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高产稳产冷灌繁殖技术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一般条件下繁种十分困难。通过合理安排敏感期,采取合适的冷水灌溉时间、串灌天数和灌水深度,确保冷灌田水温均衡达标(23℃以下),加强栽培管理等配套技术,大田规模繁种每667m2产量可稳定在225kg以上,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
何江
吴旭祥
周成
机构地区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局
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两系杂交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冷水灌溉
繁殖
产量
质量
分类号
S511.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3(2):15-16.
被引量:61
2
王丰,彭惠普,李曙光,伍应运,蔡洲,唐超世,何江.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1):1-5.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王丰,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两系法杂交水稻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1994年
被引量:1
2
周承恕,杂交水稻,1993年,4期,15页
被引量:1
3
袁隆平,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1992年,6页
被引量:1
4
张旭,水稻生态育种,1991年,217页
被引量:1
5
元生朝,作物学报,1988年,14卷,1期,7页
被引量:1
6
刘文芳,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29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4
1
陈小荣,钟蕾,贺晓鹏,傅军如,彭小松,贺浩华.
割茬再生处理对培矮64S育性的影响[J]
.种子,2004,23(8):57-58.
被引量:1
2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罗治波,刘振荣,柳武革.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冷灌繁殖高产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1):29-31.
被引量:4
3
杨怀礼,朱建军.
培矮64S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2):10-13.
被引量:15
4
陈晖,熊昌明,蒋明华,何罗生.
低温水串灌大面积生产培矮64S原种的探索[J]
.种子,2005,24(5):74-75.
5
肖层林,涂娥英,刘逊.
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进展[J]
.种子,1995,14(2):37-39.
被引量:7
6
李仁端,李平,周开达.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448-450.
被引量:5
7
李仁端,李平,周开达,罗光键.
再生复育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蜀光601s的选育与利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428-431.
被引量:4
8
李平,李仁端,周开达.
水稻雄性不育再生复育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1995,10(4):9-10.
被引量:18
9
肖国樱,邓晓湘,符习勤.
温水处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6,11(4):30-32.
被引量:4
10
徐孟亮,周广洽.
培矮64S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研究[J]
.杂交水稻,1996,11(2):28-30.
被引量:37
同被引文献
25
1
袁隆平.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J]
.杂交水稻,1994,9(6):1-3.
被引量:134
2
夏英武,刘贵付,舒庆尧,蒋荣花,谢嘉华.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绿素突变体的诱变及其初步研究[J]
.核农学报,1995,9(3):129-133.
被引量:26
3
廖伏明,袁隆平.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遗传纯化的策略探讨[J]
.杂交水稻,1996,11(6):1-4.
被引量:56
4
欧阳西荣,吕敬先.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5):433-439.
被引量:5
5
贺治洲,陈立云.
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5):383-387.
被引量:6
6
杨光圣 傅廷栋.环境条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J].中国油料,1987,(3):15-19.
被引量:1
7
何觉民,邓次柏,彭英华,等.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及其理论基础Ⅰ.自交繁殖不育系[R].湖南农业大学“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其理论基础鉴定材料”,1998:6—10.
被引量:1
8
Shiga T. Studies on heterosis breeding using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J]. Bull Natl Inst Sci, 1976 (6) : 27 - 30.
被引量:1
9
王丰,彭惠普,李曙光,伍应运,蔡洲,唐超世,何江.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1):1-5.
被引量:11
10
肖国樱,邓晓湘,符习勤.
冷水处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7,12(4):23-2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李宏军,何觉民,陆建农,何仪,武爱龙,王科,莫俊杰,刘苏兰.
4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在湛江制种的可行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2):16-19.
被引量:2
2
卢华金,杨文清,楼珏,林恭松,阮柏苗,周海平,郑国楚.
幼苗期带白化转绿叶色标记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楠丰8S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12,27(1):16-18.
被引量:6
3
王立宁,齐松平,李振宇,于亚辉,毛艇,阙补超.
恒温层换热稻田降温系统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研究中的应用[J]
.杂交水稻,2022,37(2):27-3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莫俊杰,黄妹月,何觉民,何仪,陆建农.
甘红杂交培育耐热红菜薹组合研究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38-40.
被引量:1
2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20-31.
被引量:4
3
楼珏,杨文清,卢华金,阮柏苗,郑国楚.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1964-1966.
被引量:2
4
陈盛杰,刘巧泉.
T-DNA插入水稻OsGUN4基因导致淡黄叶突变[J]
.植物生理学报,2013,49(8):778-786.
被引量:1
5
林秋云,沈建凯,谢振宇,贺治洲,尹明,袁佳.
Stud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Rice CMS Line Renong 1A with Yellow-green Revertible Leave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9):1590-1592.
6
林秋云,沈建凯,谢振宇,贺治洲,尹明,袁佳.
水稻转绿型新叶黄化突变体ygr的表型特征与光合特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2):267-273.
被引量:7
7
谢英,张宏伟,陈能刚,韩丽珍,杨占烈.
黄绿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y157S的开花习性[J]
.贵州农业科学,2023,51(4):1-8.
被引量:2
8
贺治洲,尹明,谢振宇,沈建凯,王悦.
水稻转绿型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8):30-36.
被引量:11
1
徐绳武.
两系杂交水稻亲本冷繁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69-2370.
被引量:1
2
王建军,董文其,董彦君,董晓青.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8,13(3):12-13.
被引量:3
3
彭志勤,邹国兴,揭银泉,徐兰香,熊运华,尹建华.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高产繁殖试验[J]
.江西农业学报,2003,15(1):55-57.
4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3(2):15-16.
被引量:61
5
罗孝和,邱趾忠,李任华,白德朗.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0,15(S2):16-18.
被引量:2
6
白永成,徐国财.
作为饲料种植的苜蓿的缺陷及其补救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2006(9):18-19.
7
贾琰,沈阳,邹德堂,沙汉景,王敬国,刘化龙,赵振东,夏楠,赵宏伟.
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及其氮素积累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5,29(3):259-272.
被引量:18
8
张启堂,李坤培,谈锋,陈定福,付玉凡,陈京,赵德秉,曾治明,罗小明.
甘薯新品种“渝薯34”丰产的密肥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0(1):101-106.
被引量:3
9
孙清正.
低粒重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中的作用[J]
.种子世界,1989(9):16-17.
10
秸秆直接还田后要“一防二补”[J]
.福建农业科技,2010(1):42-42.
被引量:2
广东农业科学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