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2,共2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6
-
1张文军.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1998,28(3):63-67. 被引量:29
-
2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24-29. 被引量:103
-
3邬志辉.教育的内在失衡与重建——人之和谐发展视角的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9-23. 被引量:17
-
4李镇西.民主教育的特征(二)[J].天津教育,2005(12):16-17. 被引量:2
-
5张春玲.对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学术论坛,2006,29(2):199-202. 被引量:2
-
6胡耀东.“教育无目的论”之辩护[J].当代教育科学,2006(19):12-14. 被引量:2
-
7[日]天野郁夫.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M].陈武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50-251. 被引量:12
-
8[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 被引量:4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461. 被引量:2
-
10[比利时]普里高津.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2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9
-
1唐德海,周西安,韦莉娜.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8):22-26. 被引量:16
-
2陈学金,王智秋.境遇与挑战——对小学教育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0(1):41-44.
-
3李枭鹰.复杂性视域中的高等教育研究思维[J].中国高教研究,2010(4):23-26. 被引量:19
-
4韩延言.师生“群体”共存状态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08,0(39):186-187.
-
5钱兵.困惑及思考:教育目的的实现逻辑[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12):6-9.
-
6黄华,胡仁东.试论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基于三维视角的考察[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0(6):122-125. 被引量:1
-
7李冬.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特点与启示[J].高教学刊,2021,7(14):92-95. 被引量:2
-
8徐月莹,殷玉新.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四份《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报告》的解读[J].成人教育,2023,43(2):1-7. 被引量:1
-
9徐月莹,余红梅,殷玉新.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实然与应然——基于林德曼成人教育哲学思想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3,39(4):111-1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1
-
1张彩丽.幼儿园故事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74-175. 被引量:2
-
2祝亚峰.研究性教学与文学教学方法改革[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55-57. 被引量:2
-
3王海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批判性反思[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7):24-27. 被引量:7
-
4倪荫林.论教育的确定性追求与随机性生成——矫正反本质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167-170. 被引量:1
-
5倪荫林.论教育的组织与自组织——兼论反本质主义教育观的反教育性[J].理论导刊,2008(12):24-27.
-
6谢彦红.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10(19):40-42. 被引量:6
-
7刘子云.文莱大学办学特点研究——基于文莱高等教育发展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1,26(1):34-38. 被引量:3
-
8李毅昂,黄中阳.高校共青团工作及其评价的复杂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24-26. 被引量:2
-
9尹宁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71-75. 被引量:25
-
10唐世纲.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教学论审思[J].柳州师专学报,2012,27(3):75-78.
-
1冉乃彦.试论主体性发展的条件——一种质的研究尝试[J].教育科学研究,2001(12):10-13.
-
2娄玉英,劳拉.佩里,陈阳,冯凡立,王国志.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海外研修的收益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410-413. 被引量:4
-
3程和平,刘仁臣,许媛.Mathematica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可视化作用[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5):26-29. 被引量:3
-
4郑毓信.“课例研究”的一个实例:数学思维的教学——“‘课例研究’之思考与实践”系列之二(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0(6):4-6.
-
5K.W.费希尔,S.P.罗斯,郑太年.脑和心理的发展周期[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5):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