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酶谱测定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脏损害的意义 被引量:53
1
作者 郑凤莲 霍开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心肌酶谱 测定 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 心脏损害
下载PDF
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谢丽 黄蓓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饮食调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腹泻症状评分,及粪便中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症状改善时间及腹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症状,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散 七味白术散 轮状病毒肠炎
下载PDF
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穆亚宁 任晓红 刘春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8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口服消旋卡多...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8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30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赖氨葡锌颗粒,5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心肌酶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心肌酶指标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卡多曲颗粒 赖氨葡锌颗粒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酶 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蔡海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RVE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予饮食调整、补液及纠...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RVE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予饮食调整、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g/次,3次/d,温水冲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ETX)和D-乳酸]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更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ETX和D-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RVE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数量,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状况;并与其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减少肠液的分泌渗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肠道菌群 肠黏膜通透
原文传递
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陈峻 杨建 +1 位作者 杨丽红 马丽萍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服...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心肌酶、炎症因子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的止泻、脱水纠正及退热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AST、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及炎症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消旋卡多曲 疗效 心肌酶谱 免疫功能 儿童
下载PDF
维生素B2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立东 张玉霞 王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68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患儿采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68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2次/d,同时口服蒙脱石散,1袋/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2片,1片/次,3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81%)显著高于对照组(89.29%)(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B2片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改善小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2片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轮状病毒肠炎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血清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磷酸肌酸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傅洪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R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R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106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R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R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106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调整饮食等常规对症治疗与干预,并口服蒙脱石散,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粉针50 mg·kg^(-1)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8 mg·kg^(-1)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 d。比较2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750,P<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血清LDH、AST、CK、CK-MB活性和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LDH、AST、CK、CK-MB活性和IL-6、TNF-α、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LDH、AST、CK、CK-MB活性和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3,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R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修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喜炎平注射液 心肌酶谱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戴韵峰 徐景利 +3 位作者 陈佳珊 苏振宁 郭震浪 罗晓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8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6月27日,检索所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严格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8项研究,共4 227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OR=5.10,95%CI(4.07,6.39),P<0.000 01],有效缩短退热时间[MD=-0.30,95%CI(-0.46,-0.13),P=0.000 4],有效缩短止泻时间[MD=-1.42,95%CI(-2.18,-0.66),P=0.000 3],提高轮状病毒转阴率[OR=5.59,95%CI(3.55,8.78),P<0.000 0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表性偏倚分析结果提示纳入研究可能存在潜在发表偏倚。结论: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提高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缩短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提高轮状病毒转阴率的优势。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均不高,故此项研究仍需要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轮状病毒肠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CK-MB、cTnI及BNP检测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玉凤 万涵 +4 位作者 符佳 王军 徐鹏飞 袁娟 邓慧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10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B型脑利钠肽(BNP)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B型脑利钠肽(BNP)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100例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腹泻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CK-MB、cTnI及BNP水平。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K-MB和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3.751,39.212,P<0.05);而两组患儿cTn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3.263,P>0.05)。轮状病毒组患儿心肌损害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X^2=38.194,P=0.000);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CK-MB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BNP的阳性率(X^2=24.231,P=0.000);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CK-MB和BNP(X^2=24.231、12.346,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CK-MB及BNP水平较入院时相比均明显下降(t=24.162,35.790,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cTnI及BNP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CK-MB CTNI BNP 心肌损害
下载PDF
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东海 刘小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913-2914,共2页
目的:观察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联用妈咪爱和思密达;对照组(1)95例,单用思密达治疗;对照组(2)92例,单用妈咪爱治疗。剂量妈咪爱:<1岁每次半袋,每日2次;... 目的:观察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联用妈咪爱和思密达;对照组(1)95例,单用思密达治疗;对照组(2)92例,单用妈咪爱治疗。剂量妈咪爱:<1岁每次半袋,每日2次;1~2岁每次1袋,每日2次,>2岁每次2袋,每日2次。思密达散剂:<1岁每次1/3包,每日3次;1~2岁半每次1/2包,每日3次。治疗72h。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5%和90.8%,对照组(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2.6%,对照组(2)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3%和77.2%,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和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咪爱 思密达 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建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对...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因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测定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含量。结果:治疗后10天,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IL-8、sIL-2R、DAO、D-乳酸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8+的含量、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血清中C3、C4、IgA、IgG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的含量以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1β、IL-8、sIL-2R、DAO、D-乳酸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8^+的含量、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中C3、C4、IgA、IgG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D3^+、CD4^+的含量以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应答及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韩静 梅四红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研究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效果。