答交替作用的过程。引发语是发话人意向与目的的外显,应答语在话语次序上受到引发语的约束,受话人需要根据对引发语的理解与阐释来构建自己的应答语。因此,应答语不是对引发语的回应,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意向的推... 互动的过程就是引发与应答交替作用的过程。引发语是发话人意向与目的的外显,应答语在话语次序上受到引发语的约束,受话人需要根据对引发语的理解与阐释来构建自己的应答语。因此,应答语不是对引发语的回应,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意向的推断,是对受话人理解中引发语的回应。这也正说明意义不是由单独某个主体决定,而是产生于互动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分析商务谈判互动中应答语的构建方式与选择策略,尝试构建受话人视角的应答语分析模式,以期丰富和完善话语互动中的语言主观意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答语 受话人 话语互动 目的 主观意义
原文传递
实践主体与马克思哲学的生存维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育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2,共7页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转向 实践性 主体性 马克思哲学生存论 范式意义
下载PDF
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语气词主观意义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群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9,共5页
作为现代汉语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气词是说话人对命题内容中思想和感情等主观态度的表达标记。它不仅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也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意愿、态度和评价,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也是交际意向在话语中的体现手段。但是... 作为现代汉语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气词是说话人对命题内容中思想和感情等主观态度的表达标记。它不仅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也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意愿、态度和评价,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也是交际意向在话语中的体现手段。但是,目前语气词主观意义的受关注程度尚显不足。本文反思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强调语气词主观意义研究的重要性,并以真实语料为例,探索音义结合的语气词研究模式,尝试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主观意义 语气系统 态度 主观性
原文传递
汉语“一+量量”结构的部分量化研究——以河南固始方言为例
13
作者 许佳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汉语量范畴的独特性,部分量是现代汉语量范畴的重要成员。文章以河南固始方言中具有部分量化功能的“一+量量”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了该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句法环境不同,其表现出的主观语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汉语量范畴的独特性,部分量是现代汉语量范畴的重要成员。文章以河南固始方言中具有部分量化功能的“一+量量”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了该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句法环境不同,其表现出的主观语义也存在差异。其次,讨论了固始方言“一+量量”结构的部分量化对象,受语言主观性、内部论元的可分解性以及焦点凸显等因素的影响,“一+量量”结构部分量化的对象包括NP和动作过程两大类:量化NP表示对该事物在空间层面上的数量分解,量化动作过程表现为量化动作情状在时间进程上的不同阶段。文章还将固始方言中的“一+量量”结构和普通话中的进行对比,发现该结构在普通话中不具备部分量化功能,在固始方言中“一+量量”结构部分量化的实质表现为主观小量化,它的参与对象始终是被量化的整体,只是参与量化的次数不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量量”结构 部分量化 主观义 量化对象与机制 小量实质
下载PDF
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正当性”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强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正当性"问题是联系着韦伯的方法论及其支配社会学乃至法律社会学之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经由正当性的信念问题,韦伯将其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阐释性理解运用于对秩序、支配以及法律的认识之中。另一方面,根据正当性的... "正当性"问题是联系着韦伯的方法论及其支配社会学乃至法律社会学之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经由正当性的信念问题,韦伯将其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阐释性理解运用于对秩序、支配以及法律的认识之中。另一方面,根据正当性的不同基础,韦伯划分了秩序的类型、支配的类型以及一定意义上的法律的类型。然而,韦伯站在外部观察者立场上所进行的阐释性理解,因其无法深入到研究对象本身的生活形式中去探究社会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导致其最终无法达致探究"正当性"问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主观意义 阐释性理解
原文传递
否定意义的主观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惠秀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共3页
否定是人的断定之一,它既可以体现群体人的断定,也可以体现个体人的断定。在具体的语境中,否定意义与说话人的言说意向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在言说意向为祈使、评价、表态等时,否定词表达的各种主观意义,进而揭示否定意义的主观性及... 否定是人的断定之一,它既可以体现群体人的断定,也可以体现个体人的断定。在具体的语境中,否定意义与说话人的言说意向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在言说意向为祈使、评价、表态等时,否定词表达的各种主观意义,进而揭示否定意义的主观性及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主观意义 说话人
原文传递
人文理解的遮蔽与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之困及其纾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铭锐 闫志明 张昕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10期51-61,共11页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解,往往从外在客观立场来评判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容易遮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观意图,带来管理主义倾向和控制式干预手段,产生标签化效应,引发一系列干预困境。对青少年充分的人文理解是纾解干预困境的关键。基于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视域分析发现,人文理解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网络行为主观意义的追寻、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无限可能的尊重以及与青少年交往中的人文关怀。为实现人文理解的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相关研究理应:研究视角由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研究关系由“我—它”关系转向“我—你”关系,研究重点由原因分析转向意义诠释;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实践理应:干预视角由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干预重心由技术隔离转向关系建构,干预方法由说服教育转向自我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沉迷 规范判断 人文理解 教育现象学 主观意义 生活世界 “我-你”关系
原文传递
语言主观意义的解释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兵转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35-239,261,共6页
以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循环”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语言主观意义的解释机制,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语言使用者的存在与语言主观意义的存在;说话人与听话人对语言主观意义的编码和解码;相关信息、相关思想、相关语境中的语言主观意义。认为... 以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循环”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语言主观意义的解释机制,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语言使用者的存在与语言主观意义的存在;说话人与听话人对语言主观意义的编码和解码;相关信息、相关思想、相关语境中的语言主观意义。认为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过程就是主观意义的产出过程,只要交际存在,语言的主观意义就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主观意义 解释机制
下载PDF
意义的意义——兼论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殷祯岑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2,共13页
意义的研究亟需深化、拓展,而意义概念的混沌不清极大地阻碍了这一进展。本文从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的学科角度梳理学术语境中的意义观,勾勒多学科视野中的意义概念图景。研究发现,当代学术语境倾向于语篇视角的意义分析,语篇的意义包... 意义的研究亟需深化、拓展,而意义概念的混沌不清极大地阻碍了这一进展。本文从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的学科角度梳理学术语境中的意义观,勾勒多学科视野中的意义概念图景。研究发现,当代学术语境倾向于语篇视角的意义分析,语篇的意义包括客观事件和主观评价两方面。符号序列只有同时表征了两者,它承载的意义才是完整的。同时,意义的在线生成性、环境规约性、发展流变性、主观建构性特征也因此得到强调。据此,语篇视角的意义分析大有可为,而这一分析路径的开辟首要设立适合意义分析的语篇单位。本文结合意义的概念图景得出结论:语篇中承载完整意义(事件+评价)的符号序列即为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意义 客观事件 主观评价 语篇意义 符号序列 语篇意义的分析单位
原文传递
教学本质新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纪旭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37-40,共4页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探明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教育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见解,也暴露出了种种局限,要么以偏概全,要么简单描述。文章对教学本质做出分析后认为:教学是...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探明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教育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见解,也暴露出了种种局限,要么以偏概全,要么简单描述。文章对教学本质做出分析后认为:教学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文化化和个性化为根本目的,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价值取向,通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缜密组织的师生主体对话活动所进行的信息的交流、加工、组织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教学本质 社会化 文化化 主体对话 信息交流 意义建构
下载PDF
论旅游标准化的本质——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建勇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始。因此,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标准化 现象学社会学 理念型 主观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