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法治的“第三领域”: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结构定位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
3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问题与进路 目前学界关于刑事和解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偏重于理论介绍,主要内容是译介西方刑事和解或恢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另一个方面侧重于立法上的制度建构,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是否以及应当如何在立法上确立刑事和解制度。
作者
肖仕卫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1-734,共14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关键词
刑事和解制度
“第三领域”
结构定位
刑事法治
中国
理论与实践
恢复性司法
制度建构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2
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2018
同被引文献
440
引证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206
参考文献
85
1
刘凌梅.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J]
.现代法学,2001,23(1):152-154.
被引量:350
2
吴宗宪.
恢复性司法述评[J]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3):69-85.
被引量:79
3
刘方权 陈晓云.《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J].云南法学,2003,(1).
被引量:28
4
马静华.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
.法律科学,2003,21(4):81-88.
被引量:210
5
刘方权.
恢复性司法:一个概念性框架[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1):31-36.
被引量:45
6
邵军.
恢复性司法的利弊之争[J]
.法学,2005(5):113-115.
被引量:29
7
向朝阳,马静华.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J]
.中国法学,2003(6):113-124.
被引量:302
8
宋英辉,许身健.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
.现代法学,2004,26(3):32-37.
被引量:160
9
王俊.
恢复性司法及其本土化改造[J]
.人民检察,2006(02S):42-44.
被引量:6
10
陈光中.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J]
.人民检察,2006(05X):5-7.
被引量:226
二级参考文献
192
1
叶青,王超.
澳大利亚少年刑事司法新动向[J]
.人民检察,2002(3):61-62.
被引量:9
2
孙昌军,陈炜.
试论英国公司法人犯罪法律价值观念的新变化[J]
.现代法学,1999,21(2):116-120.
被引量:22
3
樊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26-28.
被引量:126
4
谢鹏程.
论法律的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以法律移植为例[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6):13-18.
被引量:14
5
陈玉范,屈广臣.
“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J]
.当代法学,1995,9(1):24-25.
被引量:13
6
申政武.
日本对外国法的移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法学,1993(5):109-112.
被引量:21
7
高丽娜.
论轻伤害案件的调解处理[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80-81.
被引量:2
8
宋洋.
我国引进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4):80-84.
被引量:7
9
刘东根.
两极化——我国刑事政策的选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6):3-15.
被引量:37
10
黄文艺.
论法律文化传播[J]
.现代法学,2002,24(1):153-15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018
1
周峨春,郭子麟.
刑事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微罪体系的构建[J]
.行政与法,2023(5):108-118.
被引量:2
2
李灿.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J]
.刑事法评论,2021(1):603-636.
被引量:2
3
窦云鸽.
检察机关对部分事实不予认定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
.天津法学,2021,37(3):73-79.
4
熊亚文.
功能主义刑法的消极面向及其体系展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2):125-143.
被引量:1
5
罗贵月.
被害人谅解有效性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基于认罪认罚裁判样本和访谈的实证研究[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6):56-67.
6
朱明哲.
法学交流的实践理论[J]
.清华法学,2021,15(4):57-71.
被引量:3
7
聂友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制的制度逻辑[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3):180-197.
被引量:6
8
叶湘.
案件驱动的外国法查明在中国当下的法律移植:历史、特性、实践与调适(1986~2020年)[J]
.外国法制史研究,2021(1):196-234.
9
张梽功.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刑事和解制度的调适[J]
.中国监狱学刊,2023,38(1):37-42.
10
徐晓宇.
习惯在警察调解中的适用问题研究[J]
.民间法,2022(1):434-453.
同被引文献
440
1
左卫民.
刑事诉讼中的“人”:一种主体性研究[J]
.中国法学,2021(5):86-101.
被引量:34
2
陈瑞华.
证据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证据科学,2007,15(5):3-31.
被引量:15
3
宾凯.
法律如何可能:通过“二阶观察”的系统建构——进入卢曼法律社会学的核心[J]
.北大法律评论,2006,7(1):353-380.
