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是异质还是同质——卮评吴棫顾炎武江永处理歌支相押的理论方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顾炎武《唐韵正》开篇云:"凡韵中之字,今音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谱相传之误,则注云古音某並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皆同而中有数字之误则止就数字注之,一东是也。一韵皆误则每字注之,四江是也。同者半不同者半,则同者注其略不同者注其详,且明其本二韵而误倂为一,五支是也。
作者
陈鸿儒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
出处
《汉字文化》
2016年第6期15-23,共9页
Sinogram Cultur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12BYY066)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A023)的资助
关键词
支韵
吴棫
唐韵正
韵字
理论方法
字之误
音同
二字
反离骚
《九歌》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陈鸿儒.
谈“补”说“叶”——吴棫对话陈第顾炎武[J]
.汉字文化,2015(5):39-43.
被引量:7
2
陈鸿儒.
《诗》韵研究的两桩公案──兼谈雕龙雕蟲[J]
.汉字文化,2016(3):13-1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陈鸿儒.
汉语异读合成词例说[J]
.古汉语研究,1992(4):63-66.
被引量:3
2
陈鸿儒.
异读合成词在训诂学上的运用[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01-106.
被引量:1
3
陈鸿儒.
谈“补”说“叶”——吴棫对话陈第顾炎武[J]
.汉字文化,2015(5):39-43.
被引量:7
4
陈鸿儒.
谈谈段玉裁的叶音说[J]
.汉字文化,2015(6):19-2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
1
陈鸿儒.
谈谈段玉裁的叶音说[J]
.汉字文化,2015(6):19-24.
被引量:2
2
陈鸿儒.
《诗》韵研究的两桩公案──兼谈雕龙雕蟲[J]
.汉字文化,2016(3):13-17.
被引量:3
3
陈鸿儒.
今韵侯虞顾江归部考辨[J]
.汉字文化,2017(5):11-16.
被引量:6
4
陈鸿儒.
是南北还是古今:关于梵汉对音的思考[J]
.汉字文化,2019(5):8-11.
被引量:2
5
陈鸿儒.
异质共存与汉语研究[J]
.汉字文化,2019(17):3-7.
被引量:2
6
陈鸿儒.
上古韵部检讨[J]
.汉字文化,2023(9):1-6.
被引量:2
7
雷平,曾侨.
近十年中国学界顾炎武研究述评[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1):48-56.
8
赵忠富.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3):31-40.
同被引文献
13
1
陈鸿儒.
唐宋韵图释读[J]
.汉字文化,2021(1):1-9.
被引量:6
2
方孝岳.
关于先秦韵部的“合韵”問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2(4):28-48.
被引量:8
3
吴庆峰.
论“异平同入”[J]
.齐鲁学刊,1989(2):125-129.
被引量:1
4
陈新雄.
怎样才算是古音学上的审音派[J]
.中国语文,1995(5):345-352.
被引量:6
5
王宁,黄易青.
论清儒古音研究中考古与审音二者的相互推动[J]
.古汉语研究,2001(4):2-7.
被引量:6
6
李开.
江永《古韵标准》方音审取古音说[J]
.语言研究,2006,26(1):54-57.
被引量:6
7
陈秀然.
顾炎武、江永、段玉裁对幽、侯部处理之比较[J]
.殷都学刊,2013,34(1):102-105.
被引量:3
8
陈鸿儒.
谈“补”说“叶”——吴棫对话陈第顾炎武[J]
.汉字文化,2015(5):39-43.
被引量:7
9
陈鸿儒.
今韵侯虞顾江归部考辨[J]
.汉字文化,2017(5):11-16.
被引量:6
10
陈鸿儒.
孔广森“通韵”“转韵”评析[J]
.汉字文化,2018(12):3-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董嘯天,李鑫.
江永古音學研究史百年述要[J]
.古籍研究,2023(1):367-373.
2
陈鸿儒.
今韵侯虞顾江归部考辨[J]
.汉字文化,2017(5):11-16.
被引量:6
3
陈鸿儒.
南音北音与汉语音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7-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陈鸿儒.
是南北还是古今:关于梵汉对音的思考[J]
.汉字文化,2019(5):8-11.
被引量:2
2
陈鸿儒.
唐宋韵图释读(二)[J]
.汉字文化,2021(13):1-5.
被引量:3
3
陈鸿儒.
南音北音与汉语音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7-11.
被引量:4
4
陈鸿儒.
漫谈北京话铎药觉的文白异读[J]
.汉字文化,2022(5):1-5.
被引量:3
5
陈鸿儒.
段玉裁古韵“第二类”考辨及汉语音韵研究相关问题[J]
.汉字文化,2022(17):1-6.
被引量:2
6
陈鸿儒.
上古韵部检讨[J]
.汉字文化,2023(9):1-6.
被引量:2
7
林慧彬,王进安.
莆仙戏目连前传《傅天斗》用韵探析[J]
.莆田学院学报,2023,30(3):86-92.
8
陈鸿儒.
汉语唇音声母检讨[J]
.汉字文化,2023(21):1-5.
1
蒋林,余叶盛.
浅析阿瑟·韦利《九歌》译本的三种译法[J]
.中国翻译,2011,32(1):65-67.
被引量:7
2
王群.
许渊冲《离骚》英译本特点刍议[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56-157.
被引量:3
3
倪菲菲.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离骚》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2015(11):130-131.
4
王典馥.
“离骚”新解[J]
.语文知识,2003(3):22-22.
5
郭晖.
典籍英译的风格再现——小议《楚辞》的两种英译[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4(1):95-109.
被引量:8
6
陈笑芳.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与《离骚》英译[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61-64.
被引量:3
7
卓振英.
典籍英译中的形制研究——以《九歌》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2):62-68.
8
丰子翔.
“芳与泽其杂糅兮”浅证[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28-29.
9
陈笑芳.
《离骚》在19世纪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J]
.宜春学院学报,2015,37(2):66-69.
被引量:4
10
魏家海.
《九歌》英译中的阐释行为与交往行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4):57-61.
被引量:3
汉字文化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