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被引量:2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胡塞尔自1905年起开始关心和思考交互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被冠之以"同感(empathy)"的标题。此后,胡塞尔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延续,直至1938年去世都未曾停止过。无论胡塞尔的尝试是否可以被视为成功的,他的思路都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由于从超越论现象学的视角出发,本我相对于他我始终是更原本的或更原始的,因此单个主体性也始终具有相对于交互主体性的优先地位。
作者 倪梁康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91,共9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瑞士]耿宁:《编者引论》,[德]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第1卷,同上书,XXV、XVII. 被引量:1
  • 2[德]施特凡·施特拉塞尔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社会本体论基本思想》 ,《哲学研究杂志》第29卷第1册,1975年,第3页. 被引量:1
  • 3[德]黑尔德:《交互主体性的问题与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的观念》 ,[德]克莱斯格斯、[德]黑尔德 :《超越论现象学研究的视角》 ,海牙:马尔梯努斯·奈伊霍夫出版社,1972年,第3页. 被引量:1
  • 4[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1卷,《胡塞尔全集》第3卷,海牙:马尔梯努斯·奈伊霍夫出版社,1976年,第11页.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97

引证文献24

二级引证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