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媒体名誉侵权司法裁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1998至2010年间215份媒体名誉侵权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本研究分析了我国法院对涉及媒体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关系案件的裁决方式。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概率,法院会判决媒体被告败诉。比之于经济与社会资源较多的法人原告或政府官员原告,法院更可能支持普通人原告,但会给文化名人更多的名誉保护。数据还显示,当起诉事由涉及公共事务时,法院对于媒体更加宽容;当媒体侵权行为有明显商业动机时,法院对媒体的处置更为严厉。此外,法院对本地媒体被告也更为宽容,在起诉事由涉及公众事务时尤其如此。法院对外地媒体相对严厉,当起诉事由涉及非公共事务的案件,外地媒体被告几乎毫无胜算。依据这些发现,本文还评价了过往相关研究,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
作者 徐剑 葛岩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39,119,共5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金 上海教委创新重点项目"中国媒体表达自由的司法空间与约束"(项目编号:11ZS24) 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信息处理与公正判断"(项目编号:11JCY09)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48

共引文献464

同被引文献64

  • 1魏永征.新闻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要件[J].新闻大学,1993(3):26-28. 被引量:3
  • 2胡翼青,吴欣慰.再论传播的“仪式观”:一种社会控制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5):112-116 124. 被引量:25
  • 3卞冬磊.(2015b).识“时务”者为俊杰:晚清知识转型与中国现代报刊的兴起(1896-1898).《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32,209-233. 被引量:1
  • 4黄旦.(2015b).新报刊史的书写-范式的变更.检索于http://www.douban.corn/note/5 ! 5838269/?type=like. 被引量:1
  • 5黄建友,张志安.(2015).付费采访与暗访的认知正当化.《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33):119-151. 被引量:1
  • 6胡翼青.(2016).重新发现传播学.检索于http://mp.weixin.qq.com/s?-biz=MzlwOTEyMTA2Mg==&mid=402071547&idx=1n=8f3767757ac4f69eeeff3b303edb7e16&scene=1&srcid=0101Q00o3258NpF8RID8klf#wechat_redirect. 被引量:1
  • 7李红艳,刘碧瑶.(2015).新国家形象抑或新文化建设?.《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34):185-213. 被引量:1
  • 8潘祥辉.(2015).“我们错了”:中国式媒介更正与致歉的政治社会学考察.《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33):49-83. 被引量:1
  • 9邱林川.(2015).“南方两周末”:工民新闻、批判媒介素养与传播赋权.《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34):151-184. 被引量:1
  • 10阙岳.(2015).生活惯习、行为模式与健康传播.《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31):95-1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