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制度认同与后赵天王体制的演变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ost-Zhao Tianwang Syste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后赵君主采用了有别于皇帝称号的天王号并为十六国北朝政权所仿效,然而后赵天王体制只是君主在其统治基础薄弱情况下对皇帝制度的调整。由于建政缺乏部族基础,后赵在建构王权时较为依赖君主家庭成员,在礼仪权威上模糊彼此间的差别,但这一调整并不成功,宗室内争的反复出现迫使后赵回归传统的皇帝制度。从政权架构来看,后赵以魏晋王朝为样板,一方面沿袭吏兵配属制度、宗室出镇制度,以保证"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他家族之上";另一方面天王以宿卫亲军为王权的军事基础并建立内朝决策机制,以保证天王的王权专制。在后赵的政治实践中,吏兵配属、宗室出镇存在着反噬王权的发展面相,这一矛盾既根源于视宗室为一体的天王体制,也根源于自我矛盾的魏晋旧制。后赵天王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制度传统对少数民族政权的约束,而以魏晋为样本的政权架构则反映出后赵的中华制度认同。
作者 李磊 Li Lei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2,共7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中华认同与南北朝时代的国家建构”(14PJC030)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80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