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创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实际课堂讲授中存在一些困难。运用专题教学法、历史比较法、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法,对于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作者
李志松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99,共3页
Education Review
基金
西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渗透式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建构与应用研究"的成果
批准文号西大教[2010]29号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方法
创新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梁星亮,杨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研究》,陕西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会印行,2009年7月.
被引量:1
2
赵璐.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注意四个转变[J]
.唐都学刊,2002,18(2):114-116.
被引量:2
3
王久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91-94.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38
1
谢千里.
中学语文课堂上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培养与形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96-96.
被引量:1
2
张向红.
宁夏师范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模式初探[J]
.文教资料,2009(31):190-192.
被引量:10
3
杜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30-31.
4
傅敏,陈明龙.
近五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之回顾[J]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23-27.
被引量:4
5
杨东.
“中国近代史纲要”开设以来理论界的评议及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4):31-35.
被引量:3
6
刘启明.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61-62.
7
李静.
宁夏大学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0):177-178.
8
伍耀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探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104-106.
被引量:2
9
关多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刍议[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2):102-104.
被引量:1
10
孙前梅,刘海英.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化[J]
.黄山学院学报,2010,12(6):97-10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3:12.
被引量:11
2
范连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探析》,《海峡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被引量:1
3
陈秉公.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42-47.
被引量:170
4
王先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9):60-64.
被引量:18
5
贾友军,李咏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路径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49-51.
被引量:9
6
卢黎歌.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
.教学与研究,2009(11):89-92.
被引量:99
7
宋进.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75-78.
被引量:11
8
范连生.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的增强[J]
.教育评论,2012(6):87-89.
被引量:5
9
葛玉良,张晓娜.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73-75.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2
1
范连生,范文文.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转化[J]
.教育评论,2014(1):99-101.
被引量:2
2
李晶.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困境、机遇与改革[J]
.教育评论,2015(5):120-12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邱丹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
.现代交际,2014(10):186-187.
2
刘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换位”教学法探究[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4):117-120.
1
朱凤庆.
对话交流法的妙用[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1(10):58-60.
2
杨飞.
浅论互动交流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J]
.校园英语,2016,0(12):148-148.
3
辛红梅.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探讨[J]
.汾煤科技,2000(1):23-26.
4
谢进如.
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4):46-47.
被引量:1
5
申芬.
注重比较法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79-80.
6
李开福.
新课改下的历史比较法[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1(1):113-113.
7
王团结.
素质教育下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1,0(23):108-108.
8
孙吉涛.
比较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2008,0(22):59-60.
被引量:2
9
吕明德.
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02,23(10):16-17.
被引量:4
10
宋媛.
浅议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
.祖国(教育版),2013(4):363-364.
教育评论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