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解析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交通肇事后"逃逸"及其结果直接影响对本罪的量刑,对于其中"逃逸"含义的理解主要有逃避法律追究说与救助义务说之争。从"逃逸"的行为性质、致害的因果关系及刑法用语来看,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但对其具体认定,还需结合主客观要件进行具体分析。
作者
冯江菊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出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救助义务
分类号
D63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7
参考文献
6
1
林文清.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论与适用探究[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4):77-81.
被引量:5
2
喻贵英.
交通肇事罪中四种“逃逸”行为之认定[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1):66-70.
被引量:16
3
楼伯坤.
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法理分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27-30.
被引量:3
4
侯国云.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2):145-148.
被引量:16
5
侯国云.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J]
.法学,2002(7):43-48.
被引量:87
6
张自旭..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李晓龙,李立众.
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法学,1999(8):34-38.
被引量:20
2
黄祥青.
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J]
.政治与法律,1998(4):60-62.
被引量:34
3
李邦友.
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J]
.法学评论,1999,17(2):59-67.
被引量:27
4
吴学斌,王声.
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91-94.
被引量:19
5
张晶,赵静.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95-100.
被引量:4
6
侯国云.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J]
.法学,2002(7):43-48.
被引量:87
7
左信.
交通肇事罪立法利弊分析[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1):71-73.
被引量:4
8
李娜玲,乔昆.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再思考[J]
.甘肃农业,2006(2):197-197.
被引量:1
9
苏惠渔.《现实与理念之间—过失交通犯罪研究》,21世纪第1次(总计第七次)中日刑事法研讨会资料《中国·日本报告者论文》第37页.
被引量:1
10
《过失犯罪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6
1
马冰雅.
交通肇事的争议与解决[J]
.人文之友,2019,0(13):6-6.
2
张平寿.
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之分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59-61.
3
李钢.
对刑法中“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情节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8-50.
4
潘永建.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立法刍议[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7-119.
被引量:9
5
姚兵.
“因逃逸致人死亡”法条分析——兼评交通肇事罪共犯[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4):34-37.
被引量:3
6
孔亚伟.
交通肇事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兼评法释〔2000〕33号相关规定[J]
.法制与社会,2006(24):81-82.
7
李奕洲.
从个案谈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180-181.
8
殷磊.
论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17(4):87-93.
被引量:2
9
刘东根.
论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转换——兼对法释[2000]33号相关规定的评述[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6):37-46.
被引量:23
10
喻贵英.
交通肇事罪中四种“逃逸”行为之认定[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1):66-70.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90
1
张明楷.
加重情节的作用变更[J]
.清华法学,2021,15(1):29-45.
被引量:22
2
胡云腾.
论社会发展与罪名变迁——兼论选择性罪名的文书引用[J]
.东方法学,2008(2):70-77.
被引量:27
3
李晓龙,李立众.
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
.法学,1999(8):34-38.
被引量:20
4
侯国云.
有关交通肇事罪的几个疑难问题[J]
.中国法学,2003(1):180-182.
被引量:24
5
喻贵英.
交通肇事罪中四种“逃逸”行为之认定[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1):66-70.
被引量:16
6
侯国云.
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J]
.政治与法律,2003(1):50-54.
被引量:13
7
张明楷.
严格限制结果加重犯的范围与刑罚[J]
.法学研究,2005,27(1):82-96.
被引量:105
8
侯国云.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J]
.法学,2002(7):43-48.
被引量:87
9
蒋晗华.
浅析犯罪行为可否成为先行行为[J]
.当代法学,2002,16(2):79-81.
被引量:6
10
刘淑莲.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作为性质[J]
.法学杂志,2005,26(2):53-55.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5
1
李雨杭,陈山.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93-101.
2
姚诗.
交通肇事“逃逸”的规范目的与内涵[J]
.中国法学,2010(3):90-99.
被引量:43
3
蔡凌轩.
浅论交通肇事罪的几个问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6):84-85.
被引量:2
4
张超.
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解析——以台湾肇事致人死伤逃逸罪为借鉴[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25(4):78-84.
5
郁沛雅.
交通肇事罪及醉驾问题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3):113-114.
6
劳东燕.
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J]
.法学,2013(6):3-14.
被引量:54
7
李波.
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以作为义务的位阶性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2014(7):115-125.
被引量:15
8
黄伟明.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性解释——以质疑规范目的解释为切入点[J]
.法学,2015(5):151-160.
被引量:24
9
薛铁成.
交通肇事逃逸加重处罚的根据及其意义[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32(1):67-74.
被引量:1
10
薛铁成.
交通肇事逃逸条文研究[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5(2):42-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7
1
杜文俊,陈超.
行政犯出罪机制的反思与功能实现[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3):106-125.
被引量:5
2
邓毅丞.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要件:理论勘误与功能重塑[J]
.政治与法律,2022(7):132-148.
被引量:7
3
邹兵建.
余某平案中的逃逸问题[J]
.刑事法判解,2020(2):78-97.
4
张薇薇.
作为与不作为之间:中断救助行为的处罚模式探讨[J]
.刑事法评论,2022(2):482-498.
5
李雨杭,陈山.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93-101.
6
周光权.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刑法适用规则[J]
.法学研究,2024,46(3):156-173.
被引量:1
7
马冰雅.
交通肇事的争议与解决[J]
.人文之友,2019,0(13):6-6.
8
陈东明,段鹏超.
探析交通肇事罪之“逃逸”条款[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9):99-101.
9
张超.
交通肇事罪之“逃逸”解析——以台湾肇事致人死伤逃逸罪为借鉴[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25(4):78-84.
10
本刊编辑部.
中国刑法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 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J]
.中外法学,2013,25(1):22-42.
被引量:5
1
李荣胜.
论拒不执行调解书的归责[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75-78.
被引量:1
2
贾济舟,黄柳.
试论刑法用语的相对性——以职务犯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概念为视角[J]
.当代检察官,2011(2):44-45.
3
吴笑珑.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空间范围[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6,0(11):36-37.
4
陈久梯.
浅议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0):69-69.
5
黄成学.
滥用“私了”行为有碍法治进程[J]
.人大论坛,2008(2):30-31.
6
李海.
浅析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是否涵盖过失犯罪行为——以“交通肇事后逃逸”为视角[J]
.才智,2014,0(18):240-240.
7
张勇.
论交通肇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4):66-69.
8
何军.
交通肇事逃逸得不偿失[J]
.汽车与安全,2005(11):54-56.
9
陈向波.
对交通肇事罪几个问题的重新审视[J]
.福建法学,2006(1):48-51.
被引量:2
10
张明楷.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
.中国检察官,2010(21):77-77.
被引量:2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