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51,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1
-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被引量:85
共引文献84
-
1栾海清,陈家麟.浅谈新课改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功能[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3S):4-7.
-
2李春汇.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及消除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25-226. 被引量:17
-
3孙宏安.深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再研究之三[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1-3. 被引量:2
-
4于亚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理念的若干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169-170. 被引量:5
-
5徐东锋.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探讨[J].体育学刊,2006,13(1):97-99. 被引量:9
-
6庞雪群,朱昆,庞晓晴.论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师科研素质[J].学术论坛,2006,29(2):203-204. 被引量:4
-
7周双娥.创新教育中德育教师角色转换探析[J].教育探索,2006(2):6-7. 被引量:3
-
8仲跻止.论美术课程改革的“形”与“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2(6):12-14. 被引量:1
-
9孙丽.立足现代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44-45. 被引量:3
-
10王泽.高中生物教学难点反思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2(9):17-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84
-
1王雯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6):19-22. 被引量:5
-
2胡桃元,肖海.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方案的构建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17-121. 被引量:18
-
3何芳.校本评价之意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5(5):399-402. 被引量:1
-
4林一钢.校本课程方案:实施后的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4(6):34-36. 被引量:1
-
5胡咏梅.校本评估理论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36-40. 被引量:23
-
6宫黎明.试论校本课程评价的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4(6):1-3. 被引量:10
-
7宁方跃,刘学平,高翔.校本教研实施与管理评价[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1):75-79. 被引量:1
-
8肖凡,王锋,胡宗球.新课程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0):25-26. 被引量:2
-
9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与现状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5):37-43. 被引量:38
-
10丁念金,韩靖.面向校本课程决策的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6):45-4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2
-
1梁秀清.中小学校本评价的梳理与评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32-35. 被引量:1
-
2陈煜,黄德才,盛颂恩,施建青,徐世浩.基于校本评价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4):94-97. 被引量:9
-
3丁瑜,刘保恩,戴金山,艾文钊,梁六珍.化学学科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83-87. 被引量:2
-
4田莉.校本评价的理论内涵、实践样态与分析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1):55-58. 被引量:4
-
5傅建东.中职评估:从外部走向校本[J].职教论坛,2010,26(1):72-74.
-
6胡燕红.校本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矛盾与重构[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1):87-90. 被引量:6
-
7彭玫.校本评估:高校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评估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15-16.
-
8傅欣.面向高考综合改革的校本评价认识和策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3):120-128. 被引量:1
-
9范蔚,张龙.课程社会化的现实意义及实现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6):27-30. 被引量:2
-
10张星星,张海涛,司慧迎,于学媛,邢晓庆.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通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5):89-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8
-
1肖称萍.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59-67. 被引量:12
-
2丁瑜,刘保恩,戴金山,艾文钊,梁六珍.化学学科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83-87. 被引量:2
-
3孙国君,余红丽,王青宇,徐敏,单伟光.TQM理念下药学类本科毕业环节新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7-19.
-
4王小燕,陈彩娟.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10):15-17. 被引量:2
-
5胡可信,王玉珑,王萍.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1):95-100. 被引量:10
-
6王英,冯莉,张宗诚.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认识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24-1125. 被引量:1
-
7裴强,杨子娟.豫南地区乡土资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3):135-137. 被引量:1
-
8闵敏,张夏雨.高职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2,28(31):20-24. 被引量:16
-
9刘初生,金继承,蔡首生.以院系评价为主的高校校本教学评价模式探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6):58-63. 被引量:1
-
10范卫锋,贾现召,杨智伟,任远.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4):39-40. 被引量:2
-
1陆福根.“研训一体”的内涵与特质:中小学教学实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4):15-17. 被引量:2
-
2应舒情.从口语交际的特质看其教学取向[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1(10):47-48.
-
3胡小萍.高中校本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4(9):8-9. 被引量:1
-
4赵学华.关于校内评价存在问题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89-90. 被引量:1
-
5曾继耘,史俊.“阳光课堂”:内涵与特质[J].当代教育科学,2010(2):13-15. 被引量:9
-
6夏光清.让语文校内考评的人情味再浓些[J].考试周刊,2010(41):6-7.
-
7彭敦运.数字教研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86-87.
-
8董华,陆峻波,赵卫东.对人文教育的理解与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8):18-20. 被引量:5
-
9黄建成,韦成全,秦小云,冯丽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453-456.
-
10杨庆华.高中语文课堂的内涵与特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0(7):70-70.
;