方法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参考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儿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参... 目的研究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效果。方法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参考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儿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计算2组呕吐症状消除用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用时、治疗3、5、7 d病毒转阴合计率、治疗有效合计率。结果试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呕吐症状消除用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用时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3、5、7 d病毒转阴合计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效合计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展示出较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轮状病毒肠炎 消旋卡多曲颗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下载PDF
补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TNF-α、IL-6、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廖桂 母姣 +2 位作者 王静 陈崇斌 车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3期2508-251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补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补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IL-17水平的变化,治疗后第3d、5d、7d时的病毒转阴率,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TNF-α、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浆TNF-α、IL-6、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9.45±3.12)ng/L vs.(47.83±3.91)ng/L,(24.56±3.05)μg/L vs.(36.12±3.28)μg/L,(9.74±1.14)pg/ml vs.(18.45±2.02)pg/ml](P<0.05)。观察组在第3d、5d、7d时的病毒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27/48)vs.29.17%(14/48),72.92%(35/48)vs.50.00%(24/48),95.83%(46/48)vs.75.00%(36/48)](P<0.05)。观察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1.28±0.30)d vs.(2.34±0.38)d,(2.12±0.32)d vs.(3.53±0.40)d,(1.23±0.25)d vs.(2.45±0.32)d,(2.07±0.30)d vs.(3.12±0.36)d,(4.85±0.56)d vs.(6.13±0.70)d](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5%(45/48)vs.70.83%(34/48)](P<0.05)。结论:补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其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可能与有效降低血浆TNF-α、IL-6、IL-17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消旋卡多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17
原文传递
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机体微炎症状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江萍 胡敏 李斌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机体微炎症状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常规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机体微炎症状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常规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3天、5天、7天时轮状病毒的转阴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73%,治疗3天时轮状病毒转阴率为58.18%,治疗5天时轮状病毒转阴率为72.73%,治疗7天时轮状病毒转阴率为94.55%,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5(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IL-10、IL-15、TNF-α、hs-CR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消旋卡多曲可减轻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机体微炎症状态,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轮状病毒转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锌 消旋卡多曲 轮状病毒肠炎 肠黏膜屏障功能 微炎症状态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3-624,共2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接受抗病毒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接受抗病毒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退烧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无显著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酸锌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儿童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6
作者 方宝霞 陈富超 +1 位作者 时晓亚 林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2086-2087,2090,共3页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 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共1 528例患者...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 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共1 528例患者。8项研究中热毒宁注射液组疗效(96.03%)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组(84.77%),综合检验Z=6.23,OR合并值3.67(95%C I为2.44~5.53),P〈0.01;3项研究中热毒宁注射液+基础药物治疗组有效率(90.77%)明显高于基础药物对照组(62.56%),综合检验Z=6.60,OR合并值4.88(95%C I为3.05~7.81),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轮状病毒肠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浆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孙蓓蓓 封东进 +7 位作者 王光猛 沈栋林 余小红 方代华 钱同 董中茂 高玲 周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3期4543-4546,4551,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浆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浆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浆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浆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d后血清LDH、CK、CK-MB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CD8+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锌颗粒 消旋卡多曲颗粒 轮状病毒肠炎 因子 心肌酶指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朱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葡萄糖酸锌...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及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接受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后的血清CD19+CD5+CD1dh i B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11b及CD40-CD40L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接受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后的血清TRF1、TRF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1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有助于避免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脏损失,提升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小儿感染性腹泻血CRP和WBC计数、N%变化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波 徐家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外周血WBC计数、N%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9月蚌埠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确诊的141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其中细菌性痢疾15例,大肠埃希菌肠...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外周血WBC计数、N%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9月蚌埠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确诊的141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其中细菌性痢疾15例,大肠埃希菌肠炎21例,轮状病毒肠炎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感染性腹泻急性期,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和轮状病毒肠炎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12.1 mg/L、13.7 mg/L和5.17 m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痢疾组和大肠埃希菌肠炎组WBC计数、N%均明显高于轮状病毒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细菌性痢疾组WBC计数、N%与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WBC计数和N%都是小儿感染性腹泻有意义的感染指标,其中以CRP最为敏感。因此,检测血CRP水平,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对临床合理使用及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细菌痢疾 大肠埃希菌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
原文传递
布拉酵母菌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小青 胡文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 可引起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及免疫机制还不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认为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在其发病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 可引起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及免疫机制还不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认为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在其发病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2 和IL-10 是体内参与轮状病毒肠炎重要促炎症细胞因子[2].布拉酵母菌是一种新型的非真菌类口服微生态制剂, 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3].本研究观察了布拉酵母菌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IL-2 和IL-10 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布拉酵母菌 疗效观察 血清细胞因子 轮状病毒肠炎 促炎症细胞因子 IL-10 细胞因子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