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族起源诸说辨正——兼论周族起源于白狄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周族非起源于晋南,亦非出自关中土著,而是出自居住在今陕西东北部及山西西部黄河两岸一带的戎狄族人,也就是以后文献所称的白狄。文献记载周人与这些戎狄族人都奉黄帝为其祖先,而黄帝氏族亦正发祥于我国北方晋陕冀交界一带。今考古发现分布于陕东北与山西西部黄河两岸一带的李家崖文化与先周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亦可为此提供证明。
作者
沈长云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关键词
周族起源
白狄
先周文化
李家崖文化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82
同被引文献
16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21
1
张长寿,梁星彭.
关中先周青铜文化的类型与周文化的渊源[J]
.考古学报,1989(1):1-23.
被引量:25
2
徐中舒著..先秦史论稿[M].成都:巴蜀书社,1992:377.
3
李民.
释《尚书》“周人尊夏”说[J]
.中国史研究,1982(2):128-134.
被引量:10
4
刘军社.
试论先周文化与相邻诸文化的关系[J]
.考古与文物,1994(4):48-59.
被引量:7
5
牛世山.
论先周文化的渊源[J]
.考古与文物,2000(2):48-55.
被引量:9
6
邹衡著..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367.
7
田广金,郭素新著..北方文化与匈奴文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39.
8
杨升南.
周族的起源及其播迁——从邰的地望说起[J]
.人文杂志,1984(6):75-80.
被引量:8
9
王玉哲.
秦人的族源及迁徙路线[J]
.历史研究,1991(3):32-39.
被引量:23
10
马长寿著..北狄与匈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165.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宋建,何继英,周丽娟,李峰,江松.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遗址1993—1995年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97(2):197-236.
被引量:11
2
安志敏.
良渚文化及其文明诸因素的剖析——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J]
.考古,1997(9):77-81.
被引量:11
3
刘宝爱.
宝鸡发现辛店文化陶器[J]
.考古,1985(9):850-852.
被引量:9
4
宝鸡竹园沟等地西周墓[J]
.考古,1978(5):289-296.
被引量:29
5
安志敏.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J]
.考古,1959(10):559-565.
被引量:62
6
徐锡台.
早周文化的特点及其渊源的探索[J]
.文物,1979(10):50-59.
被引量:31
7
杨绍舜.
山西石楼新征集到的几件商代青铜器[J]
.文物,1976(2):94-94.
被引量:18
8
吴振录.
保德县新发现的殷代青铜器[J]
.文物,1972(4):62-66.
被引量:77
9
唐兰.
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J]
.考古学报,1962(1):15-48.
被引量:130
10
郭勇.
石楼后兰家沟发现商代青铜器简报[J]
.文物,1962(Z1):33-34.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182
1
刘淮南.
从燕京戎到古楼烦[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79-86.
2
李鑫叶,豆海锋.
关中地区商周时期偏洞室墓初探[J]
.西部考古,2020(2):116-132.
3
刘思源.
东西之争:文献与考古视野下的赢秦族源探索[J]
.三代考古,2021(1):701-720.
4
柴克東.
“武乙射天”與晚商政局之考辨——以“屯南”卜辭爲中心[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3(1):26-52.
5
李峰,王一义(译).
西周国家[J]
.法律史译评,2020(1):1-24.
被引量:1
6
尹夏清,尹盛平.
姜姓部族的起源与早期的历史[J]
.东方考古,2022(1):1-18.
7
李亚利,唐艺伟.
建筑陶瓦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21(2):157-172.
被引量:2
8
连鹏灵,方修琦.
岱海地区原始农业文化的兴衰与环境演变的关系[J]
.地理研究,2001,20(5):623-628.
被引量:16
9
肖瑞玲.
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开发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11-20.
被引量:3
10
王雷生.
四岳与华岳[J]
.人文杂志,1993(6):94-10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61
1
沈长云.
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J]
.历史研究,2021(1):43-52.
被引量:6
2
马健.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J]
.西域研究,2009(3):50-64.
被引量:33
3
从周原出土蚌雕人头像谈严允文化的一些问题[J]
.历史研究,1996(1):92-100.
被引量:8
4
沈长云.
关于奴隶制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商讨[J]
.历史研究,1989(1):37-46.
