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3,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共引文献75
-
1李圣杰.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接受、学科定位及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家,2023(10):10-16. 被引量:1
-
2崔丽芳.19世纪中叶之前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7-77. 被引量:6
-
3王淑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析《鲁滨孙漂流记》及其续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8):38-39.
-
4胡英.殊途难同归——试析《鼓王》后殖民语境中体现的文化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4):121-125. 被引量:1
-
5杨叶.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互动性理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6):54-57. 被引量:3
-
6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J].文学评论,2002(1):70-77. 被引量:71
-
7刘洪涛.D.H.劳伦斯的美国想像[J].外国文学评论,2001(1):69-75. 被引量:2
-
8陈阳.得意与忘“形”——19世纪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异”之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6):58-62. 被引量:1
-
9苏永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3):76-81.
-
10孙良好.林语堂笔下的美国形象 以《唐人街》和《奇岛》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212-2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72
-
1娜仁琪琪格.橘子剩下最后的一瓣(组诗)[J].辽河,2005(3):75-77. 被引量:2
-
2刘洪涛.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9-73. 被引量:37
-
3达尼埃尔-亨利·巴柔,孟华.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J].中国比较文学,1998(4):79-90. 被引量:67
-
4张子清.王蒙谈美国文学[J].当代外国文学,1994,15(3):130-131. 被引量:2
-
5杨叶.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互动性理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6):54-57. 被引量:3
-
6周宪.旅行者的眼光与现代性体验——从近代游记文学看现代性体验的形成[J].社会科学战线,2000(6):115-120. 被引量:39
-
7姜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国外文学,2004(1):45-50. 被引量:40
-
8张龙海.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95-101. 被引量:17
-
9刘保安.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154-158. 被引量:33
-
10叶遥.怀念袁水拍[J].新文学史料,2002(3):145-16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9
-
1李圣杰.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接受、学科定位及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家,2023(10):10-16. 被引量:1
-
2唐海东,邬晓丽.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形象及其批评[J].中国比较文学,2008(4):95-103. 被引量:5
-
3康燕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10(4):49-58. 被引量:10
-
4王霞.西方中心论语境下的近代中国妇女形象——兼及形象学理论运用的反思[J].兰州学刊,2012(4):111-115. 被引量:5
-
5宋虎堂.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研究在中国[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103-106. 被引量:1
-
6李宏伟.香格里拉:乌托邦表层下的意识形态形象——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看《消失的地平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4):132-135. 被引量:4
-
7李晓玉.索尔·贝娄的中国想象[J].文教资料,2016(34):119-121.
-
8秦梓林,姜礼福.暗黑人类世的他者想象--巴奇加卢皮气候小说《水刀》中的中国书写[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3(2):58-61.
-
9肖苡曼,管新福.李圭《环游地球新录》的域外民俗书写[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8(1):86-9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张欣.国内外形象学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兼论文学译介的形象学内涵[J].译苑新谭,2020,1(1):92-100. 被引量:4
-
2李圣杰.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接受、学科定位及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家,2023(10):10-16. 被引量:1
-
3宋凯彤,蓝红军.国内形象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过去、现状与未来[J].中国外语研究,2021(1):102-108. 被引量:1
-
4Ji SHI.On Dickinson’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m[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3(1):125-141.
-
5邓雪梅.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芒种,2012(17):105-106.
-
6余一力.寂静的声音:论妇女写作的意义——以狄金森自然诗歌中的蜜蜂形象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18-21. 被引量:1
-
7王巧俐.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常见疾病与防治[J].孝感学院学报,2012,32(4):42-46.
-
8胡爱华.第251首Over the Fence-中的戏剧独白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113-117. 被引量:1
-
9陆维玲.谈女性主体意识在美国女性诗人诗歌中的具体体现[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6):157-159.
-
10沈思.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透视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45-46.
-
1《中国比较文学》二○一一年第二期(总第八十三期)目录[J].当代作家评论,2011(3):38-38.
-
2《中国比较文学》目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8(6):175-175.
-
3蔡春华.吾师吾友——我与《中国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6(1):179-181.
-
42009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10(1):152-156.
-
5冯新华.偶遇·相识·关注——从一本《中国比较文学》说起[J].中国比较文学,2005(4):183-185.
-
6“我与《中国比较文学》”征文[J].中国比较文学,2004(4):188-188. 被引量:2
-
7“我与《中国比较文学》”征文奖揭晓[J].中国比较文学,2006(2):89-89.
-
8"我与《中国比较文学》"征文[J].中国比较文学,2005(1):188-188.
-
9徐清.我与《中国比较文学》十五年[J].中国比较文学,2005(3):219-220.
-
10冯舒弈.读你[J].中国比较文学,2005(4):186-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