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艾滋病污名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艾滋病污名研究伴随着首例感染者的出现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研究者关于艾滋病污名的含义、类型、原因、影响、控制策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作者
王小平
王晓东
陈子煌
机构地区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山西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SD2013CXCY-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SH004)
关键词
艾滋病
污名
歧视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7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31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6
1
(美)欧文·戈夫曼著..污名 受损身份管理札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0.
2
唐魁玉,徐华.
污名化理论视野下的人类日常生活[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5):141-144.
被引量:16
3
管健.
污名的概念发展与多维度模型建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6-134.
被引量:91
4
管健,李强.
污名研究与多维层次表征模型的扩展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07(6):137-142.
被引量:5
5
刘颖,时勘.
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与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23-131.
被引量:35
6
王沛,李建升,孙连荣.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30-633.
被引量:11
7
杨玲,朱雅雯,李建升.
艾滋病污名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4):59-63.
被引量:15
8
李强,高文珺,许丹.
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582-589.
被引量:53
9
张宝山,俞国良.
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993-1001.
被引量:108
10
行红芳.
熟人社会的污名与污名控制策略——以艾滋病为例[J]
.青年研究,2007(2):37-43.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417
1
梁惠.
论道德偏见[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3):45-49.
被引量:2
2
潘绥铭.
艾滋病恐慌与整肃性道德[J]
.百科知识,2002(5):41-42.
被引量:3
3
高建华,郑锡文,施小明,杨忠民,贾望谦,张玉良,董少良,徐翠玲,汪宁.
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居民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3):175-177.
被引量:7
4
李慧,罗玫,何景琳,吴纪民,辛美哲,李庆华,许文青,孟向东,高保兴.
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与支持活动[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3):178-181.
被引量:9
5
高云,王曙光.
艾滋病干预实践中社会理论的鉴别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5(1):116-121.
被引量:12
6
王建平,蔺秀云,吴昊,屈文妍.
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障碍[J]
.心理学报,2005,37(1):106-112.
被引量:24
7
孙江平.
艾滋病的社会属性及在中国的映射[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469-470.
被引量:9
8
陈永聪,陈莹,王学良,李崇善.
AIDS相关羞辱与歧视的研究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477-478.
被引量:37
9
高士元,费立鹏,王向群,徐东,贾志民,高维成,胥德广.
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受歧视状况[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82-85.
被引量:139
10
张晓宇,王学良.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防制措施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57-60.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531
1
尹群明,陈燕红,陈玥,白晓宇,祝卓宏,王淑娟,李新影.
中文版连带内化污名量表在自闭症患儿父母中的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370-374.
被引量:14
2
刘千秋,杨丹,宁婧,崔娜,蒋冠华,张勇勤.
尿失禁患者病耻感的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J]
.智慧健康,2021,7(10):29-32.
被引量:1
3
李小芳,罗木散.
“斯色毕”:传统医学有效性的地方案例[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3(1):15-26.
4
孔令玲,周洁.
社会融合背景下助推残疾污名消解策略[J]
.心理月刊,2023(10):213-215.
5
慕文婧.
体育从业者污名化研究[J]
.心理月刊,2022(7):234-237.
6
何秋月,马艺丹,王梨.
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公众污名的研究综述[J]
.心理月刊,2022(3):234-237.
7
徐艳,孔方,汤静,徐兴莲,钱配配,严曙.
认知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学,2021,49(3):342-347.
被引量:4
8
洪佩,邓泉洋,费梅苹.
文化分类与制度区隔:社会边缘群体污名形成的双重逻辑[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50-72.
被引量:1
9
汤翔嵘,王晓刚,王梦龙,谢晓雪,杨斓,宁莹莹,田昊.
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认知模型的文化适应性检验[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1(1):53-64.
10
黎耀奇,翁钰宁,潘敏敏,关新华.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旅游职业污名影响研究[J]
.旅游学刊,2021,36(5):93-104.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1
1
田颖,李凡,张玉娟,地力夏提.亚合甫.
185名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6):594-596.
被引量:8
2
韦少俊,杨世昌,吕清.
性接触与血液传播途径感染HIV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185-3187.
