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8-71,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共引文献31
-
1姚利民.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S1):170-174. 被引量:25
-
2段晓英,周志宏.行动研究及对罪犯改造的意义[J].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5):8-11.
-
3刘淑红,王雪兰.现代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转换及其价值取向[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1):67-70. 被引量:3
-
4卢晓中,喻春兰.当代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4-108. 被引量:12
-
5龙海霞.行动研究:价值与反思[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4):61-64. 被引量:2
-
6王磊,蒋晓莲.行动研究及其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36-37. 被引量:9
-
7方龙云.“研究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辨析——行动研究的视角[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2):39-40. 被引量:1
-
8张新颖,王秀丽.大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述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3):137-142. 被引量:3
-
9杨伟利.海水淡化迎来发展机遇期[J].环境,2006(12):58-61.
-
10王秀丽.大学生合作学习——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07,1(4):6-10.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238
-
1萧俊明.走入21世纪的澳大利亚社会科学——构成、变化与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1(2):60-68. 被引量:4
-
2徐艳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5):32-35. 被引量:3
-
3丁邦平.国际比较教育的若干方法与理论——兼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2):13-18. 被引量:22
-
4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37-41. 被引量:279
-
5洪明.西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转向——行动研究探略[J].国外社会科学,1999(1):15-20. 被引量:28
-
6刘云杉.走入日常生活的教育社会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7-73. 被引量:6
-
7谭顶良.从因循式教学到策略式教学——兼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与形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3-88. 被引量:5
-
8顾肃.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1998(1):55-60. 被引量:7
-
9张武.论解放思想的伟大作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J].江汉论坛,1998(10):5-9. 被引量:2
-
10刘朝晖,扈中平.对西方教育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98(5):8-1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32
-
1杨跃.试论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兼与“整合观”商榷[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9(2):14-19. 被引量:7
-
2石华灵.试论当前教育学的研究取向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
-
3姚利民.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S1):170-174. 被引量:25
-
4陶李刚,高耀明.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特征及其设计原则[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15-19. 被引量:4
-
5丁洁.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研究方法分析[J].高教探索,2005(4):77-80. 被引量:23
-
6刘培蕾.寻找教育新视点——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对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2):25-27.
-
7梁燕玲,陈时见.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特征、优势与局限[J].比较教育研究,2007,28(8):6-10. 被引量:2
-
8李敏,黄平.“自主性”教学模式在高师体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7,9(6):126-128. 被引量:2
-
9苗建红.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3):9-10. 被引量:2
-
10禹旭才.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三重三轻”[J].现代大学教育,2008,24(3):13-1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98
-
1张春红.注重反思教学 激活阅读课堂——反思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19,0(11):69-69.
-
2马玲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J].中华少年,2020,0(3):85-86.
-
3李昱.教师反思性教学辩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6):159-160.
-
4刘进.人工智能如何使教育研究走向科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06-117. 被引量:6
-
5杨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79-81. 被引量:22
-
6李依军,孔祥武.论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5):74-75. 被引量:13
-
7宋志英.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成为研究者[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1):1-3. 被引量:1
-
8朱晋元.高校体育课程中社会性发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促进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21-124. 被引量:3
-
9李风华.反思性教学及其分类[J].职大学报,2009(2):132-133. 被引量:1
-
10刘四,耿麦收.中小学体育教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J].科技资讯,2007,5(3):207-208.
-
1孟卫青.教育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教育评论,2003(2):33-35. 被引量:27
-
2周红.教育叙事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4):58-60.
-
3黄也佳,王梦晗.论我国教育方针的人本主义取向[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2):77-80.
-
4刘秀,邓晖.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取向——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58-60. 被引量:2
-
5古立新.研究性学习——教育的人本主义取向[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4(1):70-74.
-
6李晓霞.浅谈孔子学习动机理论的人本主义取向[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1):88-89.
-
7保吉春.教育的人本主义取向——浅谈博客的教育应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3):46-48. 被引量:2
-
8严从根.在权利个人和国民之间——我国教育研究的百余年求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27-31.
-
9高如峰.关于当前教育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J].教育情报参考,2004(2):7-8.
-
10刘要悟,康艳明.试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6):22-2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