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4-158,共5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15
1 范革新.疯狂是理智的同义语——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和普拉斯对读[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4):21-24. 被引量:9
2 薛春霞.艾米莉·狄金森的女性个体主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4):32-35. 被引量:15
3 孙立恒.虐恋之花:艾米莉·狄金森精神分析初探[J] .外语教学,2003,24(3):93-95. 被引量:7
4 董爱国.埃米莉·狄更生隐退之因探析[J] .外国文学评论,2001(3):89-97. 被引量:9
5 顾晓辉.上帝与诗人——试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观[J] .国外文学,2001(1):43-48. 被引量:15
6 蒲隆,刘晓晖.艾米莉·狄金森:一个谜——谜一样的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51-156. 被引量:11
7 刘焱.意象,诗海航行的风帆——狄金森诗艺管窥[J] .创作与评论,1999,0(6):60-62. 被引量:2
8 彭焱,蒋华锋.狄金森的名意象[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07-109. 被引量:1
9 张跃军.艾米莉·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J] .中国翻译,1998(6):39-43. 被引量:15
10 刘守兰.狄金森诗歌的语言特点初探[J] .外国语文,1998,23(4):57-6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53
1 [8][10][13][17]Cleanth Brooks, R. W. B Lewis, Robert Penn Warren,American Literature: The Makers and the Making, Vol. Ⅱ ,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73,第1222、1225、1226页. 被引量:1
2 [4]艾米莉·狄金森:《孤独是迷人的》,杰米·富勒注释,吴玲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42、110、54页. 被引量:1
3 [6][7]Thomas H. Johnson, ed. , 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7, 第528、559、475页. 被引量:1
4 Martha Dickinson Bianchi, Emily Dickinson: Selected Poems. NewYork: Gramercy Books, 2001, 第 52页. 被引量:1
5 [16]李峥、章忠民:《弗洛伊德与现代文化》.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第100、60页. 被引量:1
6 Trent, W. P. et al., eds.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 vol.1. New Delhi: Anmol Publications, 1990. 被引量:1
7 Anderson C. R.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Stairway of Surprise[M].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60. 被引量:1
8 E.狄金森.狄金森抒情诗选[Z].江枫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9 Bianchi, M. D. 7he Life and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 [ Z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24. 被引量:1
10 J.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M].刘有元,罗选民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9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93
1 张傲华.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狄金森第712首诗歌蕴意解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84-86.
2 杜明甫.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群落分析[J] .作家,2009(6):73-74.
3 孙明丽.苜蓿的微笑——试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J] .作家,2011(10):99-99.
4 米丽娜.艾米莉·狄金森和李清照爱情诗的女性意识比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2):34-36. 被引量:6
5 王晓青,曹琳,何磊.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探究[J] .思想战线,2008,34(S3):27-32.
6 邵秀荣.剩女窒息而无奈的结局——女诗人狄金森心路历程的社会学分析[J] .芒种,2012(17):99-100.
7 黄丽.铸就诗人丰碑的“天使”[J] .芒种,2012(16):49-50.
8 吴晓燕,赵民兴.从诗歌看艾米莉·狄金森的矛盾内心[J] .芒种,2012(10):106-107. 被引量:1
9 张靖.如歌的行板——狄金森与席慕容诗歌的比较[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1999,0(1):63-66. 被引量:1
10 杨甸虹.诗与思——论狄金森与沃兹沃斯的心灵契合[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151-153.
同被引文献181
1 张强.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1):147-151. 被引量:63
2 付继林,李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艺术中的现代叙事特征[J] .时代文学,2008(7):51-52. 被引量:4
3 洪流.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80-81. 被引量:18
4 娜仁琪琪格.橘子剩下最后的一瓣(组诗)[J] .辽河,2005(3):75-77. 被引量:2
5 罗小云.从自然主义到新历史主义——美国战争小说流变[J] .译林,2004(2):204-208. 被引量:7
6 张威.功能语言学关照下的翻译形式等效——《游子吟》英译文的及物性剖析[J] .当代外语研究,2010(5):18-22. 被引量:12
7 董爱国.埃米莉·狄更生的死亡诗[J] .外语教学,1999,20(4):40-44. 被引量:5
8 张跃军.艾米莉·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J] .中国翻译,1998(6):39-43. 被引量:15
9 刘守兰.狄金森诗歌的语言特点初探[J] .外国语文,1998,23(4):57-61. 被引量:9
10 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65
引证文献33
1 宗蔚.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5):71-73.
2 徐海燕,胡庆华.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后现代创作特点[J] .作家,2010(24):99-100.
3 Ji SHI.On Dickinson’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m[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3(1):125-141.
4 黄丽.铸就诗人丰碑的“天使”[J] .芒种,2012(16):49-50.
5 刘朝晖.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狄金森诗歌[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53-58.
6 肖丽华.消解男权美学权威的歌手——从狄金森研究中的几个重大争议论其创作价值[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98-100.
7 肖丽华.被“凝视”的女诗人——也论狄金森研究中的几个重大争议[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96-100. 被引量:1
8 郑咏梅.解读狄金森的诗歌中的存在主义意识[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9):74-77. 被引量:1
9 祁亚平.性别焦虑/身份颠覆——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性别意识[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7):42-46.
10 康燕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J] .中国比较文学,2010(4):49-5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29
1 张欣.国内外形象学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兼论文学译介的形象学内涵[J] .译苑新谭,2020,1(1):92-100. 被引量:4
2 刘培瑜,马旺艳.艾米莉·狄金森爱情诗歌的多元体验及美学价值[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6):93-95.
3 宋凯彤,蓝红军.国内形象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过去、现状与未来[J] .中国外语研究,2021(1):102-108. 被引量:1
4 董爱华.浅析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J] .长城,2012(8):94-95.
5 Ji SHI.On Dickinson’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m[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3(1):125-141.
6 赵晓凤.人与自然的情感相遇——生态批评视角下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四首自然诗[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9):79-80. 被引量:6
7 余一力.寂静的声音:论妇女写作的意义——以狄金森自然诗歌中的蜜蜂形象为例[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18-21. 被引量:1
8 王巧俐.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常见疾病与防治[J] .孝感学院学报,2012,32(4):42-46.
9 陈黎莉.论文学作品翻译中陌生化的传递[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123-125.
10 武一娜,迟洪华.孤独的精灵——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意象欣赏[J] .芒种,2014(6):63-64.
1 张婷婷.艾米莉·狄金森书信中的圣经原型意象[J] .长城,2011(2):124-125. 被引量:1
2 尹根德,肖丽艳.近五年来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综述[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39-41.
3 王鸣久最新诗集《与滴水飞翔》出版[J] .诗潮,2013(8):88-88.
4 周建新.21世纪中国艾米莉·狄金森热的背后[J] .当代文坛,2013(4):115-118. 被引量:4
5 毛晓平.鲁迅与民间美术[J] .鲁迅研究月刊,2000(9):38-45. 被引量:5
6 王余鹃.近五年来张爱玲散文研究综述[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4):94-98.
7 陆婵娣.李商隐无题诗的文体学探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4):95-97. 被引量:1
8 萨·基尔施,贺骥.萨拉·基尔施散文选[J] .世界文学,2014(2):220-254.
9 张雨晨.读懂杜甫要用“穿越”的眼光[J] .意林文汇,2016,0(12):134-137.
10 王朝华.关于《周作人诗全编笺注》[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1):89-9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