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真相”时代话语研究的新路径:批评架构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汪少华 张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4,共6页
后真相时代的话语扑朔迷离,往往事实被掩盖,真相被扭曲,话语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从社会文化视角解释话语结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架构理论侧重于从认知视角阐释话语理解和接受的认知机制。鉴于认知语言学与... 后真相时代的话语扑朔迷离,往往事实被掩盖,真相被扭曲,话语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从社会文化视角解释话语结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架构理论侧重于从认知视角阐释话语理解和接受的认知机制。鉴于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根本使命和主要理念基本一致,二者日趋融合。为了更加客观地分析话语和理性地看待问题,本文提出批评架构分析的新路径:在描述语言特征层面引入架构的新视角;在阐释推理过程和话语之间的关系层面引入操作性更强的架构隐喻模式;在解释推理过程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层面引入道德模式作为分析意识形态的工具,使批评分析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架构理论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架构分析
原文传递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被引量:30
2
作者 袁红梅 汪少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8-22,66,共6页
文章在综述框架理论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框架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景。研究发现,框架理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发展过程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静态和动态描述成为各领域界定框... 文章在综述框架理论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框架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景。研究发现,框架理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发展过程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静态和动态描述成为各领域界定框架概念的两个层面;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但框架理论研究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整合性研究不多、应用研究偏少和动态的框架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因此,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动态的框架研究将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使得其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领域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框架分析 框架语义学 框定理论 框定
原文传递
沉默的框架:框架理论六十年的时间脉络与空间想象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彦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7-215,共19页
自1955年人类学家Bateson提出框架概念至今,框架研究已有六十年。然而,现有框架理论正史的叙事起点并非1955年Bateson所撰《一个关于游戏与幻想的理论》一文,而是1974年Goffman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一书。Bateson之所以被忽略,与... 自1955年人类学家Bateson提出框架概念至今,框架研究已有六十年。然而,现有框架理论正史的叙事起点并非1955年Bateson所撰《一个关于游戏与幻想的理论》一文,而是1974年Goffman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一书。Bateson之所以被忽略,与他的跨学科身份、缺乏中层理论贡献以及"效果为王"的主流学科话语不无关系。也正因效果为王的传播史观,框架研究的传播学者更倚重大众传播(尤其是效果)层面的"窄框架"应用研究。这使原本包罗非媒介效果框架、非大众传播框架和文化框架的"泛框架"陷入集体沉默。相比传统的"媒体—受众"二元线性模式,在宏观层面以文化规范为变量、在中观层面以场域为单位、在微观层面以媒介心理学为取径的三维框架研究模式更契合当代复杂的传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效果 文化框架 大众传播 媒介 沉默 时间 空间
原文传递
Lakoff架构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话语架构体系的创建 被引量:22
4
作者 汪少华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6,共7页
架构是人们用来理解和构建现实的心理结构,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鉴于中西在认知方式、国际关系理念和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均有差异,Lakoff创建的以"严父"和"慈亲"家庭道德模式为主导的架构理论可较好地阐释美国话语... 架构是人们用来理解和构建现实的心理结构,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鉴于中西在认知方式、国际关系理念和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均有差异,Lakoff创建的以"严父"和"慈亲"家庭道德模式为主导的架构理论可较好地阐释美国话语,但并不完全适用于阐释中国话语。因此,本研究基于"孝""家""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核心概念,以及"世界如家庭"和"国家如家庭"两个基本概念隐喻,从融通话语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特色话语。笔者提出,中国对外和对内话语架构体系的构建应分别以"天下一家模式"和"中华一家模式"为统领。该体系的研究涵盖个体、家庭、国家、天下四个层面,国内、国外统筹互补,丰富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内涵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架构理论 概念隐喻 “天下一家模式” “中华一家模式”
原文传递
观看之道:“像化”国家形象的视觉识别框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丹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像化"国家形象的意义生成不仅关涉国家"源像"的媒介化呈现,更关涉"观看的语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视觉识别框架及其运作的想象性社会实践。如果说实体与要素的关系决定了属性识别框架,为观审者辨识... "像化"国家形象的意义生成不仅关涉国家"源像"的媒介化呈现,更关涉"观看的语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视觉识别框架及其运作的想象性社会实践。如果说实体与要素的关系决定了属性识别框架,为观审者辨识"像化"国家形象的表现和特征提供了基本路径;那么在场与缺场的关系则确立了暗指识别框架,为观审者想象和联系图像之外的国家形象面貌及其意涵提供了重要方式;而"展面"与"刺点"所指向的则是情感识别框架,牵引观审者从对视觉文本表达的判别和解析转向主观情感的卷入和态度的阐明。三者不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自足体系,却在"像化"国家形象的认知形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化”国家形象 框架理论 视觉识别框架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愿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传播的危机沟通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如鹏 刘佩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3,共8页
