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师教育论坛》
1998年第6期58-60,共3页
Teacher Education Forum
参考文献1
-
1(美)帕克(D.H.Parker)著,张今.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
-
1单世联.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J].社会科学战线,2004(5):15-24. 被引量:9
-
2杨道麟.语文教育审美观念略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4(09S):30-31. 被引量:5
-
3杨道麟.浅论文本阅读的真善美价值[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12S):32-34. 被引量:5
-
4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11. 被引量:2
-
5[3]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修订本)[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427. 被引量:2
-
6[5]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7李晔.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J].语文教学之友,1998,(6):8. 被引量:1
-
8[11]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被引量:1
-
9[3]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10杨道麟.语文教育审美形态略论[J].秦皇岛教育学院学报,200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8
-
1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略论[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117-123.
-
2吕贺.小古文教学:从“童趣”出发[J].教育视界,2021(20):21-25. 被引量:1
-
3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规律略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4):117-121. 被引量:1
-
4洪镇涛.独特的建树鲜明的立场深厚的积淀——杨道麟《语文教育美学研究》读后[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1):119-122.
-
5张正君.为开发真善美的语文世界而鼓与呼——杨道麟的语文美学观评介[J].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115-117. 被引量:1
-
6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1):102-108. 被引量:50
-
7杨道麟.语文教育原则的真善美[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71-78. 被引量:2
-
8杨道麟.语文教育本质的真善美[J].当代教育科学,2009(24):53-55. 被引量:4
-
9杨道麟.人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50-55. 被引量:7
-
10杨道麟.试论经典诗歌的教育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09,26(6):83-88. 被引量:3
-
1路晓彬.杨宪益英译《琵琶行》中的审美感知与想象[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130-133. 被引量:2
-
2鹿鸣昱.从审美的心理因素来谈如何让诗歌译文再现审美价值——以俳句的汉译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124-126. 被引量:1
-
3林小俊.香水译名的文化意蕴与审美情趣[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4):129-130. 被引量:1
-
4马华.试论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培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11Z):83-84. 被引量:1
-
5潘莹.“文本间距”与文学翻译审美理解的实现[J].外语学刊,2011(3):137-139.
-
6黄河,张义君.试析会话话语的审美特点[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93-96.
-
7潘莹.文学译者的“心理距离”与审美经验实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97-100. 被引量:1
-
8王丽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想象[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S):213-214.
-
9刘萱.文本与审美[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60-61.
-
10王希.《红楼梦》中诗歌英译审美意识[J].山东文学,2009(4):10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