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3
-
1罗承选.培养具有独立创业者精神的高素质人才[J].高等教育,2000,(3):27-27. 被引量:2
-
2刘振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文化反思[J].高等教育,2000,(1):33-33. 被引量:2
-
3屈林岩.人文教育的目标 内容及其主要途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1997(3):21-24. 被引量:17
-
4朱荣华,毛祖桓,曾平荣,郭景文,江丕权,许茂祖.制定工科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若干问题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9,20(1):44-51. 被引量:14
-
5汪佩伟.当前高校文科科研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9,20(3):42-44. 被引量:5
-
6张红峻.试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3):44-49. 被引量:23
-
7许建领.高校课程综合化的渊源及实质[J].教育研究,2000,21(3):48-53. 被引量:60
-
8黎德扬.科技教育人文化——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之管见[J].交通高教研究,2000(1):9-12. 被引量:4
-
9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3):5-10. 被引量:82
-
10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11-11.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8
-
1朱翠英.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认识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4(4):126-127. 被引量:1
-
2魏风军,孔令远.专色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J].印刷杂志,2005(11):82-83.
-
3王海霞.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建设问题刍议[J].发展,2007(10):146-147. 被引量:1
-
4王海霞.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及其完善[J].甘肃科技,2009,25(1):168-170.
-
5吴彩斌,徐朝亮,聂发辉,杨柳春,向速林.素质教育课堂之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5,0(9):46-48. 被引量:1
-
6金玲.高校学生人文教育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102-104. 被引量:1
-
7颜玄洲,龚霞,蒋天弟,马文烈,李晓珍.理工科专业教学中应强化人文科学的精神[J].农机化研究,2004,26(2):268-269.
-
8李娅玲.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67-6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成永红,任来峰.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105-106. 被引量:3
-
2陈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探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0):84-86. 被引量:2
-
3吴兆方,陈光曙,梁枫.文工交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佳境界[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13-115. 被引量:12
-
4马兵.历史教学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J].学理论,2009(26):163-165. 被引量:2
-
5盛常青,李红艳.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285-286. 被引量:2
-
6彭容.浅析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育人的现状和实现途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3):2-3. 被引量:1
-
7丁玎玫.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J].艺术教育,2012(1):44-45. 被引量:1
-
8宋宁杰.中职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对策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8):47-48. 被引量:1
-
9浦海涛.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文工交融”[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4):276-277.
-
10李佳圣,聂静.基于“两低困境”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1):17-21.
-
1赵芸.物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z1):199-200.
-
2柴振荣.原民主德国科学工作者在联邦德国高等学校中的劳动安排问题[J].管理观察,1996,0(4):41-41.
-
3迟恩莲.战后苏联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1-7.
-
4蒋逢春,艾宝勤.浅谈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实践及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3):127-128. 被引量:11
-
5池晓玲.高校学生危急事件管理机制新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4,24(5):82-84.
-
6王玉波.医学教育转型的助动器──《医学教育》读后感[J].医学教育,1995(12):4-8.
-
7邓三英.“生活—民族—科学”一体化: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新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5):108-110. 被引量:5
-
8钟晓班.下诺夫哥罗德地区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的一体化:现状与前景[J].管理观察,1999,0(3):46-47.
-
9黄金南.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2):8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