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国善恶报应观的形成及其当代启示意义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善恶报应观初步形成于西周时期,它的发展则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儒、道、释三种报应观相互影响、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主旨在于止恶劝善、教化民众、净化社会,能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个体的心理需要。中国善恶报应观对中国人传统心理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中国人形成了重德意识、家族使命意识、责任心理和解脱心理;消极影响表现在:使中国人形成了迷信心理、奴性心理、功利心理、自私和冷漠心理。探讨中国善恶报应观,对塑造当代中国人的健全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 张忠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118,共6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刘道超.善恶报应观念性质试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5(1):69-76. 被引量:3
  • 2陈筱芳.中国传统报应观的源头:春秋善恶报应观[J].求索,2004(4):170-171. 被引量:9
  • 3刘道超著..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第2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212.
  • 4陈来著..古代宗教与伦理 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365.
  • 5李民,王健撰..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28.
  • 6张持平,吴震.殷周宗教观的逻辑进程[J].中国社会科学,1985(6):73-86. 被引量:10
  • 7汪凤炎著..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44.
  • 8刘立夫:《佛教与中国伦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15页. 被引量:1
  • 9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被引量:27
  • 10方勇、李波译注:《荀子》,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48页.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83

共引文献182

同被引文献70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