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10
Analysis of existing circumstance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on Chinese Human talent resourc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人才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提出了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
作者
曾建权
机构地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48,共4页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3/04L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人才资源
人才强国
对策
分类号
C964.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1-1(1).
被引量:1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3
潘晨光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68.
4
中国教育与人才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计划(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6
曾建权.
试析台湾对人力资源的开发[J]
.台湾研究,1998(4):85-89.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3
1
徐建忠,王刚,方轻.
承接台湾培训产业转移,打造海西“培训之都”[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4):45-51.
2
童泽望,赵光辉.
对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4,20(6):40-43.
3
刘健,李国平.
新时期我国智力外流的特点与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4(9):104-106.
被引量:1
4
曾建权.
加快广东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J]
.南方经济,2005,34(6):41-43.
5
钟德普.
成才道路上自我调控要素试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05(4):77-79.
6
刘健,牛强,李国平.
我国智力外流的新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5,23(3):352-356.
被引量:2
7
邝经邦,高桂英,张前进.
关于新阶段西部人才政策若干问题的探讨[J]
.宁夏社会科学,2005(6):64-66.
被引量:1
8
张国祥.
论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
.理论月刊,2005(11):22-24.
9
曾建权.
广东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J]
.生产力研究,2006(2):162-163.
被引量:3
10
张继良,杨超.
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对振兴东北经济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2006(7):38-4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52
1
萧成勇.
透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其价值观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4):68-73.
被引量:22
2
朱杏珍.
浅论人才集聚机制[J]
.商业研究,2002(15):65-67.
被引量:20
3
田中华.
论人才资源开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78-82.
被引量:1
4
章海鸥.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182-186.
被引量:10
5
张新国.
武汉市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对策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2):95-99.
被引量:2
6
白永秀,惠宁.
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三次飞跃[J]
.经济评论,2005(2):62-66.
被引量:4
7
龚桢梽,曾国平.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才探析[J]
.人才开发,2005(5):29-32.
被引量:1
8
李程伟.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J]
.中国行政管理,2005(5):39-41.
被引量:110
9
张体勤,刘军,杨明海.
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集聚效应与集聚战略[J]
.理论学刊,2005(6):70-72.
被引量:37
10
李刚,牛芳.
人才聚集与产业聚集[J]
.中国人才,2005(05S):27-28.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0
1
曾国平,汪茜.
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人力资源现状比较研究[J]
.西北人口,2006,27(2):32-34.
被引量:2
2
刘玉晓.
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的现状及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50-151.
3
江芳萍.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20-1921.
4
刘思峰,王锐兰.
科技人才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47-51.
被引量:25
5
白利栓,闫世笙.
陕北神木县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6):62-66.
被引量:2
6
王乐杰,崔沪.
制造业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6-18.
被引量:4
7
许森.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激励策略研究[J]
.信息化研究,2013,39(2):1-6.
被引量:1
8
肖凤翔,付卫东,赵美蓉.
我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背景、机遇与挑战[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4):75-79.
被引量:2
9
骆勇.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与创新发展[J]
.北方经贸,2016(5):152-153.
10
王昆欣.
人才——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0(1):1-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陈江.
扬州科创人才集聚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5):18-20.
2
张冰,高照良,王冬.
干旱沙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67-75.
被引量:2
3
王福波.
国内外人才流动理论研究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2):118-122.
被引量:26
4
张楠.
建立成渝经济区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关于西三角经济建设[J]
.特区经济,2010(10):205-206.
被引量:1
5
王勇.
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的数据[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5):153-157.
被引量:13
6
张春海,孙健.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的动因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11,24(2):81-84.
被引量:16
7
苟军平,华欣,王殿华.
区域科技型人才集聚效应和动因分析——兼论滨海新区人才高地建设对自主创新高地的影响[J]
.特区经济,2011(5):67-68.
被引量:1
8
王勇.
人才集聚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1(9):205-208.
被引量:14
9
张樨樨,朱庆林.
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J]
.东岳论丛,2011,32(9):143-147.
被引量:9
10
王锦,丁春文.
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功能及其开发——以宁波高新区为例[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5):20-23.
被引量:1
1
蔡艳杰.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9):317-317.
2
周祥华.
基于思想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现代商业,2014(4):200-201.
被引量:2
3
叶晓倩,李燕萍.
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机理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9(21):4-6.
被引量:2
4
晓章.
人才强国 人才强林[J]
.中国林业,2004(12A):1-1.
5
丁玉莲.
试论人才强国战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48-53.
6
王斌.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的有效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3X):74-74.
7
张燕.
完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J]
.企业导报,2010(9):241-242.
被引量:3
8
数说“十三五”规划[J]
.中国国情国力,2016(1):6-7.
9
张晔.
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绩效考核的应用[J]
.现代商业,2011(8):90-90.
被引量:8
10
喻新安.
从“人才强国”到“人才强企”[J]
.企业活力,2002(10):1-1.
被引量:1
中国行政管理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