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哲学中“移情”和“同感”说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审美心理学"中的"移情说"是中西方美学的共同点之一。作为人类本能的"移情"能力,是解决"主体间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基于西方美学史、哲学史的发展,细读中国美学史对美的本质探讨,依次阐述西方和我国的"移情""同感"说,发现虽然中西方对"移情""同感"的理论运用领域不同,但中西方对美的探讨具有许多相同之处,仍不失为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切入点。
作者
王穗实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7-8,共2页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中西哲学
移情
美学
同感
分类号
B561.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倪梁康.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3):83-91.
被引量:25
2
倪梁康著..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 修订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593.
3
宗白华著..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3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瑞士]耿宁:《编者引论》,[德]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第1卷,同上书,XXV、XVII.
被引量:1
2
[德]施特凡·施特拉塞尔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社会本体论基本思想》 ,《哲学研究杂志》第29卷第1册,1975年,第3页.
被引量:1
3
[德]黑尔德:《交互主体性的问题与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的观念》 ,[德]克莱斯格斯、[德]黑尔德 :《超越论现象学研究的视角》 ,海牙:马尔梯努斯·奈伊霍夫出版社,1972年,第3页.
被引量:1
4
[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1卷,《胡塞尔全集》第3卷,海牙:马尔梯努斯·奈伊霍夫出版社,1976年,第1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4
1
王继.
无他人的意向性是可能的吗——对胡塞尔交互主体性思路进行重构的尝试[J]
.哲学评论,2019(1):176-193.
2
陈巍,李恒威.
直接社会知觉与理解他心的神经现象学主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6):46-58.
被引量:4
3
张会宁,晁生智.
胡塞尔破除唯我论的哲学尝试[J]
.世纪桥,2016(12):94-96.
4
倪梁康.
胡塞尔与舍勒:交互人格经验的直接性与间接性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3):117-134.
被引量:3
5
杜宴林.
司法公正与同理心正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17(6):102-120.
被引量:35
6
冯寿农,项颐倩.
审美同情:萨特传记批评的主体间性[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7(6):119-125.
7
姜勇.
教育现象学的迷误与出路[J]
.全球教育展望,2018,47(2):49-58.
被引量:8
8
吕嘉.
关于构建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2):88-95.
9
朱刚.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中的双重开端与双重还原——兼论交互主体性的原初性[J]
.哲学研究,2018,0(9):66-75.
被引量:8
10
崔昕昕.
“他我”之为“他人”——胡塞尔“第五沉思”中的交互主体性理论[J]
.保定学院学报,2019,32(1):6-10.
1
王强,张立雪,吴建萍.
王国维与冯友兰境界说之比较[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5):17-20.
2
张宇.
试析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J]
.职业技术,2012(2):111-111.
3
温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探析[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20(6):8-9.
被引量:1
4
刘晓英.
马克思和本世纪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述介[J]
.理论探讨,1998(4):62-64.
被引量:1
5
莲.
《哲学、精神与神经科学对话》[J]
.国外社会科学,2009(6):123-123.
6
李时炯,蔡文.
早晨的幸福时间[J]
.现代阅读,2015,0(10):91-92.
7
赵淑阳.
“气”的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发展的脉络[J]
.参花(下),2013,0(2):82-83.
8
王曼.
中西方美学有与无之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8):87-88.
9
马欣川,满晶.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论人的本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87-91.
被引量:5
10
伊庆国.
浅论古代中西方美学中的“和谐”思想[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8):144-144.
被引量: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