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末民初中国文人的西方特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末民初,传统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力挑战,浸染了千年儒家文化的诸多中国文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西方特质的烙印,其思维现代、个性独立、气质浪漫,演绎了一幅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波澜画卷。特质之一:思维现代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人的思想意识总体来讲是较为保守和封建的,
作者
王芳
机构地区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79,共2页
Lantai World
关键词
西方工业文明
中国文人
清末民初
特质
封建专制
社会发展
儒家文化
个性独立
分类号
K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章征科.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55-59.
被引量:2
2
王标.
章太炎与袁世凯[J]
.文史春秋,2009(9):50-57.
被引量:2
3
余杰.
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J]
.鲁迅研究月刊,1999(9):15-28.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邵迎武.
苏曼殊与拜伦[J]
.天津师大学报,1986,6(3):70-75.
被引量:1
2
罗志田.
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J]
.近代史研究,2001(2):28-100.
被引量:29
3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被引量:7
4
梁启超选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被引量:1
5
忘山庐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6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一,高等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7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M]//梁启超文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8
刘鼒和.勖报,1915-06-10:甲寅1卷6号.
被引量:1
9
新旧与调和[J].晨报1919-10-13、14.
被引量:1
10
陈独秀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4
1
廖七一.
梁启超与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J]
.外语研究,2006,23(3):48-51.
被引量:17
2
刘海燕,曹福志,周玉兰,郑琦.
葡萄胎合并异位妊娠漏诊1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47-2247.
被引量:1
3
廖七一.
论马君武译《哀希腊歌》中的“讹”[J]
.中国翻译,2006,27(4):27-31.
被引量:12
4
廖七一.
现代诗歌翻译的“独行之士”——论苏曼殊译诗中的“晦”与价值取向[J]
.中国比较文学,2007(1):68-79.
被引量:13
5
杨伟.
摩罗精神的文学转化与实践——鲁迅讽刺精神另探[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1):58-61.
被引量:1
6
邓庆周.
拜伦《哀希腊》在近代中国的四种译本及其影响[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5):23-27.
被引量:4
7
蒋芬.
从政治审美到文学审美——论苏曼殊的翻译[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35-138.
被引量:1
8
边立红,张弄影.
从操纵论的角度看梁启超译《哀希腊》[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129-132.
被引量:5
9
李公文,罗文军.
论清末“拜伦”译介中的文学性想象[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149-153.
被引量:6
10
潘艳慧,陈晓霞.
《哀希腊》与救中国——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知识分子对拜伦的想象[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97-102.
被引量:6
1
溥雪斋,爱新觉罗.溥杰.
晚清见闻琐记[J]
.武汉文史资料,2007(5):12-16.
2
朱自尊.
舒淇:性感的人生不纠结[J]
.喜剧世界(上),2011(3):1-1.
3
张彩彩.
她们靠什么驯服花心郎[J]
.晚报文萃,2011(3):71-72.
4
霍修勇.
从臣民到国民[J]
.文史博览,2012(2):39-39.
5
张静.
浅析西汉中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223-223.
6
杨蓬.
浅谈"忽悠"一词[J]
.开心(素质教育),2013(4):79-79.
7
王泰.
论北非文明交往与利比亚城市的历史变迁[J]
.史学理论研究,2003(2):91-98.
被引量:1
8
王筱,张旭.
廖晓义:从西方式环保到中国式公益[J]
.中国慈善家,2017,0(1):72-73.
9
赵明远.
张謇的产业发展思想与实践[J]
.江海纵横,2015,0(2):50-52.
10
吴团英.
草原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思想工作,2008(4):16-17.
被引量:2
兰台世界(上旬)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