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化学工程师》
CAS
2000年第3期34-35,共2页
Chemical Engineer
同被引文献20
-
1吴蕴青,刘宝红,孔继烈,邓家祺.生化需氧量微生物传感器性能优化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4,22(7):647-651. 被引量:10
-
2刘宝红,孔继烈,陈蕾,邓家祺.BOD快速测定传感器的微生物膜固定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1994,15(6):8-11. 被引量:8
-
3邢国良,周慧民.生物化学需氧量分析仪的研制及应用[J].分析测试仪器通讯,1996,6(1):29-32. 被引量:5
-
4刘建昌.BOD微生物膜的再利用研究初探[J].环境科学导刊,2007,26(2):94-96. 被引量:2
-
5铃木周一 霍纪文 等.生物传感器[M].科学出版社,1988.. 被引量:4
-
6水和废水分析监测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分析监测方法 第三版[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62-365. 被引量:1
-
7美国公共卫生协会 等.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Z].,.444. 被引量:1
-
8大谷芳享 等.技装(日),1983,:61-64. 被引量:1
-
9田中良 磷部健介 星川宽 等.BOD测定装置[J].特开平,5-45352,1993,2:23-23. 被引量:1
-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27-2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
-
1蒋永荣,李莉,王燕.大肠杆菌生化需氧量传感器生物膜性能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6):57-60. 被引量:2
-
2彭虹,陈志宏,李尚德,魏美燕.BOD快速测定仪中微生物膜简易再生的初步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10):59-62. 被引量:1
-
3王秀通,孙新成,管锡珺,栾冰.BOD生物传感器和BOD快速检测仪的发展现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4(2):96-9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孙好芬,曾宪杰,毕勇志.BOD_5测定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6(3):58-62. 被引量:2
-
2王建龙,章一心.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7):1066-1082. 被引量:20
-
3李洛娜,钮玉龙,李捷,梁彦娟,张乐.BOD微生物传感检测仪中高效微生物膜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3):437-441. 被引量:4
-
4黎丽娅,李松涛.微生物传感器BOD测定方法的适应性及分析要点[J].光谱实验室,2011,28(3):1487-1490. 被引量:1
-
5陈秋萍,白金平.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电气控制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9):88-90. 被引量:1
-
6胡敬芳,孙楫舟,高国伟,夏善红.介体型水质BOD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4,20(12):7-13.
-
7张国辉.BOD快速测定法与BOD_5测定法的比较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5(2):46-48.
-
1孙裕生,刘宪梅,崔建升,祁建珍.长寿命BOD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2,13(4):59-63. 被引量:19
-
2崔建升,马莉,王晓辉,刘化丽,陈曦.BOD微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化学传感器,2005,25(1):6-10. 被引量:1
-
3杨睿彬,孔旭,鲍国泰,孙义新,王媛媛,李捷.BOD微生物传感检测仪的研究进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36(6):75-80. 被引量:2
-
4李花子,王建龙,张悦,施汉昌,文湘华.酵母菌BOD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2,12(3):88-90. 被引量:8
-
5李一锦,夏善红.BOD微生物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发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34(7):5-11. 被引量:3
-
6卢文,杨文荣,任孝芬,王宅中,马俊,杨蕊.伏安式BOD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1993,13(4):54-58. 被引量:3
-
7郏建波,董绍俊.生化需氧量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3,31(6):742-748. 被引量:14
-
8孙金芳.BOD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使用范围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66-66.
-
9李花子,施汉昌,王建龙.BOD微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05-407. 被引量:3
-
10陈宁,焦国嵩,牟宇翔,高旭光.BOD微生物传感器和BOD智能生物检测仪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2):48-50.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