被引量:8
5
胡厚宣.
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上)[J]
.历史研究,1959(9):23-50.
被引量:54
6
沈长云.
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J]
.史学理论研究,1998(2):65-73.
被引量:6
7
李有成.
原平县刘庄塔岗梁东周墓[J]
.文物,1986(11):21-26.
被引量:18
8
尹盛平.
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J]
.文物,1986(1):46-49.
被引量:28
9
赵世超.
晋“和戎狄”评议[J]
.史学月刊,1985(2):27-31.
被引量:11
10
尹盛平.
猃狁、鬼方的族属及其与周族的关系[J]
.人文杂志,1985(1):69-7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0
1
沈长云.
华夏族、周族起源与石峁遗址的发现和探究[J]
.历史研究,2018(2):4-17.
被引量:16
2
王云飞.
周族起源于成都平原说——兼与沈长云先生商榷[J]
.开封大学学报,2018,32(4):41-46.
3
朱家楠,卫丽.
试论姬姜关系视角下后稷的文化属性[J]
.西部学刊,2019,0(4):48-54.
4
钟云瑞,高晓军.
“周人称夏”析因——基于“夏”字词义训诂的考察[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3):142-151.
被引量:1
5
连东,王智庆.
论先秦时期晋东地区的民族融合[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8):73-75.
6
徐良高.
北白鹅墓地出土虎纹铜罐的性质与历史意义刍议[J]
.文物季刊,2022(1):100-105.
被引量:2
7
徐良高.
西周时期周文化区所见西北戎狄文化遗存研究[J]
.考古学报,2024(1):19-36.
8
李禹阶.
沈长云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3):1-8.
9
何艳杰.
东周白狄与华夏互融的历史进程探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4):7-16.
10
朱小略.
“春秋体系”与“和同道义”[J]
.国际政治科学,2016,1(4):1-2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孟庆旭.
试论石峁城址的选址[J]
.西部考古,2023(2):101-109.
2
丁升鹏.
试论北方凿刻类岩画的岩石选择[J]
.草原文物,2022(2):49-55.
3
刘博文.
中国对周边中小国家的情感投入——双向逻辑与双重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2):97-126.
被引量:12
4
李腾.
四年咎奴蓸令戈的国别及相关问题[J]
.邯郸学院学报,2018,28(3):30-36.
被引量:1
5
赵燕姣.
也谈陈侯因■敦铭中的“高祖黄帝”[J]
.东岳论丛,2019,0(11):59-67.
被引量:2
6
孙周勇,邵晶,邸楠.
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J]
.中原文物,2020(1):39-62.
被引量:35
7
付林鹏.
周代的文化认同与文学交流——以音乐制作、语言传译为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2020,0(5):156-179.
被引量:6
8
钟云瑞,高晓军.
“周人称夏”析因——基于“夏”字词义训诂的考察[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3):142-151.
被引量:1
9
朱小略.
中国外交的起源问题再讨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20(9):186-203.
被引量:6
10
康玲玲,董飞飞,张政,孙娟,马力,王云璋.
石峁遗址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构建[J]
.中国水土保持,2020(10):16-19.
被引量:1
1
姚政.
论周族的起源──兼论黄帝[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29-38.
被引量:1
2
张玉勤.
周族起源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4):33-38.
3
孟琦,杨建华.
李家崖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J]
.考古与文物,2016(1):38-53.
被引量:6
4
吕智荣,孙战伟.
内蒙古西岔三期遗存性质考察[J]
.考古与文物,2015(4):40-45.
被引量:2
5
杨建华.
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与“河西白狄”[J]
.考古与文物,2008(5):34-38.
被引量:8
6
山西石楼县二郎坡出土商周铜器[J]
.文物,1958(1):36-37.
被引量:14
7
李炳海.
周族南迁巴地考论[J]
.天府新论,1996(2):66-69.
8
魏怀珩.
甘肃东部地区的先周文化[J]
.丝绸之路,1996(5):18-21.
被引量:2
9
张生祥.
山西高红文化具有独立命名的必要性[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87-89.
10
梁志锋.
永放光芒的晋绥精神[J]
.山区经济,2015,0(2):9-12.
中国史研究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