被引量:8
3
蔺秀云,方晓义,李晓铭.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相关对策建议[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4):391-394.
被引量:7
4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
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607-613.
被引量:158
5
李新蕊,王常灏,金燕,杨慧,胡艳霞,张昌庆,朱艳文,阮师漫.
不同途径感染HIV人群的心理状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6):715-716.
被引量:4
6
丁海波,刘静,徐俊杰,何英,郭晓临,张子宁,尚红.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4-17.
被引量:20
7
王健,迟新丽.
理工科院校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及防治[J]
.河西学院学报,2012,28(4):112-116.
被引量:3
8
肖淑辉,李玉英,王金凤.
HIV/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质性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61-63.
被引量:20
9
熊猛,叶一舵.
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3(6):79-86.
被引量:17
10
杨燕君,秦小洁,张晖,黄桂锋,李功理,黎燕君.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11):1381-138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付思云,陈庆玲,刘宏,朱海燕.
云南省AIDS病人的攻击性问卷中文版调查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11):879-882.
被引量:1
2
吴曹祯姝.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艾滋病污名干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0):90-91.
被引量:2
3
张娅玲,薛松,张莎,张月华,陈庆玲,李田舒,劳云飞.
HIV/AIDS病人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11):1202-1205.
被引量:5
4
何健生,周佳玮,杨秀贤,曲美霞,刘洋,乔正学,杨兆南,孙野,解韵加,柯思源,王帅,王新伦,杨艳杰.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个案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7):778-77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宋晓辉,刘诗辉,黄鹤,蔡孟,王丽.
人类精子库存在的伦理问题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2):1515-1519.
被引量:8
2
徐月清,杨学刚,孟娟.
艾滋病污名的干预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2020,10(19):15-17.
3
陈国伟,黄燕林,王涵,卢海珍,杨震,吴一平.
腹膜透析病人自尊水平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
.护理研究,2021,35(20):3632-3636.
被引量:25
4
庾泳,王道豫,李辉,肖富群,王梦莹.
自尊对ART成功的HIV/AIDS患者的歧视知觉与抑郁焦虑关系的调节作用[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5):555-559.
被引量:5
5
刘阳,王慧群,蒋美平,张利漫,薛亚娟.
中国HIV/AIDS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7):878-880.
被引量:3
6
张书皓,杨语煊,吕少博,赵恩博,李梓杰.
自我意识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8):1223-1227.
被引量:14
7
陈聪,李斌,王菁.
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9):3607-3610.
被引量:6
8
曾碧琪,付思云,朱海燕,何小林.
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患者的反应抑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11):1289-1293.
9
雷小政,闫姝月,周长维.
艾滋病防治中对优先人群的“去污名化”与特殊保障[J]
.医学与法学,2023,15(1):8-15.
被引量:3
10
陈继卿,朱考考,赵垠锋,刘山业,吴伟伟,杨娟.
317例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抑郁及自尊情况调查分析[J]
.山东医药,2023,63(11):62-65.
被引量:4
1
李雪英,杨丽霞,姜良恩,金智生,孙文,王志程,刘铜华.
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中西医研究述评[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72-575.
被引量:41
2
陈聪,陈云志,喻嵘,秦钟,杨长福,庄田畋,薛蕾,李文.
中医药调控糖尿病常见并发症bax表达的实验研究述评[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2):81-84.
被引量:4
3
林兰,倪青,董彦敏.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学研究述评[J]
.医学研究通讯,2000,29(2):16-20.
被引量:28
4
李佑生,王文健.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述评[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0):56-59.
被引量:20
5
吴正治,李桂云.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述评[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58-61.
被引量:17
6
曲巧敏,张炬.
中医药戒断阿片类成瘾研究述评[J]
.河南中医,1997,17(3):190-191.
7
赵宗江,张新雪.
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述评[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3):201-203.
被引量:3
8
张静毅,魏军平.
糖尿病腹泻中医诊治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604-604.
被引量:7
9
王秋虹,魏军平.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证治研究述评[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1005-1007.
被引量:13
10
董莉莉,魏军平.
高血压发病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176-1176.
被引量:7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