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高校教师流动三十年 被引量:12

Chinese College Teachers’ Mobility Since the Reform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轨迹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各个阶段高校教师流动的机制、特征和背景作了阐述和分析。本文的结论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化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教师的流动权和流动机会逐步提升,教师流动日益活跃,流动选择更加多元、合理,系统内的或校际间的高校教师流动逐渐取代系统间的流动成为主要的流动类型,流动的区域分布更为均衡,以往由中西部向东部、由一般院校向国家重点院校的非均衡的或单向流动逐步向双向、更均衡的大流动格局发展。本文同时探讨了当前高校教师流动中存在的一些无序、不合理现象及其根源。 The article divides the Chinese college teachers' mobility since 1978 into three stages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features and backgrounds of each stage. It concludes that the marketing mechanism of the teachers' mobil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the mobility gets more and more active. The choices of migrating is more and more divers and reasonable. The mobility happening within the system or among the colleges has been the major kind. The distributing of district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balanced , characterized by shifting from the unilateral mobility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r from an ordinary college to a key college to a bilateral and balanced great mobility phas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obstacles disadvantage of college teachers' mobility currently.
作者 蒋国河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20,共6页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人才 流动 College teachers Talents Mobil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曲恒昌.市场经济与我国高教经费筹集的原则与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68-76. 被引量:10
  • 2蒋春燕.知识型员工流动研究[J].中国人才,2001(7):30-31. 被引量:14
  • 3中国教育先锋网.高校校长的无奈--教师流失严重[EB/OL].http://edu.china.com/zh-cn/1055/20010403/10003384.html,2003-09-20. 被引量:1
  • 4王处辉.高校教师收入之多少?[N].社会科学报,2002-12-12(2). 被引量:1
  • 5王云蔚.高校内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D].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2002. 被引量:1
  • 6笔者在本文中对"横向流动"和"水平流动"加以区分.在有关社会流动的理论中,根据劳动者在职业分层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其中,水平流动指的是从一种职业岗位向处于同一水平的另一种职业岗位的横向流动.同一水平指的是工资收入、社会声望、职业评价、职级和工作条件相似,变化的是职业地点或者职业类属.横向流动更明确地指明劳动者在空间、时间和职业类属上的变动,同时根据在这种变动中劳动者在经济地位、声望、职业等级等社会位置上有无明显变化,把横向流动分为"横向-垂直流动"和"横向-水平流动".本文对横向流动的概括及其多种分类能比较好描述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频繁发生的跨岗位、跨单位、跨地域、跨系统(行业)的社会流动现象. 被引量:1
  • 7在研究包括教师在内的知识群体发生的相对于原来的工作岗位的变化时,一些研究者强调离岗流动主要是跨行业流动的损失,把这种流动视为"流失";另一些研究者研究了教师的"兼职"、第二职业现象,强调它的消极影响,但忽略了校内人力资源的内部组合与优化的岗位流动形式. 被引量:1
  • 8一些研究者把教师兼职、从事第二职业、多业并举这种现象称为"隐性流失",而教师发生跨系统流动则称为"显性流失".这种研究思路主要是研究者以教育系统为参照系得出的结果;而笔者主要是以社会系统内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多向度的配置为出发点,考虑到人力资源内含的人力资本所具有的流动偏好性. 被引量:1
  • 9陈萍.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必然选择[J].当代经济,2007,24(10S):156-157. 被引量:20
  • 10郝克明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宏伟纲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120

二级引证文献1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