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性概念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确理解德性概念,对于全面认识道德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人类学意义上,德性指人对客观的、外在的东西的主观化或内在化;在人学意义上,德性指人在不断超越自身自然属性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人性上的内在“卓越或优秀”;在伦理学意义上,广义的德性指品德或品性,狭义的德性指美德。
作者
寇东亮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关键词
德性
人性
品德
美德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67.
2
(美)弗兰克·梯利(FrankThilly)著,何意.伦理学导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3
巴新生著..西周伦理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89.
4
(英)西季威克(Sidgnick,Henry)著,廖申白译..伦理学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57.
5
[德]约翰·戈特利伯·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著,梁志学,李理.伦理学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6
[美]桑塔耶纳(G·Santayona) 著,缪灵珠.美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7
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8
(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 又名,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60.
同被引文献
63
1
王智强.
现代德治的标志——德治-法治互动[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21-24.
被引量:1
2
曹刚.
法治和德治的边界[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2):9-14.
被引量:6
3
陈寒鸣,贾乾初.
“德治”与“法治”: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特质及其启示[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1-6.
被引量:2
4
马长山.
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
.法学研究,1999,21(1):2-16.
被引量:159
5
徐向华.
论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关系[J]
.政治与法律,1997(5):20-23.
被引量:23
6
崔爱林.
尊重天性 发展自然──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
.学前教育研究,1997(1):12-14.
被引量:13
7
罗薇.
人治下的德治与法治下的德治辨析[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23(5):23-25.
被引量:1
8
赵修文,崔宜明,余玉花.
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J]
.党建研究,2000(12):20-23.
被引量:6
9
唐汉卫.
试论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4):56-59.
被引量:4
10
俞世伟.
论“规范-德性-德行”动态伦理道德体系的实践价值[J]
.社会科学,2005(9):139-14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8
1
张向葵.
“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5.
被引量:12
2
罗儒国.
论教学德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6-91.
被引量:5
3
林凯.
论儒学经典对大学生德性德行培养的实践价值[J]
.莆田学院学报,2010,17(6):24-28.
4
彭颜红.
当代德性教育的理论视野和载体创新[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49-53.
被引量:1
5
盛小伟,周志海.
德性之治:依法行政语境下的理性思考[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6):43-49.
被引量:1
6
楼汉葳.
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浅议[J]
.文教资料,2014(22):92-93.
7
杨汉洲,熊德明.
基于“美德是否可教”的德育实效性问题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11):71-74.
被引量:1
8
李臣之,黄芸芸.
未来学习视域中的德性培育[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7):5-1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林诗昊,尚颂民.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与德行融合探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8):58-61.
2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87-191.
被引量:5
3
向琴,陈世联.
审视幼儿规则教育——基于天性与社会性的视角[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5):56-58.
被引量:7
4
张宇,郭佳.
叩问:“智慧型”教师——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思想的启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4-6.
5
王元,张向葵,张斯珉.
启蒙心性:内涵、意义与措施[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01-205.
被引量:3
6
毕有余,赵晓杰.
葆有天性:真谛、特点与途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06-209.
被引量:3
7
吴少平,张丽娜.
近二十年我国“阳光教育”研究综述[J]
.南方论刊,2013(3):108-110.
被引量:1
8
张向葵,田金来.
学会成长——从“三性并茂”的教育开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9(8):84-88.
被引量:1
9
王元,胡亚楠.
“三性并茂”教育理念下的活动设计[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9(8):89-92.
10
郭新志,李璐,张向葵.
注重个性:价值、问题及教育建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81-184.
被引量:1
1
王汝坤.
论人的可塑性与社会的可塑性[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78-82.
被引量:2
2
李本松.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义[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6.
被引量:3
3
倪东.
孔子“仁”的人学意义[J]
.社会科学,1997(9):28-32.
4
李晓东.
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自由[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3-16.
被引量:1
5
刘魁.
当代反真理符合论批判[J]
.哲学研究,1998(10):22-27.
被引量:4
6
董润明.
实践的人学意义[J]
.理论探讨,1996(6):41-45.
7
杨玉昌.
论叔本华从自在之物到生命意志的转变及其人学意义[J]
.河北学刊,2016,36(2):32-38.
被引量:1
8
罗显克.
美: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原则——“美的规律”的人类学意义探析[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31-34.
被引量:1
9
王鹤岩,李学丽.
实践概念内涵的人学意义探析[J]
.学习与探索,2006(6):46-49.
被引量:1
10
刘长星.
简析康德美学思想及其人类学意义[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65-67.
理论与现代化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