本研究以2003-2013年间,国际主流媒体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危机的673则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采用传播学量化、质化内容分析方法,探讨危机报道归因框架中危机类型、责任层级和危机簇三组变量的关联性,并结合危机情境沟通理论探讨中企海外危机... 本研究以2003-2013年间,国际主流媒体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危机的673则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采用传播学量化、质化内容分析方法,探讨危机报道归因框架中危机类型、责任层级和危机簇三组变量的关联性,并结合危机情境沟通理论探讨中企海外危机沟通的应对战略。研究结果表明,责任层级与危机簇两组变量显著相关,五类新闻框架与责任层级间显著相关。而五类新闻框架与危机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合危机情境沟通理论,建议依据危机的严重程度,从否认、弱化、重建这三种应对方式选择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归因理论 框架理论 危机情境沟通
原文传递
中国形象的隐喻架构分析--以《经济学人》社会法制类报道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婧玉 李德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6,共11页
本文选取2016年《经济学人》关于社会法制方面的报道为语料,运用MIPVU隐喻识别机制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原理,识别并归纳了语篇中的隐喻性架构,再运用架构理论对语篇中的隐喻架构进行深层分析。研究发现,表层架构上,各隐喻性架构的使用... 本文选取2016年《经济学人》关于社会法制方面的报道为语料,运用MIPVU隐喻识别机制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原理,识别并归纳了语篇中的隐喻性架构,再运用架构理论对语篇中的隐喻架构进行深层分析。研究发现,表层架构上,各隐喻性架构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深层架构上,外媒对中国婚姻和生育政策、老龄化问题和城市化进程方面的评价与报道多为消极,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社会法制 经济学人 隐喻架构
下载PDF
谁的责任:中国媒体气候变化的责任归属话语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0—2018)的气候报道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静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本研究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社会认知话语分析,考察2010—2018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气候变化责任归属的话语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责任归属话语表达与气候变化作为国际议题或国内议题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是媒体气候报道... 本研究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社会认知话语分析,考察2010—2018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气候变化责任归属的话语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媒体的责任归属话语表达与气候变化作为国际议题或国内议题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是媒体气候报道最为显著的主题,国家的责任、国家及同盟间责任区分主导着媒体的话语表达。近年中国媒体也开始将气候变化呈现为国内议题,凸显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责任,也逐渐重视本地气象或环境风险下的民众个体责任。但总体上,媒体气候报道预设了国家或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国家间责任区分的认知图式,该认知图式可能也主导着公众的信息理解。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媒体呈现的认识,也为面向公众的气候传播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责任归属 框架理论 社会认知话语分析
下载PDF
湾区形象的新媒体建构与框架分析——基于201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政务微博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莉明 黄莹 《城市观察》 2021年第4期18-31,80,共15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抓取了新浪微博平台上大湾区11个城市的政务微博账号于2017年至2020年所发布的、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2101条微博,结合扎根理论,运用NVivo 11软件进行分析,提炼出政务微博建构湾区形象所使用...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抓取了新浪微博平台上大湾区11个城市的政务微博账号于2017年至2020年所发布的、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2101条微博,结合扎根理论,运用NVivo 11软件进行分析,提炼出政务微博建构湾区形象所使用的三大框架:硬实力、软实力、城际协同与紧密合作。这三个框架共同建构出粤港澳大湾区硬实力雄厚、交流合作频繁、城际协同发展的区域共同体形象。然而这些框架也存在比较局限、各自为政、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导致湾区形象模糊空洞、不生动、缺乏整合性。通过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政务新媒体平台如何落实国家政策的宣传、做好区域形象传播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区域形象 形象建构 政务微博
下载PDF
政务微信传播的框架建构与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哲敏 顾晓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基于框架理论,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以"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为例,展示了政务微信的框架建构特征与策略。政务微信最倾向于发布政治、通告服务类主题文本,最注重建构政府-公众、公共利益实现框架,不同主题的框架建构倾向与偏好存... 基于框架理论,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以"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为例,展示了政务微信的框架建构特征与策略。政务微信最倾向于发布政治、通告服务类主题文本,最注重建构政府-公众、公共利益实现框架,不同主题的框架建构倾向与偏好存在差异。回归分析发现强调与凸显公共利益实现框架、流行语框架能够积极影响政务微信的传播效果与评价,图文推送形式与标题新颖性也会起到改善作用。政务微信内容传播可尝试调整政治话语结构,丰富文本主题,重视公共性框架与流行性框架的融合,以更好发挥传播与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政务微信 内容分析法 公共利益实现框架 信息公开
下载PDF
