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思品课程度目标评价流于形式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德育的工作是比较受重视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表现为:学生的主流是拥护党和爱国的,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绝的;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普遍增强,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现在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小学校的德育效果十分不理想,对于德育低效的原因之说也有很多,而笔者也深有感触,认为德育程度目标评价流于形式是导致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
作者
徐婷婷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目标评价
原因
学校德育
课程
改革开放
不正之风
竞争意识
独立自主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黄民强.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J]
.文教资料,2009(19):141-142.
被引量:1
2
赵新春,孟庆恩.
当前中学德育低效分析及对策研究[J]
.前沿,2006(10):83-85.
被引量:2
3
林源洪.
新课程实施中思想品德课评价模式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8):44-46.
被引量:4
4
张水耀.
如何摆脱德育低效状态的几点思考[J]
.天津教育,2005(12):35-37.
被引量:4
5
张明卓.
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探微[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2(2):25-27.
被引量:5
6
萧鸣政著..德育测评[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358.
7
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1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6.
被引量:175
2
彭未文.交往德育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3
高得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李福新.
改变职业学校德育低效状态的实践与思考[J]
.科技资讯,2006,4(21):120-121.
2
赵惠,刘涛.
关于近五年中小学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述评[J]
.基础教育参考,2008(1):50-53.
被引量:2
3
刘晓丽.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体验式教学的对策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24-225.
被引量:8
4
闫苗.
试析我国道德灌输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5):54-56.
5
刘晓丽.
论运用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2011(4):12-14.
被引量:9
6
李祥兴,程晓敏.
论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对策[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34(3):80-85.
7
李祥兴,程晓敏.
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06-110.
被引量:10
8
张平.
初中思想品德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
.未来英才,2015,0(5):297-297.
9
王益龙.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探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60-60.
被引量:1
10
李陆柒.
探究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J]
.未来英才,2015,0(11):317-317.
1
沈贵鹏,凌纪霞.
关于心理教育评价的思考[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8(2):38-42.
被引量:1
2
李作松.
深化教学目标评价,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及其评价”实践的回顾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1994,14(9):23-27.
3
李晶.
改革评价模式 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196-196.
4
黄艳.
构建自主课堂 实现有效发展[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3(12):56-57.
5
赵兵.
浅谈目标评价的几点副作用[J]
.云南教育(视界),2008(24):42-42.
6
陈霞.
泰勒原理对新课程的启示[J]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4):178-179.
被引量:3
7
孙祥兰.
摘下“有色”眼镜,公正评价学生[J]
.中国农村教育,2003(8):63-63.
8
郭凤广.
新课程呼唤可操作性评价模式[J]
.信息技术教育,2005(11):33-33.
9
袁玉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评价”“以学论教”的实践与策略[J]
.吉林教育(综合),2016,0(3):11-12.
10
谭世友.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J]
.广西教育,2013(2):37-37.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