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1-152,共2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二级参考文献1
-
1陈惠湘.中国企业批判[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5
-
1马蕾.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J].科技资讯,2007,5(9):252-253.
-
2柴福洪.高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06(8):2-3.
-
3简章琼,张佳林.论以人为本的企业家行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S3):53-56. 被引量:3
-
4刘烜 ,张放平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的建立与实证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20(3):77-82. 被引量:4
-
5陈全明,张广科.试论科学人才观[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19-25. 被引量:2
-
6高晓林.陕西上市公司年薪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5):77-81. 被引量:1
-
7张广科.知识扩张、交易成本与企业能力异质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106-111. 被引量:1
-
8唐淑文,刘学艺.企业收益分配中人力资本价值货币计量方法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3):54-55.
-
9张广科.人力资本的知识扩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7):14-17. 被引量:7
-
10罗静,毛宇阳.人力资本群体价值计量模型的比较及修正[J].商业时代,2011(4):71-72.
同被引文献70
-
1孟化.木桶理论与企业用人[J].商场现代化,2008(2):323-323. 被引量:4
-
2萧成勇.透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其价值观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4):68-73. 被引量:22
-
3朱杏珍.浅论人才集聚机制[J].商业研究,2002(15):65-67. 被引量:20
-
4陈全明,张广科.试论科学人才观[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19-25. 被引量:2
-
5牛军科.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提倡“柔性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50-52. 被引量:20
-
6陈建先.“能力系数”与能力建设的价值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6-51. 被引量:4
-
7鲜静林,陈治华.关于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6):45-46. 被引量:11
-
8李刚,牛芳.人才聚集与产业聚集[J].中国人才,2005(05S):27-28. 被引量:37
-
9曾建权.我国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7):45-48. 被引量:10
-
10冯光.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区别的探讨[J].理论前沿,2005(18):36-3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4
-
1张广科.基于科学人才观视角的我国高校教育与人才开发体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5):98-100.
-
2梁显忠,张伟,赵宏杰.宏观人才资源能力的评价模型及指标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8,24(10):73-75. 被引量:3
-
3陈全明,程贤文.区域人才合作、自主创新与中部崛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5(6):67-71. 被引量:1
-
4张广科.知识扩张、交易成本与企业能力异质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106-111. 被引量:1
-
5陈全明,程贤文.区域人才合作、自主创新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长江论坛,2008(3):17-22. 被引量:5
-
6计亚萍.中外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环境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56-58. 被引量:1
-
7王乐杰,崔沪.制造业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6-18. 被引量:4
-
8张广科.人力资本的知识扩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7):14-17. 被引量:7
-
9陈晓雁.滨海新区人才的培养和利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4):37-38.
-
10赵海涛,张行.探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方向——人力资本管理内涵及运行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6):59-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0
-
1黄中意.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12):446-446.
-
2汪孔亮,张亮,闫磊磊,李伯阳,王子伟,王芸,王妍平.人才流动推进武汉城市圈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7):23-25. 被引量:2
-
3王子宽,徐君,罗长城.基于创新主体集成的企业员工激励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9):180-182. 被引量:3
-
4李平,韩莉,吴磊.低迷期的人力资本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B01):65-66. 被引量:1
-
5门伟莉,邓尚民.组织危机决策影响因素与决策有效性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企业组织危机决策的反思[J].情报杂志,2010,29(5):102-106. 被引量:5
-
6李艳艳.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初探——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4):87-89. 被引量:4
-
7尹惠斌.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49-52.
-
8王勇.人才集聚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9):205-208. 被引量:14
-
9邵建平,张钦华.甘肃省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提升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1(4):42-45. 被引量:3
-
10王国勇.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21):132-132.
-
1孙庆国.对树立科学人才观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机,2007(9):83-85.
-
2周丹,孙大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真实内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8-12. 被引量:4
-
3刘婷,谢霄男.科学人才观逻辑演绎的客观分析[J].学理论,2012(11):30-31.
-
4教宗接见天主教与伊斯兰教座谈会与会成员,强调两宗教信徒应超越不了解,在尊重人权下共建和平的未来[J].中国天主教,2008(6):49-49.
-
5蔡如鹏.“枕头天使”考验医学伦理[J].中国新闻周刊,2008(4):68-69.
-
6皇甫志芬.性之自然——庄学中的大道[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0(1):28-30.
-
7李士坤,严宗泽.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和创新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9-21. 被引量:2
-
8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151-152.
-
9贾石松.对认识主体能动性的思考[J].学理论,2009(15):69-69.
-
10郑舟红.论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科学人才观、正确群众观[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4):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