微信公众平台的转基因新闻报道框架偏向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褚建勋 纪娇娇 黄晟鹏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转基因议题一直受到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闻消费重要的来源,微信公众平台的转基因新闻报道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在大数据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新闻议题框架研究的新思路,主要采用语义网络和bag-of-... 转基因议题一直受到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闻消费重要的来源,微信公众平台的转基因新闻报道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在大数据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新闻议题框架研究的新思路,主要采用语义网络和bag-of-words模型对微信公众平台转基因新闻报道框架偏向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央主流媒体、生活服务媒体与科普类媒体对转基因不同议题框架明显呈现不同的报道偏向性。本文针对媒体报道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议题 微信公众平台 框架理论 语义网络分析 bag-of-words模型
原文传递
政策驱动、国家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科技传播动力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莉 郭文青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9,共17页
随着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和社会生活中愈发重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媒体对社会公众的科技传播不容忽视。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2004—2021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共3 782篇有... 随着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和社会生活中愈发重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媒体对社会公众的科技传播不容忽视。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2004—2021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共3 782篇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报道,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科技传播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动力。结果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传播经历了科技环保理念下的新能源汽车(2004—2009年)、产业政策激励下的新能源汽车(2010—2015年)、成就与挫折并存的新能源汽车(2016—2018年)和多元收益强调下的新能源汽车(2019—2021年)4个阶段。而媒体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科技传播主要受到三大动力因素的影响。第一,国家政策的驱动。政府在不同阶段出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对媒体报道量、新闻框架和媒体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话语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国家发展话语的采用。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策略中,媒体报道被嵌入到国家发展话语中,以提高公众对新技术、新产业的认可度。第三,逐步强化的环境形象建构的需求。媒体报道也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已经从被动的“污染解决者”转变为主动的“环保行动者”,反映了我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转变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现有媒体报道的新闻框架基础上,注重培育消费者的绿色理念、增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科普以及关注消费者切身相关的社会议题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科技传播 框架理论 语义网络分析 政策驱动 国家发展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医疗类纪录片的健康传播价值分析——基于框架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丽娟 徐红 李雨洁 《传媒观察》 2019年第3期66-72,共7页
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解读大型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在健康传播领域的价值。《人间世》的叙事框架跳出了技术理性和经济理性的话语框架,将生命故事嵌入到真实的医患关系场域,引导受众认识医患之间不是博弈的对立者,而是基于生死问题... 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解读大型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在健康传播领域的价值。《人间世》的叙事框架跳出了技术理性和经济理性的话语框架,将生命故事嵌入到真实的医患关系场域,引导受众认识医患之间不是博弈的对立者,而是基于生死问题的沟通者、协商者和互助者。从健康传播价值角度看,该片具有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功能、直面生死的释怀心理引导功能和多视角关注健康议题的教育功能。同时,呼吁媒介勇于承担健康传播的社会责任,秉持健康促进与健康关怀并重的制播理念,因地制宜地打造区域健康传播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人间世》 健康传播 框架理论
原文传递
国家话语的差异化架构:基于"一带一路"中外新闻语料库的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忠良 任东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国家话语是国家治理过程中形成、具有国家权威、关涉国家利益的话语集合,其全球化构建与传播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经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中国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全球治理话语权。本研究以"一带一路"... 国家话语是国家治理过程中形成、具有国家权威、关涉国家利益的话语集合,其全球化构建与传播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经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中国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全球治理话语权。本研究以"一带一路"为例,基于自建类比新闻语料库,考察中外媒体中国家话语的架构策略差异及动因,并提出加强国家话语对外传播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话语 "一带一路 架构理论 对外传播 语料库
下载PDF
“她力量”的彰显:北京冬奥会中我国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构建——框架理论视域下《体坛周报》报道审析
15
作者 张欣洁 彭玲 刘依洁 《冰雪运动》 2024年第1期7-12,17,共7页
随着国际奥委会倡导的性别平等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运动员在媒体报道中日趋形成一股“她力量”。基于框架理论,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体坛周报》针对我国女性运动员的新闻报道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发现报道内容以介绍运动... 随着国际奥委会倡导的性别平等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运动员在媒体报道中日趋形成一股“她力量”。基于框架理论,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体坛周报》针对我国女性运动员的新闻报道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发现报道内容以介绍运动员获奖情况为主,报道立场以正面态度为主,报道主题以传播比赛内容和体育精神为主,展现出我国女性运动员自立自信、勇敢坚韧、追求成功与突破自我的性格特质,构建起“享受体育的自我突破者”“绽放个性的青年奋斗者”和“重塑定义的女性支持者”的媒介形象。进一步分析媒介形象的构建机理,得出其受社会环境变化、价值观念引导、国家政策以及媒介自身的实践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希望更多媒体能够关注和建立我国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以“她力量”促进新时代体育价值观和体育精神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女性运动员 媒介形象 “她力量” 框架理论 《体坛周报》
