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高蛋白育种的进展及育种途径
被引量:
4
Progresses and Approaches of Wheat Breeding for Varieties of High Protein Cont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从组配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杂交组合、远缘杂交创造优质新类型、人工诱变、通过无性系变异获得优质变异体、转基因改良、依据形态结构从现有品种 (系 )
作者
杨文雄
刘效华
机构地区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13-16,共4页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
品质育种
蛋白质含量
遗传
杂交
人工诱变
转基因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8
1
朱睦元 徐阿炳.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品质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83,10(5):352-361.
被引量:5
2
Lupton F G H 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研究室(译).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75-77.
被引量:4
3
陈集贤,赵绪兰著..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小麦育种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54.
4
Guthrie D A E L Smith R W McNew(孙芳华译).在6个冬小麦杂交组合中进行籽粒高蛋白和低蛋白的选育[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6,(1):10-12.
被引量:1
5
张怀刚.青海高原春小麦的籽粒品质特点,青海高原春小麦生理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59~184.
被引量:1
6
朱睦元.小麦品种间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J].作物学报,1984,10(4):237-244.
被引量:1
7
李宗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作物学报,1984,10(2):121-130.
被引量:5
8
何中虎,庞家智主编..CIMMYT麦类改良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129.
9
Hanson. Wheat in the third world[M]. WestviewPress, 1982. Inc. 1-15.
被引量:1
10
Konzak C F. Genetic control of the content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processing propertics of proteins inwheat adv,In gene[M]. 1977. Vol(19):407-58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高凤梅.
克丰10号的选育对高产优质面包小麦育种的启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3(1):7-9.
被引量:1
2
孟超敏,姬俊华,郑跃进,张晓东.
小麦营养品质及其改良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1):9-11.
被引量:5
3
马传喜.
用早代选择和回交改良面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1):85-88.
被引量:5
4
迟永芹,马异泉,陈跃山,刘维柱.
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研究[J]
.麦类作物,1999,19(2):7-9.
被引量:3
5
金正勋,崔成焕,秋太权.
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30(2):122-127.
被引量:16
6
詹克慧,范濂,武跃廷,孙笑梅,范平.
小麦Ae.ovata胞质不育系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9,14(3):1-4.
被引量:1
7
孙春龙,白建江,施标,朱辉明,孙志敏,朴钟泽,都兴林.
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24-28.
被引量:11
8
黄祖六,潘裕平.
大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36-40.
被引量:12
9
颜泽洪,郑有良.
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籽粒蛋白质分析[J]
.麦类作物,2000,20(1):71-73.
10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粳稻杂种后代稻米垩白率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0,14(4):199-202.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51
1
孟超敏,陈绪清,梁荣奇,杨凤萍,张立全,张晓东,陈天佑,辛世文.
高赖氨酸含量基因在转基因小麦的表达及其赖氨酸含量分析[J]
.科学通报,2004,49(17):1731-1736.
被引量:19
2
王补在,范树阳.
我区春小麦营养品质现状[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23(6):7-8.
被引量:2
3
张衍文,吕玉琴.
小麦高蛋白,高赖氨酸育种的途径与方法[J]
.农牧情报研究,1989(2):24-29.
被引量:1
4
王渭玲,赵文明,李鸿恩.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品质评价[J]
.西北农业学报,1995,4(3):17-21.
被引量:3
5
李鸿恩,张玉良,吴秀琴,李宗智.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29-37.
被引量:90
6
胡尚连,曾寒冰,李文雄.
小麦单细胞培养的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遗传稳定性[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1-8.
被引量:12
7
李冬梅,田纪春,翟红梅,张永祥.
小麦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比较[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3):83-84.
被引量:17
8
刘景松,宋天君,孙岩,黄景华,张宏纪,刁艳玲,郭强,王广金.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91B569的变异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17-19.
被引量:4
9
孙学永,马传喜,王维,司红起,冯春.
几对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面筋品质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6-12.
被引量:7
10
段敏,温瑞云,李岚,马往校,张艳.
陕西小麦品种资源品质鉴定初步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1997(3):27-2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李冬梅,田纪春.
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3):715-717.
被引量:9
2
姬玉梅.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96-2097.
被引量:7
3
胡玉君,刘翠玲,窦森磊,孙晓荣.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检测[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2(4):800-804.
被引量:6
4
孙海燕,杨靖,李友勇.
小麦营养品质现状及改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7-2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张玉荣,寇含笑,陈红.
小麦萌动和发芽对其营养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19,44(12):157-163.
被引量:6
2
沈夏艳,朱良成,张晖.
比萨专用粉制备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10,23(5):12-14.
被引量:1
3
周光华,朱大洲,王成.
近红外光谱在粮食作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75-15478.
被引量:13
4
姬玉梅.
三种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33-2535.
被引量:10
5
姬玉梅.
三种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0):47-49.
被引量:2
6
安泉鑫,陈莉,庞林江,王允祥.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与机械,2012,28(5):239-242.
被引量:17
7
胡超,白史且,张玉,陈智华.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及其在牧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J]
.草业与畜牧,2013(4):40-46.
被引量:5
8
刘浩,周闲容,于晓娜,杨修仕,刘三才,么杨,任贵兴.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现状与展望[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215-221.
被引量:49
9
李长滨,党美珠,崔丽伟,辛婷,龙娇妍.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3):17-19.
被引量:2
10
李长滨,张荷丽,王姗姗,庄军辉.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品质方面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0):98-101.
被引量:1
1
范瑞英,杨雪莲.
试论小麦高蛋白育种[J]
.西藏农业科技,2006,28(4):30-35.
2
邱丽娟,王金陵,杨庆凯.
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研究——Ⅰ大豆杂交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特点[J]
.大豆科学,1990,9(4):271-277.
被引量:30
3
邱丽娟,王金陵,孟庆喜.
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研究 Ⅱ 大豆杂交F_2、F_3和F_4代蛋白质含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J]
.大豆科学,1991,10(2):93-97.
被引量:3
4
杨学荣,扶惠华,杨胜英.
水稻高蛋白育种与早籼华03[J]
.湖北农业科学,1990(2):9-12.
被引量:5
5
郭光荣.
人工诱变与外源DNA直接导入相结合创造遗传变异的探讨[J]
.作物研究,1994,8(2):15-15.
被引量:7
6
靳义荣,徐晓莹,刘鹏,谢永盾,郭智慧.
利用人工诱变技术改良我国小麦品种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7(3):33-34.
被引量:4
7
黄志平,戴瓯和.
安徽大豆高蛋白育种及其栽培技术[J]
.大豆科学,1999,18(2):164-167.
被引量:8
8
张燕玲,吴立蓉,贺红.
人工诱变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3):69-73.
被引量:5
9
何裕昌.
亚麻良种简介[J]
.中国麻作,1982,4(1):41-43.
10
林勇,鲁雪华,郭文杰,陆培基.
满江红的育孢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3):197-199.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