被引量:26
4
何显兵.
刑事和解的异化及其出路——以恢复性司法重新诠释刑事和解[J]
.人大法律评论,2012(1):187-203.
被引量:8
5
孙长永.
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
.现代法学,1999,21(4):93-97.
被引量:174
6
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4):46-65.
被引量:179
7
陈瑞华.
刑事侦查构造之比较研究[J]
.政法论坛,1999,17(5):91-101.
被引量:115
8
寺田浩明,潘健.
清代民事审判与西欧近代型的法秩序[J]
.中外法学,1999,11(2):123-127.
被引量:32
9
强世功.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J]
.比较法研究,1998,12(3):47-59.
被引量:47
10
苏力.
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J]
.中外法学,1993,5(6):14-20.
被引量:63
引证文献
34
1
彭昕.
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实践困境与调适方向[J]
.民间法,2021(1):76-92.
2
徐光华.
刑事和解的刑法文化考察[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156-168.
3
肖仕卫.
刑事法治实践中的回应型司法——从中国暂缓起诉、刑事和解实践出发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4):17-29.
被引量:22
4
张增娇,严芳.
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内的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与经济,2008,17(18):61-62.
5
章华峰.
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125-128.
被引量:6
6
苏镜祥,马静华.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基于中国实践的考察和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8-126.
被引量:13
7
刘慧明.
困境与突破:刑事和解制度之构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09(6):37-40.
被引量:2
8
张朝霞,谢财能.
刑事和解:误读与澄清——以与恢复性司法比较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1):114-120.
被引量:35
9
陈俊敏.
法律治理化与刑事和解制度探析——基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3):56-59.
被引量:3
10
苏永生.
“赔命价”习惯法:从差异到契合——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考察[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7):3-14.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
206
1
拜荣静.
刑事缺席审判构造的疏失与程序规制[J]
.政法学刊,2022,39(1):74-85.
被引量:3
2
薛永毅.
从苏子英案透视革命年代的司法传统与变革[J]
.民间法,2021(3):173-190.
3
茶春雷.
论民族地区民间神话故事的秩序维护功能[J]
.民间法,2021,22(3):95-107.
4
侯明明.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基于类型化的分析与反思[J]
.民间法,2021(1):50-63.
5
董彦斌.
为什么偶像走向黄昏?——朱苏力、冯象、黄宗智法学析论[J]
.中国法律评论,2014(1):224-232.
被引量:1
6
李迎寒.
合规视野下暂缓起诉制度的功能反思与体系重构[J]
.法律方法,2023(2):300-318.
被引量:1
7
何显兵.
刑事和解的异化及其出路——以恢复性司法重新诠释刑事和解[J]
.人大法律评论,2012(1):187-203.
被引量:8
8
陆兆法,肖军.
对部分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S2):186-189.
被引量:1
9
吴苌弘,孙萍.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刍议[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S1):40-42.
10
刘春花,范国强.
死刑违宪新论——以宪法上的平等权为视角[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86-92.
被引量:4
1
葛立华.
市民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国家与社会[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3):54-57.
2
熊建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定位[J]
.社会主义论坛,2010(3):10-12.
被引量:1
3
党琳,刘静.
浅谈什么是公权力[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5):159-159.
被引量:2
4
许光耀.
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利弊得失[J]
.法学评论,1999,17(1):79-86.
被引量:30
5
高庆年.
也论检察权的属性——基于宪政体制和历史文化视角的分析[J]
.河北法学,2007,25(11):169-174.
被引量:5
6
陈晨,张瑞琪.
司法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中检察机关的定位与功能[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34):125-126.
7
陆宾.
党报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J]
.中国地市报人,2005(11):8-9.
8
何真.
对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以四川省为例[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1):152-153.
被引量:3
9
方莉英.
中国背景下的公权力[J]
.法制与社会,2008(18):164-165.
10
苗文萍,兰杰.
国有施工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114-115.
被引量:2
中外法学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