下载PDF
国家形象与中德关系:中德主流媒体对“德国总理朔尔茨首次访华”的新闻建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张世胜 许楷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3期89-103,157,共16页
在国家形象建设中,国际传播至关重要。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作为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备受外界关注,表明了德国作... 在国家形象建设中,国际传播至关重要。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作为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备受外界关注,表明了德国作为中国重要外交伙伴的地位。本研究选取中国和德国各5家主流媒体对“德国总理朔尔茨首次访华”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KH Coder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并梳理报道热点,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分析对比中德主流媒体对“德国总理朔尔茨首次访华”报道的新闻框架,透视传播倾向,解析态度立场。研究发现,中德主流媒体的新闻建构存在差异。中国主流媒体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德国主流媒体则倾向于从政治角度进行报道分析。对此,本文探究中德主流媒体报道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向德国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新闻框架 文本挖掘 态度立场
下载PDF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海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框架理论近年来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的相关文献日渐增多。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以实证分析居多,理论探讨所占比例不足一成;框架理论的概念内涵、适用问题和研究取向多种多样,框架的定义以及辨识方法五花八门。... 框架理论近年来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的相关文献日渐增多。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以实证分析居多,理论探讨所占比例不足一成;框架理论的概念内涵、适用问题和研究取向多种多样,框架的定义以及辨识方法五花八门。澄清概念,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是国内框架理论研究应该加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实证分析 理论探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美国两党气候变化演讲语篇的隐喻架构分析——以两次关于“巴黎气候协定”的总统演讲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霍颖 刘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24,共8页
将三重视角分析范式和架构理论有机结合,选取两篇就气候变化协定发表的总统演讲,从三个维度阐释政治演讲语篇中概念隐喻及其形成机制,即"从下面"的维度归纳表层架构;"从自身"的维度探寻深层架构和隐喻思维;"... 将三重视角分析范式和架构理论有机结合,选取两篇就气候变化协定发表的总统演讲,从三个维度阐释政治演讲语篇中概念隐喻及其形成机制,即"从下面"的维度归纳表层架构;"从自身"的维度探寻深层架构和隐喻思维;"从上面"的维度分析映射路径和隐喻功能,阐释美国两党对待气候变化问题迥异的立场和公共政策,突出两党隐喻观上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动态性。以表层和深层架构为基础,将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概念隐喻的语言性、认知性和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三重视角 政治语篇 架构理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监管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框架分析理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兴健 王志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10期8-11,共4页
保健食品继承了我国传统食疗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兴起。该研究以近期"螺旋藻制品铅含量超标"事件为例,运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框架分析理论,从报道来源、报道体裁、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四个方面对事件进行描述分析,据此... 保健食品继承了我国传统食疗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兴起。该研究以近期"螺旋藻制品铅含量超标"事件为例,运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框架分析理论,从报道来源、报道体裁、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四个方面对事件进行描述分析,据此总结了我国现阶段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安全监管 对策建议 框架分析理论 螺旋藻制品铅超标
下载PDF
精英的合谋——澳大利亚对华民意研究(2014-2018)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璐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8,158-159,共15页
2014-2018 年间,中澳关系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尤其自2017 年以来,澳政府和媒体反华言论持续发酵。但相关民意变化至今鲜有研究。本文以这一时期罗伊、皮尤和英国广播公司的13 份民调数据为样本,探析其从经济、安全、中澳关系/对华情... 2014-2018 年间,中澳关系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尤其自2017 年以来,澳政府和媒体反华言论持续发酵。但相关民意变化至今鲜有研究。本文以这一时期罗伊、皮尤和英国广播公司的13 份民调数据为样本,探析其从经济、安全、中澳关系/对华情感三个维度勾勒出的澳对华民意图景呈现何种特点和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澳大利亚民众对华认知中“理智与情感”共存的特点越发明显,与精英层面“贪婪与恐惧”共存的对华认知极为相似。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对民调的议程设置、框架设置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发现民调议程不仅呼应了每年的热点话题,反映出澳国内对华认知的分歧,而且通过框架影响了民调结果,从而引发了民调的“回答效应”。此外,本文还以南海争端和“中国对澳政治渗透”这两个具体议题为例,考察了政府、媒体和智库/民调机构构成的“权力/知识共同体”如何在由来已久的“入侵焦虑”的支配下进行关于中国知识的生产,共同固化了“航行自由”的南海叙事框架和“政治渗透”的威胁论论调,从而“合谋”了澳对华民意。值得指出的是,民意也并不总是精英意见的被动接受者,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对塑造积极的中国形象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澳关系 澳大利亚 对华民意 框架理论 议程设置 精英的合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